闲聊作词作曲——准备开始更作词篇
距离之前写完作曲篇后已经接近一年了...
我也是看见评论才发现,作词篇还有一些没有聊完的地方。当时写作曲篇有点费劲,写完就不记得作词篇的事了 笑

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情况。我是在网上自学音乐制作,做的最多、最熟练的还是作编曲和混音。我的作词经验并不丰富,我只写过五首歌词。
我本人其实一直没有把自己当成正儿八经的词作来看待。也就是说,我的心态应该和大多数词作不一样。
因为我不需要接单、不需要迎合客户,所以对于作词是比较随意的(有点不循规蹈矩)。比如我写词经常用临近的韵,也经常不押韵,这个对于想要提升技法的词作来说应该不值得学习...笑。
为什么经常不押韵,实话告诉大家,一半是因为我讨厌韵脚带来的约束感,一半是因为我压不上(直白的说,菜)。
我讨厌被作词规则约束而不能说自己想说的话,所以我不怎么在乎押韵。从来是能押上就押,不能押就算了。宁可不押韵,不可韵押我。
而且押韵这个事,是需要反复的练习、积累的。
如果平时从来不写词、不练押韵,那么是不可能在韵脚里来去自如的。这需要用心去积累才行。
我自知没有完美押韵的能力,如果要强行把每一句都押上,那一定会因韵害意,那就本末倒置了。
渔者得鱼而忘荃,言者得意而忘言。文字重要的还是传达意思,只要意思传到了,人们便会忽视细枝末节。最好的例子就是,平时生活、工作中,从来没有人会去揪着别人说“你刚才说的这句话有语病,是个病句哦~”。

相比作曲篇,作词篇写起来,可能会带有一些主观。毕竟旋律只能表达情绪,而歌词除了情感以外,往往还承载着思想、立场、价值观念等抽象内含。这也是我认为歌词特别珍贵的原因。
在我自己的认知里,歌词分为两种,一种是讲他人/外物的故事,另一种是讲自己。我比较喜欢第二种。
我觉得歌词和古诗词有很多共同之处,大家可能会看见我在作词篇里用古诗举例子。但歌词和古诗词也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大多古诗词的内容,写的都是作者本人。
比如李白的《行路难》,杜甫的《望岳》,笔下主人公都会写他们本人。即使是咏人、咏物,也都是借古人、古物间接的抒发己怀,比如杜甫的《蜀相》,写的是诸葛亮,但读者品的其实是杜甫本人。对比忘川的《千秋梦》,听众品的是武则天,而不是词作本人。
要声明下,我并不是说,歌词里没有作者本人的感情就不好。我只是用对比来向你说明它们的区别,而好不好是一件主观的事。
我们平时听的流行歌,大部分是品不到作者本人的形象。毕竟接单的词作是不能无拘无束的写词,必然要受到现实因素的束缚。
那就进入作词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