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离开了中国,美国还能造好新能源汽车吗?

2022-09-27 21:08 作者:快上车Go  | 我要投稿

美国上个月签署的《通胀削减法案》,看似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遏制通胀和扩大医保范围,实际上,却暗含着美国新能源汽车的野心。

比如在法案中,美国政府将向购买全新电动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提供7500美元税收抵免,并向购买二手电动新能源汽车的本国消费者提供4000美元税收抵免,但税收抵免的前提,是新能源汽车的必须在美国或与美国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完成组装。


至此,特斯拉甚至暂停了在德国柏林工厂生产电池的计划,并选择将生产线运往美国。毕竟在依靠《通胀削减法案》的激励,在美国制造的电池将有35美元每千瓦时的优惠,可以抵消掉相当一部分制造成本,甚至让电池的成本下降30%。


而借着《通胀削减法案》,美国的新能源汽车能成功和中国进行脱钩吗?

从数据看,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机量TOP10的企业和装机量占比,从高到低排名是:

宁德时代:32.6%

LG:20.3%

松下:12.2%

比亚迪:8.8%

SK On:5.6%

三星:4.5%

中创新航:2.7%

国轩高科:2.1%

远景动力:1.4%

蜂巢能源:1.0%

显然,中国的宁德时代竞争力很强,比亚迪同样实力不错。如果把中国企业在全球的动力电池装机量占比加起来,数据是48.6%。


当然,因为美国的法规和种种干预,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并未在美国大规模投资建厂。因此即使美国的新能源汽车和中国脱钩,中国的相关企业损失也不会太大。

但欧洲对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相关零部件有很高的依赖,目前动力电池供应仍存在巨大缺口,甚至预计到2025年,供应缺口还将扩大至40%左右。


至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内的零部件,如三元锂电池正极、锂电池隔膜、电解液、负极材料,中国企业在全球的动力电池市场的占比分别为55%、74%、83%和86%,而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更是占比99%。至于氢氧化锂,中国的产量在全球占比也达到了78%。


与此同时,全球的锂资源并不只集中在玻利维亚、智利、阿根廷、美国、澳大利亚,中国的锂资源总量也能达到全球第四的位置,更何况在去年,就有国内多家企业在南美洲阿根廷境内,买下了3个锂矿山的开采权,累计斥资87亿人民币,还有紫金矿业官宣了收购加拿大锂矿公司,花费巨资两次购买海外矿产。今年,比亚迪同样在非洲觅得6座锂矿矿山,目前均已达成收购意向。

可以说,中国目前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形成了全面的产业链:上游矿业不断跑马圈地、中游电池已经形成规模,让下游的新能源车型供不应求。


因此,比亚迪董秘李黔曾对《通胀削减法案》在微信朋友圈表示:“没看出来,电动车行业咋脱钩?在电动车行业,美国现在还处在初级阶段,靠加大补贴来扶持,而中国已经完全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了。”


从数据看,美国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仅为6.59%,2021年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仅63万辆,但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达到22%,销量更是美国市场的近6倍。更重要的是,中国还是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广阔消费市场,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上限远比美国要大得多,让新能源汽车企业发展的前景也要大得多。

离开了中国,美国还能造好新能源汽车吗?从各种细节来看,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不言而喻。


离开了中国,美国还能造好新能源汽车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