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字车评】2020极星2 71度 300kw四驱
首先声明,我不是车评人,也不是从业人员,不靠这个赚钱。【万字车评】是我记录自己试车体验的内容。
极星是脱胎于沃尔沃高性能部门的电动化品牌,第一款产品极星1用了一套功率巨大的插混系统,属于希望通过高性能打出品牌的产品,至今2018款仍未改款。
在16 17年,吉利对沃尔沃的控制明显加强之后,它们除了弄出了极星品牌以外,还弄出了领克品牌。随之而来的除了更加完善的车型覆盖以外,还有所谓的中端CMA平台。按照吉利在市场表现出来的人设,大致可以认为SPA平台对应高端和沃尔沃,CMA平台对应中端和领克,并且服务吉利自己的高端车型。
极星2就是出自CMA平台的油改电产品。这个车轴距2735,比03多了5mm。用了更宽的245轮胎,所以轮距也相应地更大。但是这个车上面03的特征相当明显,可以当做是03的深度油改电。
极星+CMA的组合,个人认为一方面是让极星品牌有了一款足够平民的产品,给品牌刷存在感,得以走量。另一方面也能一定程度上抬高整个CMA平台在车迷心中的地位,服务那些CMA油车。

动力、油门刹车和方向手感

这个车是广州机场附近一个租车公司的车,虽然是20款,但是只有1000多公里,车门子上还残存有某种贴纸,行驶本上的车辆所有人是极星的销售公司,可能是退役的活动用车。
这个车用了两台相同的150kw永磁机,可能因为是油改电车型,这个车的车重控制得不太好,整备质量2.13吨。但是毕竟功率够大,加速是足够快的。
作为一辆电动车,它的油门响应速度很快,几乎没有延迟,甚至快于拓速乐3型和大众ID.4。可能有些人会觉得油门过于直接,但是想把这辆车开平顺并非难事。虽然这个车没有驾驶模式调节,但是唯一的驾驶模式可以做到日常驾驶(不需要大动力输出时)油门深度对应的动力输出柔和线性,深踩动力又足够充沛。唯一微不足道的小bug是这两种状态之间,在油门一定深度时,存在一个比较突兀的改变,不过不明显。

这个车用了iBooster系统,有CRBS。关于电制动,车子给出了3挡动能回收,以及开闭蠕行的选项。单踏板关闭时,车子几乎所有的电制动都由刹车踏板控制。使用单踏板强的选项,松开油门车子就会提供较强的制动力。在这些模式下,车子的CRBS系统都可以完美地自动分配电制动和机械制动,并尽量用满电制动以节电。单论可以达到的电制动功率,这台车是够大的。但是可能是由于这台车的811电池比较娇气,也可能是由于藏电较少。在广州15度的气温下,这台车在98%的SOC下表显的电制动回收条只剩下了最长的四分之一。作为参考,同为811电池的大众ID.4在类似工况下回收条至少高于75%。好在这台车的CRBS系统足够细腻,即使在单踏板强的模式下,松开油门时,系统也会自动用机械制动补足制动力来维持减速加速度并维持刹车脚感不变。不会出现像拓速乐一样的脚感变化,引发事故。

这个车的助力在方向中位附近有明显的减弱,也就是提供了一个明显的所谓“中心感”,但是总得来说并不突兀。同时它也提供了由轻到重三个选项,这三种选项的助力和阻尼变化都比较自然,我比较喜欢用“轻”选项。
需要说明的是,这台车在单踏板高(高回收)+蠕行开的时候,松开油门,车子会先减速到0,再加速到蠕行速度。这可能是个bug,但是这台车本身的系统已经是需要更新的老版本,所以不作为一个缺陷体现。
总得来说,这台车动力够大,油门刹车响应快,加速和电制动切换迅速而又舒适,CRBS标定细腻,在动力方面是可以兼顾日常驾驶的运动车的感受。
油改电平台的特性
上面说了,这个车有03深度油改电的嫌疑。油改电带来的特性对于这辆车来说喜忧参半。好的方面是,这个车用了一个T型的电池组,装在车子的中央通道和后座下方,电池组不占竖向空间。车子的地板够低的情况下底盘高度不低。车内的竖向空间也有了保证。


但也是由于油改电,这个车的内部空间明显是不如纯电动平台的车子的。这个车后排靠背角度非常陡,在这个前提下,腿部空间依然有限,只能说能坐。由于它是脱胎于03的“加宽车”,这个车的车门比较厚,车辆后部车窗下方有个明显的外扩。虽然尺寸不小,但是从后备箱可以看出车内横向空间同样不大。另外,作为一个掀背车,这个车的后备箱高度并不高,装载能力不比普通三厢车强。

另外,可能还是油改电的原因,这个车原厂的转向响应比较差,可能还不如TNGA平台的某些前驱油车。高速下快速输入转向,会像别克英朗一样经历一系列扭动,车头才对准要去的方向。
其实这个车的减震是偏运动车的,加上20寸大轮毂,这个车的减震体感较硬,路感比较清晰,但是高速下可以较好地吸收中小震动。虽然可能是由于行程短,在过大坑大坎时会偏硬,但是总得来说是可以在突出驾驶感受的前提下兼顾舒适性的。说到这里,这个车的减震其实表现还不错,但是配上如此差的转向响应,甚至在大油门的时候这台车还会有轻微的扭矩转向,实在是有些扫兴致。
外观、内饰、车机等
外观方面,这个车用了一些沃尔沃的元素,比如雷神之锤大灯和一其他一些设计语言。但是整个车的造型是一个很奇怪的三厢SUV的造型,类似于雪铁龙C3XR。

外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个车的内饰就不得不说很有特色了。它的车内用了不少所谓的回收材料,以彰显自己的“环保”。特别是中控台上下两层中间,是一种类似麻绳的材质,敲上去又是硬的,很单薄。中控台的下边沿和中央通道边缘,包括门上都有类似的材质,摸上去很有忆苦思甜的感觉。

这个车的前排座椅形状比较运动,舒适性没什么问题。但是它的座椅号称用了潜水服材质。这种材质质感类似于布,但是摩擦力比布略大。用在潜水服上时,这种材料可以吸水并保存热量,也就是说湿了之后它会保持一种潮乎乎的状态。用在车座子上,我真的难以想象夏天汗流浃背时坐在上面是什么感受。

这台车的升窗键区域过于靠后,以至于即使我习惯的座椅位置已经很靠后了,要调整窗户依然要把手往后蜷缩,非常不自然。作为一个传统车企设计的产品,不应该出现这样的问题。

这个车有全景天窗,但是没有遮阳帘,夏天估计会很难受。为了内饰氛围,这个车的天窗前部晚上会打出极星logo,很漂亮,但是没什么用。

这个车用了一个安卓车机,可以联网,自带车机版高德,并且导航可以联动仪表,算法也足够智能,比较好用。


作为一个安卓车机,这个车可以看我最爱的蒙古上单,还可以炒股。



除了驾驶设置和app的其他方面,可玩性尚可,空调设置界面略为复杂,语音控制不定时无法识别到有人讲话。如果没有这个bug,总体评价可以给到中上。
充电、能耗
上面说了,这个车用的是811电池,可能是因为这种电池比较娇气的原因,这个车在电制动和充电工况,会频繁地出现一些匪夷所思的功率限制。
除了上面说过的电制动以外,外界15度左右,在广州机场附近一个小橘的充电站用快充充电,虽然最大功率可以到76kw,但是实际这个速度只持续了20%多的SOC。
这次充电,我的起始SOC是35%,在充电的头10%左右,充电功率只有28kw。充到接近50%时突然暴涨到76kw左右,但是到了67%左右时,充电功率又降回了56kw左右,同时前轮处开始往外吹热风。充至75%左右时功率更是降至27kw,前轮处的散热也气流也更加明显。

这次充电时虽然外界温度适宜,但是平均功率并不快。所以对于自己没有充电桩,对快充有刚需的用户来说,如果充电不能匹配你日常的行动轨迹,那么浪费在充电上的生命将会比较多。
关于能耗,这台车在15度左右的广州使用,暖风关闭或以极低功率运行,在相对顺畅的路况,平均电耗大概在21度/100公里左右。用71度的电池换算过来,续航大概是340公里。
对于这么一个轴距2730的小轿车来说,这个能耗是比较高的。可能的原因是这个车用了两个永磁电机,而且车重比较重。同级别正常水平大概在15度左右。即使算上四驱,同样的工况电耗也应该控制在18以下。
总结、购买建议
总得来说,这台车拥有比较完美的偏运动的动力和减震调校,但是原厂方向响应差。并且不错的动力是用较高的能耗换来的。其他方面,内饰中规中矩,有一些小bug但是不存在硬伤。空间比较小,后排是狗座。
这个车现在应该在26万左右,现在03+也要20万,如果买这个就能得到一辆电动的,百公里4秒7还不用上税的电动03+,虽然能耗高,但是如果自己有充电条件的话,作为自己开的第二辆玩具车来用是没什么问题的。
但是话说回来,这台车的运动性并不完美,油改电造成了它方向响应差且空间小,而且充电速度比较慢。娇气的电池组如果真的拿来当运动车用,不知道持续性能如何。所以不论是作为刚需车,亦或者作为纯粹的运动车,它都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特别是现在国产的广新Aion系列空间爆炸,小鹏P7操控更好更加智能。合资的带众ID.4空间舒适性和运动性更加平衡,拓速乐3性能更好续航更长。这些车也许某单论某一个方面比不上极星2,但是同价位这些车绝对是综合实力更强且更加平衡的产品。
所以极星2,如果非常喜欢的话可以购买,否则更加推荐小鹏P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