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和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本次专栏会分为三个部分来分别阐述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与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①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药理作用以及不良反应
②布洛芬临床应用以及不良反应
③对乙酰氨基酚临床应用以及不良反应

①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药理作用以及不良反应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从字面上理解即是一类不含有甾体结构的抗炎药,这类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萘普生、布洛芬等都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发挥其解热、镇痛、消炎作用。
目前NSAIDs是全球使用最多的药物种类之一。随着NSAIDs使用的增多,这类药物在人体上的安全使用问题引起了关注。
退热:
NSAIDs通过抑制中枢前列腺素的合成发挥解热作用。这类药物只能使发热者的体温下降,而对正常体温没有影响。值得注意的是,NSAIDs仅是短时间内降低体温,体内药物消除后体温将再度升高,仅高热时使用。
镇痛:
NSAIDs产生中等程度的镇痛作用,镇痛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对各种创伤引起的剧烈疼痛和内脏平滑肌绞痛低效或无效。对慢性疼痛如头痛、关节肌肉疼痛、牙痛、痛经等效果较好。NSAIDs的镇痛机理是:①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②抑制淋巴细胞活性和活化的T淋巴细胞的分化,减少对传入神经末梢的刺激;③直接作用于伤害性感受器,阻止致痛物质的形成和释放。
消炎:
大多数的NSAIDs具有消炎作用。NSAIDs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抑制白细胞的聚集,减少缓激肽的形成,抑制血小板的凝集等作用发挥消炎作用。
不良反应
胃肠道
可出现上腹不适、隐痛、恶心、呕吐、饱胀、嗳气、食欲减退等消化不良症状。长期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中,大约有10%~25%的病人发生消化性溃疡,其中有小于1%的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出血或穿孔。
肝脏
在治疗剂量下,能导致10%的患者出现肝脏轻度受损的生化异常,但谷丙转氨酶明显升高的发生率低于2%。
神经系统
可出现头痛、头晕、耳鸣、耳聋、弱视、嗜睡、失眠、感觉异常、麻木等。有些症状不常见,如多动、兴奋、幻觉、震颤等,发生率一般小于5%。
泌尿系统
可引起尿蛋白、管型,尿中可出现红、白细胞等,严重者可引起间质性肾炎。在一项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中,长期口服NSAIDs的患者肾脏疾病发生的风险率是普通人群的2.1倍。
血液系统
部分NSAIDs可引起粒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凝血障碍等。
过敏
特异体质者可出现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等过敏反应。
心血管系统
有研究发现,NSAIDs能明显干扰血压,使平均动脉压上升。另有报道,服用罗非昔布18个月后,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如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相对危险性增加了。
妊娠期
NSAIDs被认为是诱发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潜在因素;孕妇服用阿司匹林可导致产前、产后和分娩时出血;吲哚美辛可能会引起某些胎儿短肢畸形、阴茎发育不全。
NSAIDs虽然可以引起上述诸多的不良反应,但绝大多数患者在短期服用该类药物时出现的不良反应较轻微,能耐受,而且停药后不良反应即可消失,不会对该类药物发挥疗效产生影响。现在已有许多NSAIDs的品种作为非处方药(OTC)使用,患者不需要凭医师的处方就可以直接在药店里购买到OTC品种。因此,有必要提醒患者重视NSAIDs的安全使用、了解NSAIDs的安全使用知识。

②布洛芬临床应用以及不良反应
布洛芬属于非甾体类解热镇痛抗炎药,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发挥解热镇痛和抗炎的作用。
一般用于治疗关节炎、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
可缓解轻度至中度疼痛,还可缓解感冒与流行性感冒的高热症状。
不良反应
消化道反应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大剂量时有骨髓抑制和肝功损害。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或严重心力衰竭者禁用,老人慎用。
16%长期用药者,可出现消化道不良反应,包括消化不良、胃烧灼感、胃痛、恶心、和呕吐,一般不必停药,继续服用可耐受。出现胃溃疡和消化道出血者不足1%。
1%~3%的患者可出现头痛、嗜睡、眩晕和耳鸣等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少见的不良反应有下肢水肿、肾功能不全、皮疹、支气管哮喘、肝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等。
对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类消炎药过敏者对本品可有交叉过敏反应,禁用。活动性或有既往消化性溃疡史,胃肠道出血或穿孔的患者禁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1. 与肝素及口服抗凝药同用时,有增加出血的危险。
2. 与呋塞米同用时,后者的降压作用减弱。
3. 与维拉帕米、硝苯地平、丙磺舒同用时,布洛芬的血药浓度增高。
4. 使氨甲蝶呤、地高辛、降糖药的作用增强或毒性增加。
在这里夹带一些私货(被踢飞)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看Initial_Pharmacy和亿点点不一样这两位大佬的视频。


③对乙酰氨基酚临床应用以及不良反应
用于感冒发热、关节痛、神经痛及偏头痛、癌性痛及手术后止痛。还可用于对阿司匹林过敏、不耐受或不适于应用阿司匹林的患者(水痘、血友病以及其他出血性疾病等)。
短期使用一般不引起胃肠出血。用于解热连续使用不超过3天,用于止痛不超过5天。剂量过大可引起肝脏损害,严重者可致昏迷甚至死亡。服用期间不得饮酒或含有酒精的饮料。
用药禁忌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药物相互作用
1、因可减少凝血因子在肝内的合成,有增强抗凝药的作用,长期或大量使用时应注意根据凝血酶原时间调整用量。
2、与齐夫多定、阿司匹林或其他NSAIDs药合用,明显增加肾毒性。

药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谨慎用药!
祝大家腊八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