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史·花之乱(7)大乱终结

叛将迭出
自从文明二年(1470年)开始,在平安京对峙的东西两军就不断地开始调略对方麾下的武将,以至于日本各地都频频发生战事。最早在地方上响应东军掀起反旗的有力武士,是大内政弘的伯父、留守周防国、长门国的大内教幸。从这年开始,细川胜元不断地派出使者前往大内氏的根据地,劝说大内教幸加入东军,同时还约定事成之后,将大内氏的家督之位交给大内教幸一脉,幕府也会颁发土地安堵状,将大内氏的守护职全都转封给大内教幸。
在这样的诱惑之下,大内教幸决心赌一把。这年二月,他与部将仁保盛安一同在赤间关举兵反叛,同时还对跟随大内政弘在京都作战的大内氏家臣送去书信劝降。次月,在京都东福寺布阵的仁保盛安之子仁保十郎率领麾下军队叛变,加入了东军,随后又在细川胜元的帮助下返回领国,加入了大内教幸的叛军。五月,正在摄津国与山名军一同作战的大内军武将、仁保一族出身的仁保弘有也率军离开了西军阵营,友军的离开使得山名军阵脚大乱,在山名政丰的率领下狼狈地返回了京都。
接连出现的武将叛变,使得西军陷入了恐慌之中。大内政弘为了稳定大内军的军心,在阵前斩杀了想投降东军的家臣杉七郎,随后在七月开始率军对劝修寺、醍醐、山科的东军阵地发起猛攻。紧接着,大内政弘又率领军队进军摄津国,打击当地的东军势力。次年文明三年四月,大内军对山城国木津发起攻击,六月,大内政弘率军下向河内国,与畠山义就合兵一处,攻打当地支持畠山政长的武将。大内政弘通过不断地发起强势攻势以及接连的胜利,给大内军以及西军吃下了一颗定心丸,稳住了内心动摇的西军武士们。
十二月,趁着大内教幸率军前往安艺国支援东军的武田氏之际,大内政弘的有力家臣陶弘护在周防国的玖珂郡举兵,宣布支持主君大内政弘,并击败了大内教幸的军势。因为大内教幸获得了石见国东军一方的吉见信赖的支援,叛军立即反击并讨取了守护军的末武氏久等武将,不过,陶弘护很快也得到了石见国西军一方的吉田兼尧的加势,守护军杀入了长门国大败了大内教幸。
文明三年(1471年)十二月,元气大伤的大内教幸抛弃了长门国,逃亡九州岛丰前国的马岳城,随后陷入守护军的重围之中,力战后自杀身亡。而陶弘护在击杀了叛军大内教幸后,乘胜追击,率领三万大内军军势侵入了筑前国,极大地震慑了占据着太宰府的少弍赖忠,帮助大内政弘稳定住了后方,确保了大内氏领国的安宁。
另外一方面,在东军调略西军武将的同时,京都内的西军也在不断地调略东军武士。文明二年(1470年)九月,因为东军京极氏的家臣、侍所所司代多贺高忠一族的多贺出云守被西军调略,加入到了西军的六角氏麾下,使得近江国的京极氏势力被极大地削弱,最终多贺高忠也不得不逃往先伊势国避风头,再返回京都。
文明三年正月,因为六角高赖对京都的攻势会影响到东军的侧翼,细川胜元派出细川成之、武田国信等人率军支援多贺高忠,自京都出发,在京都东山的如意岳布阵,准备阻击六角高赖的军势,并将其驱逐回近江国的甲贺郡。然而,西军的美浓守护代、名将斋藤妙椿率军增援了六角高赖,斋藤军以及六角军一举攻灭了如意岳的东军。十二月,六角高赖率军攻下了神崎郡的清水城,东军守将六角政尧兵败自杀,六角高赖在近江国挽回了劣势。
在安艺国一边,文明二年(1470年)年末,守护代武田基纲也对身为守护的兄长武田信贤掀起叛旗,加入了西军,并攻杀了属于武田信贤一方的安艺国的郡司,在得到邻国周防国的陶弘护的支援之后,在国内扩张势力。
文明三年正月开始,细川胜元陆续对内藤泰廉、小早川熙平等安艺国国人发去了幕府的命令,命其讨伐武田基纲。但是,这年六月,武田信贤于京都的阵中病逝,使得安艺国的东军势力士气大跌,闰八月,安艺国的有力国人毛利丰元也加入了武田基纲的麾下,从备后国撤军。备后国的东军势力随着安艺国武田基纲的叛变再度陷入劣势,在这样的情况下,从属东军的备后守护山名是丰不得不再度亲自返回领国,攻讨当地的西军势力,挽回劣势。
面对西国的劣势,细川胜元也紧急派遣武田国信下向安艺国,给东军方的国人儿玉修理亮、麻原广显等送去足利义政的御内书,命令他们协助武田国信讨伐毛利丰元等西军叛徒。在细川胜元的努力下,安艺国国内的小早川盛景、毛利丰元之弟毛利元家等人表示支持武田国信,并加势一同讨伐武田基纲、毛利丰元等西军势力。
正如上文所述,东西两军不断地在日本各地招降纳叛,使得各地都陷入了战乱之中,大名的一族、家臣都卷入了内斗之中。例如畠山氏因为畠山政长与畠山义就的分裂,家臣就分为了两派,畠山氏领国内的国人们也自然分裂成了分别从属东军和西军的势力对抗。前文提到的小早川氏、毛利氏、山名氏、武田氏、六角氏等家族,均因为各种利益的纷争而出现分裂,应仁大乱的长期化,使得各地的矛盾没有及时解决,最终让各地也陷入了长期化的战争中,最终导致日本进入了战国时代。
不过,上文提到的都还只是日本各地的分裂以及反叛,对京都的影响并不算很大,真正对京都内的东西两军造成巨大影响的,当属西军的猛将朝仓孝景的叛变了。
朝仓孝景的反叛
应仁二年(1468年)九月三日,伊势贞亲秘密给斯波义廉的重臣朝仓孝景来信,说:“朝仓家若加入我军,竭尽忠诚,将会受到将军的褒奖。”二十日,足利义政也给朝仓孝景发去同样内容的御内书,以劝诱猛将朝仓孝景加入东军。在这样的情况下,闰十月十四日,朝仓孝景以攻打义敏方势力为由率军返回了越前国,仅在西军阵地中留下嫡子朝仓氏景及家臣二百余人。朝仓孝景返回越前国后不久,京都就开始流传朝仓孝景归降斯波义敏的消息。
文明元年(1469年)七月二日,伊势贞亲再度去信朝仓孝景,表示:“此次参阵竭尽忠节,真是值得称赞。”除了伊势贞亲以外,东军大名赤松政则也不断地与朝仓孝景交涉。朝仓孝景的家臣鱼住氏原本是赤松家家臣,在嘉吉之乱后转仕朝仓家,通过这层关系,朝仓孝景向赤松政则提出了归降东军的条件,也就是将越前国守护职赐给朝仓家。
文明三年(1471年)五月二十一日,足利义政给朝仓孝景下发御内书,表示之后会将越前国守护职赐给孝景。随后,赤松政则、细川胜元都给朝仓孝景送来祝贺的书信。六月,朝仓孝景举起反叛,加入了东军一方。其子朝仓氏景则率领朝仓军进入了东军方的细川成之的府邸之中。然而让朝仓孝景没有想到的是,守护补任的文书并不是通过“御内书”下发的,而是采用正式的“御判御教书”下发。由于正式补任守护职的命令迟迟没有下发,导致朝仓孝景在越前国陷入苦战,不仅西军方的势力不断地对其发起攻击,连东军方的斯波义敏的家臣们也都对朝仓家虎视眈眈,朝仓孝景着实被足利义政给坑了一把。
不过,朝仓孝景加入东军的确给西军造成了致命的打击。西军主力之一的山名家的领地大多数都位于山阴地区,山名家、大内家只能通过日本海将兵粮送到若狭国、越前国等地,再从此处送入京都。若狭国是东军武田信贤的领地,自然没有办法通行,导致西军在日本海一侧只能通过越前国输送兵粮。朝仓孝景叛变以后,越前国陷入东军与西军的内讧之中,这使得西军的粮草变得极难运输,也为之后西军的战败埋下了伏笔。
文明四年(1472年),赤松政则占据了濑户内海一侧的淀川一带的大山崎,切断了西军在濑户内海的粮道。另一方面,京极政经的家臣多贺高忠也在近江国占据优势,切断了美浓国与京都的联系。东军逐渐在应仁之乱中取得上风。
和睦之道
文明三年(1471年),足利义政与日野富子发生了争吵,日野富子一气之下离开了花之御所。几天之后日野富子返回家中,这次换成足利义政提出隐居,离家出走进入了细川胜元的家中。当时坊间的传闻后土御门天皇在巡幸花之御所期间与日野富子有染,足利义政发觉此事后与妻子大吵了一架。
这年夏天,由于长期的战乱使得日本以平安京为中心爆发了大规模的瘟疫。七月二十一日,后土御门天皇染上了瘟疫,朝廷连忙为其举办了祈祷痊愈的法会。八月,足利义尚病倒在床榻上,足利义政和日野富子为了照顾儿子重聚在了花之御所中,二人的关系也有所缓和。不久后,二人因为和儿子接触过多也染上了瘟疫。
自应仁之乱以来,长年的战事加上天灾,使得各地百姓民不聊生,而各地的领主为了上京争霸,丝毫不顾及领民死活,大量征召百姓作为夫役上战场,导致田地荒芜,粮食不足,爆发了饥荒。在饥荒中饿死的百姓以及在战争中战死的人们的尸体充斥着各地的交通要道以及京都的街市,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置,尸体腐败使得环境卫生急剧恶化,最终招致了瘟疫。
文明三年的这场瘟疫,将东军、西军、幕府、朝廷都给无差别卷入,让这些世家大族们感受到了百姓与死者们的怨念。想要结束瘟疫,只有终止战争,清理环境卫生,掩埋尸体,修生养息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也正是因此,各方势力都开始尝试和谈。
文明四年(1472年)正月,山名宗全开始与东军接触和谈。山名宗全毕生都在试图将山名一族拧成一团,可是经过应仁之乱以后,除了儿子山名是丰以外,石见山名家、因幡山名家相继都出现一族大将叛逃东军的情况,山名一族在东军的调略下分崩离析。产生危机感的山名宗全只得放下脸面,与东军和谈。
三月,为了表示和谈的诚意,细川胜元让养子细川胜之(细川持春之子)出家,改立亲儿子聪明丸(山名宗全养女之子、细川政元)为继承人。五月,山名宗全因为酿成大乱引咎自杀,但是被家臣们抢救了回来。此后山名宗全一病不起,在八月将家督之位传给了孙子山名政丰。同年六月十二日,备前国发生内乱,守护山名教之率军离开京都返回领地平乱。
然而,东军的赤松政则却反对与山名宗全和谈。赤松家的旧领播磨国守护职正在山名家手上,若接受山名宗全的归降,那么赤松家返回旧领之事便将遥遥无期。足利义政为了促进和谈,命令赤松政则率军退出东军阵地。然而赤松政则却在接受将军命令以后率领赤松军来到了花之御所周边表示抗议。另一方面,西军方的大内政弘与畠山义就担心和谈之后会对自己不利,便缔结了同盟,约定无论在什么时候都绝不会抛弃对方。
文明五年(1473年)正月十三日,伯耆、备前守护山名教之病逝。二十一日,伊势贞亲在若狭国去世。随后在三月十八日,七十岁高龄的山名宗全去世,五月十一日,四十四岁的细川胜元也在壮年去世。细川胜元的死因不明,但是很可能是因为应仁之乱导致心力交瘁累死的。挑起应仁之乱的山名宗全与细川胜元在两个月内相继去世,不禁令人唏嘘。山名教之、山名宗全死后,受山名家保护的南帝也逃出了京都。
八月二十八日,细川政元正式出仕室町幕府,继承细川家的家督,不过因为此时的细川政元年幼,细川家的政务由细川典厩家的细川政国作为后见人处理。在山名、细川两家发生家督更替的同时,室町幕府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让足利义尚登上将军之位。十二月十九日,足利义政将将军之位让给了九岁的儿子足利义尚,彻底否定了足利义视的继承人之位。西军当初迎入足利义视的目的便是利用其将军继承人身份来分裂幕府,如今幕府将足利义视排除出继承人之位,其利用价值已无多少。
文明六年(1474年)四月三日,山名政丰与细川政元会面,两家正式议和,十五日,山名政丰之子山名俊丰代表山名家出仕足利义尚,山名家正式归降东军。
西军的解体
山名家的归降,使得西军的主力变成了畠山义就与大内政弘,畠山义就因为与畠山政长争夺家督,因此仇视畠山政长背后的细川家,大内政弘原本就与细川家不和,因此应仁之乱从原本的争夺幕权转变成了反细川家的战争。
四月二十五日,山名政丰麾下的部队与畠山义就麾下的足轻在三条室町交战,原本是盟友的两家如今陷入了水火不容的局面。五月,西军的一色义直之子一色义春归降东幕府,足利义政将丹后国守护职归还给一色家,然而东军的细川政国与武田国信却坚决反对此事,拒绝将丹后国交给一色家。
闰五月,西军的甲斐军侵入越前国,但是被朝仓孝景击败,甲斐一族战死颇多。主将甲斐敏光率领残兵返回了京都,请求斯波义廉率军讨伐朝仓家。斯波义廉当即召集尾张国、远江国的武士,准备出阵越前国,但是却被西军诸将给阻止。十日,美浓国守护代斋藤妙椿率数千军势侵入越前国,迫使甲斐家与朝仓家和谈。
斋藤妙椿是美浓国守护土岐成赖的重臣,其兄长斋藤利永是美浓国的守护代。原本斋藤妙椿已经出家,但是在兄长过世以后,因为侄子斋藤利藤年幼,斋藤妙椿便作为斋藤家的家督阵代出仕土岐家。在山名家、细川家和谈之后,斋藤妙椿成为西军在地方上的有力支持者,保障了西军的东部战线,甚至连畠山义就、大内政弘都与斋藤妙椿有所往来。
九月二十日,由于大内家在九州的领地遭到了菊池重朝的攻击,大内政弘决心率军回国,便派出使者与日野胜光沟通,以寻求和睦。
文明七年(1475年)二月十九日,甲斐敏光前往东军阵中出仕足利义政及斯波义敏之子义良,正式加入东军,被斯波家任命为远江国守护代。此后,甲斐敏光率军离开了京都,前往远江国的领地。斯波义廉在斯波家立足的左膀右臂朝仓孝景、甲斐敏光纷纷投入东军阵营,使得他变成了光杆司令一个。十一月,斯波义廉离开京都前往尾张国,之后便在历史上销声匿迹了。西军丧失了另一个重要主力斯波家,已经如风中残烛一般,解散只是时间问题了。
文明八年(1476年)六月十五日,掌控幕政的日野胜光去世,此后大权落入了日野富子的手中。在日野富子的撮合下,西军方的足利义视、大内政弘相继向东军示好。九月十四日,足利义政向大内政弘送去御内书,继续推展和谈。
文明九年(1477年)闰正月十四日,足利义视向日野富子献上了三十贯钱作为谢礼,同时大内政弘也给日野富子送去了五十贯谢礼。由于西军的解体近在眼前,九月十一日,畠山义就让古市胤荣护送妻儿前往大和国越智氏家中避难。二十二日,失去大内家支持、独木难支的畠山义就烧毁阵地,率领马上三百五十骑、步卒两千余离开京都返回了河内国。二十七日,畠山义就在河内国与畠山政长方势力交战,由于畠山政长身在京都,只能命令守护代游佐长直严加防范。
畠山义就离开京都后,美浓国守护代斋藤妙椿率领美浓国、尾张国、近江国约三百骑左右的武士上洛。从斋藤妙椿麾下的人数来看,此次进京只怕并不是为了与东军交战,而是处理西军解体后的善后工作吧。斋藤妙椿上洛以后,便护卫在足利义视的身边,防止义视遭到东军势力的报复。
十月,幕府向朝廷推举大内政弘叙任从四位下左京大夫的官职。三日,足利义政下发御判御教书,任命大内政弘为周防、长门、丰前、筑前四国守护职,同时安堵大内家在石见国、安艺国的领地,心满意足的大内政弘在十一月率领军队离开了京都,西军正式解体。为了促使西军大名返回领地,日野富子积极地开展借贷工作,例如西军之一的畠山义统就从日野富子处借得一千贯的巨款作为返回领地前后的资金。尽管后世的人们认为日野富子借贷给东军、西军大名赚钱是发国难财的行为,但是当时若想让战败的西军不偷不抢、顺利地返回领地的话,除了提供适当的金钱以外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此时西军诸将的心里可以说是五味杂陈,只有大内政弘是意气风发地率军凯旋返回了领地。西军诸将在烧毁本阵的同时,还不小心将已故的后花园上皇曾经居住的仙洞御所也给烧毁了。
此时的足利义视虽然与足利义政和解,但是他仍旧没有获得幕府的正式赦免命令。为此,同情足利义视的西军美浓国守护土岐成赖与守护代斋藤妙椿邀请足利义视、足利义材父子一同前往美浓国暂住。
随着西军诸大名的撤军,应仁·文明之乱在形式上正式宣告结束,平安京暂时恢复了往日的和平。然而,在《多闻院日记》却形容此时的局势为“天下之事,并未随着和谈结束”。文明九年的终战依旧是一部分西军武将与幕府和谈的结果罢了,西军中的土岐成赖、畠山义就、畠山义统等人仍旧没有降服于幕府,应仁之乱实则仍在继续。直到次年文明十年(1478年)七月,足利义政对土岐成赖、畠山义统、足利义视发去了赦免的御内书,持续了十一年的应仁·文明之乱才算是真正地结束了。
守护在国化
应仁·文明之乱标志着日本从此进入了战国时代,对室町幕府来说,应仁·文明之乱也摧毁了室町幕府原本建立的“守护在京制度”。要知道,在南北朝结束时,室町幕府曾经命令地方上的大名上洛驻留京都参与幕政,更好地监视、控制地方大名。
然而,在应仁·文明之乱在京都结束结束以后,原本驻留京都的大名们纷纷返回自己的领地,在地方上继续着战争。地方上的豪强虽然在应仁之乱期间分别加入东军或西军作战,但是豪强之间的矛盾却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并未随着应仁之乱结束内讧。应仁之乱以后,室町幕府对地方上的控制力逐渐减弱,甚至无法顺利地让大名们补任守护职役,守护们只能依靠自己维持在领地内的统治。
例如文明十一年(1479年)闰九月一日,斯波义良在甲斐敏光的护卫下,率领尾张国、远江国的军势离开京都进入越前国,与朝仓孝景展开激战。当时有传言说,朝仓孝景与曾是西军的土岐成赖、富樫幸千代的残党、畠山义就、大内政弘等人勾结,一同拥戴足利义视为幕府将军,立义视之子义材为斯波家新任家督。可是,斯波义良的军队被朝仓家击败,最终只得退到尾张国居住。到了文明十五年(1482年)时,留在京都的守护仅剩下细川一族与一色一族。
另外需要提到的一点就是,在室町时代,驻留京都的守护大名们都带着大量的家臣在京,这些武士们受到京都文化的影响非常巨大,随着守护在京制度的解体,守护们与家臣们返回领地,便也将这些文化带到了日本各地。同时,在应仁之乱期间,许多京都的公卿贵族们为了躲避战乱纷纷逃到了地方上居住,在大乱结束后虽然一部分人返回了京都,但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的贵族因为贫困需要守护与守护代的经济支持而留在了地方,这些人自然也就承担起了传播京都贵族文化的任务。
京都文化向地方的传播可以体现在战国时代的大名们争相修筑居所“御馆”上头,御馆通常以娱乐舒适为主,会修筑庭园等举办歌会、茶会的场所,同军事作用更重的“城”有着很大不同。守护大名与家臣们驻留京都时期,居住的就是这些豪华的别墅,而在返回地方以后,向往京都生活的他们便在地方上修筑这种居所,受到这些人的影响,许多原本没有在京的地方大名们后来也纷纷修筑了御所。在战国时代比较著名的御所有大内家的“山口馆”、武田家的“踯躅崎馆”、今川家的“今川馆”、朝仓家的“朝仓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