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贫富差异,苏维埃最公平,最大的竟不是漂亮国
抗战胜利77周年刚过
极民和蒋粉之类的睿智
又拿秦晖的土地基尼系数
YY出40年代塞里斯贫富差距小于欧美

但当比较起各国产业结构和价值观
还有社会团结和内部稳定程度
推算出的大致情况
却分分钟打了蒋粉脸

第一档,社会公正廉洁且财富分配极为均衡
苏联和德国
一个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先进知识分子普遍认为的灯塔,战前就长期坚持配给制和供给制平均分配社会资源,最早普及8小时工作制的国家。

另一个是在和苏联的竞争中,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能逼资本家低工资广就业吐血养工人的国家。

第二档,社会公正廉洁且财富分配较为均衡
这档不是北欧就是东欧国家,有芬兰,瑞典,匈牙利,瑞士,捷克斯洛伐克和丹麦
芬兰、瑞典毗邻苏联,深受列宁时代逃亡到此的孟什维克影响,较帝国主义大国更早开始重视社会公平和财富均衡分配。
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不仅是当时世界顶级中小工业发达国家,自然和社会科学创新能力同时爆表,而且其社会经济在市场条件下分配也相对均衡,可谓真正做到了公平和效率两开花,让丘吉尔惊呼并赞誉为世界岛中心。

第三档,战前贫富差距较大但战时缩小
英国(包含英联邦核心自治领国家)和前两档外的其他欧洲国家
英法毕竟作为引领自由贸易和市场经济的两大国,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情况下,相对第二档的中小工业化发达国家管理起来要困难的多,政策更偏向于高收入者,战前贫富差距自然也大于那些国家。

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一战后进行了土地改革但不彻底,君主和王公贵族保留了较大权利,波兰是军事集权统治,经济相对西欧地区落后,为了维护统治者较高的生活水平对下层的剥削略重于英法但小于中日,毕竟本国人口规模相对不足。

这些国家在战争开始后立刻转入战时经济动员,绝大部分生活物资实行配给制和供给制平均分配,限制有钱有势者高消费和浪费,迅速缩小了贫富差距。

第四档,战前社会贫富悬殊但战时缩小
日本和美国
日本在二战爆发前劳动力和人口明显过剩,经济发展严重依赖低端工业输出产品到外部国际大市场盈利(类似国内本世纪初),社会经济和贫富分化同步高增长,贫富差距远大于较为成熟的英法。

美国在大萧条时期粮食过剩却由于大资本操纵市场,发生了全国性大饥饿,罗斯福上台后开始限制大资本和调节市场和社会分配,但在战前由于大资本集团的阻扰虽然经济有所恢复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日本和美国参战后,迅速采用了较之前更为极端的配给制和供给制平均分配社会资源,有钱有势者为了维护统治不得不限制高消费和接受高税收,维持支撑世界大战的社会经济分工体系和供养军队,贫富差距迅速缩小。

全球战事紧急本身,就给相对和平的美国创造了工农业生产领域的更多全新需求和军民两方同时新增大量岗位,缓解了底层的生计问题,消化了战前相对过剩的劳动力和产品,这才彻底摆脱了经济危机和高失业问题。

第五档,战前贫富悬殊战时继续扩大
塞里斯常区,二战时少数没有实行配给制和供给制,平均分配社会经济资源的地方。

众所周知,二战前只拿底层受到的是国内反动派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剥削。民国真正的底层是中部的广大贫下中农(秋收起义和之后跟教员上井冈山的主力),其生活水平远低于日本的低薪产业工人,仅仅为了多活几天甚至物理意义上的人相食(屎),都是家常便饭(1942诚不欺我)。与之相对的是,在一个中世纪生产力国度中的国内反动派高层,其生活水平与欧美大资本家不相上下,其对国内底层剥削,无论深度和广度都远超帝国主义国家中工商业资本家对产业工人的剥削。全面抗战爆发后,大地主官僚买办资本家直接把原来进口军火和其他紧缺的钱转移出去投资,或是囤货居奇发国难财,却不能稍微限制一下对底层的剥削,降低一点生活水平来支撑战时经济和军费,贫富差距自然进一步扩大,最终在底层不断燃起的烈火中吞噬了他们自己。

与之相对的是,在一个中世纪生产力国度中的国内反动派高层,其生活水平与欧美大资本家不相上下,其对国内底层剥削,无论深度和广度都远超帝国主义国家中工商业资本家对产业工人的剥削。

民国建立伊始就从满清那里继承的封建等级残留远比军国主义时代的日本强大,不仅承认前朝已经签的卖身契,周扒皮们只要骗底层签一纸自己卖身的契约,就能合法买卖新的奴隶。。

可以说当时中国的落后不仅在物质水平方面的硬实力,同样也在包含社会公平在内的软实力,留给当年共产党的就是这样一个不仅社会经济一穷二白而且贫富极端悬殊的火山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