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灾难的救赎,或许就是生活继续
把新海诚的电影重新回顾了一下,看了点电影的考据与打卡....
于是重新思考了一下这个电影.....
还是先切到一个稍微宏大一点点 的视角来看吧,那就是新海诚自己说的灾难三部曲。
也许我们熟知新海诚是《你的名字》,但是如果从新海诚的系列电影来看,《你的名字》才是新海诚对于商业电影的妥协....
新海诚自己在采访里也说过,关于悲剧结局他有着自己的思考,而《你的名字》可以说是新海诚唯一一部算的上合家欢的电影了。里面的各种代表反派的力量其实并没有对现实造成太过大的阻力,灾难也仅仅就是那一块陨石而已。于是三叶和泷的故事,其实没有什么过于沉重的内容。里面是有很多隐喻,比如选票不过都是内部决定,比如城乡差距,这些东西都没有很显性的展现出来。代表阻力的家庭与社会力量也不过是昙花一现,最后还是成功避免了灾难,改变了未来。灾难带来的离别也在最后重逢了。于是当年的配乐其实也整体比较欢快而有点摇滚风。在我看来这是新海诚试验的开始,既然我做的《追逐繁星的孩子》你们看不懂,那我就做个简单的看看你们能不能接受。我们看到了,
《你的名字》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那时候我还在高中的语文课堂上和老师讨论过这部作品,但是由于那时候对二次元了解的不深入,所以也仅仅那一份动容的爱情让我觉得怅然若失,但是这个失落感并没有那么明显。
于是上了大一,新海诚的灾难第二部《天气之子》上映了,我还记得那时候我买了4张电影票去看哈哈哈,其中两张是在学校的电影院看的,两张是在外面的电影院。还买了周边的小说和漫画,天气之子其实就是完全的情绪推动剧情了。帆高的离家出走就是因为父亲的家暴,那种叛逃的感觉,就注定了这个故事不会让每一个人都喜欢,那把向社会与成年世界反抗的枪,甚至最后为了爱人直接与灾难对抗...因此被人评价是个歪屁股的故事。
这就像一次非常成功的边界试探,那里面没有什么特别小的隐喻,都是赤裸裸直接表露出来的。比如向着大叔开枪,比如逃出警局,这些反抗的意识都让你意识到前面原来是有很多铺垫的。颇有种老子看你不爽就是干的感觉,但是最终还是没有彻底干翻灾难,雨天仍然继续,我们还是把大地归还给了自然。
这种对抗方式那么激进就注定不会同意,但是帆高与阳菜在这过程中其实两个人都完成了自我的寻找与救赎。这条线被隐去了。
于是能不能调和一下这两个试验,造出一个不那么激进大家又都接受的商业电影呢?答案就是接下来的《铃芽之旅》了。
铃芽之旅的剧情,一上来的情感张力是拉满的,铃芽莫名其妙就出去旅行了,环阿姨莫名其妙就觉得铃芽失踪了,各种莫名其妙的情绪就推动了剧情的发展。看完总有人问那个腿怎么缺失的?猫猫好可怜哈哈哈,那个腿的缺失我想了一下,应该是那场311大地震引发的海啸导致的,至于猫猫好可怜,猫这个意象其实一开始就是叛逆的,这部电影巧妙的用笑点和画面的色彩与故事的张力,掩盖了叛逆带来的不适感。例如对于猫来说,镇压要石是他的指责,但他就要叛逆。铃芽也是为了叛逆逃离那个密不透风的爱就那么任性的离家出走了。那又怎么让人们简单的理解灾难呢?直接引入大地震就行了,开头那个破败的帆船其实一看我就想起了311大地震那个图片。日式的灾难哲学,更多表现的是个人无法撼动这种大势,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敬畏自然。这在那一句咒语里面体现的挺好的,翻译也翻译的不错:这里放出来
思而复思 祈唤日不见之神
祈唤祖祖代代之土地神
此山此河 承恩甚久 不胜感激
诚惶诚恐 诚惶诚恐
谨遵神旨 予以奉还
我深知命如蜉蝣
深知死亡总是如影随形
但此时哪怕再多一年 再多一日 再多一时也好
我辈仍愿人生得续
勇猛的大大神啊
诚心 诚意
请求您出手相助
予以奉还!
这个翻译真的很厉害了,信达雅都做到了!
我重新回忆了很多电影情节和看了那个盗版资源,我发现这部电影其实很多东西都直接在里面给出了解答,也没有什么谜语人。
看到豆瓣很多说理不清人物关系和内核?在我看来这个故事剧情和人物关系不是很清晰吗?这一次在代表叛逆的角色里,直接一个大灾难就足以让人共鸣了,所以沿途都是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帮助。在常世(或者用网上的翻译往世或者往生之地)会更好,就是那个人死后的世界,铃芽在里面给了当时候的自己一个活下去的理由。这时候这个故事颇有种无论经历了什么大风大浪,我们的生活依然会继续的感觉了。就像新海诚在采访里说的,哪怕是地震过后,樱花依旧会盛开。人类掌控不了大自然。
所以我看到最后,其实我对这种灾难已经不在意了,反而在里面获得了一种治愈的力量,或许还是有怅然若失的感觉,那种失去需要自己去寻找,需要自己去交出答案,但是这部电影它做到了给我活下去的勇气和力量。里面所有人都在这次奇幻的经历后回到了正轨,日子依旧照常,太阳依旧升起。
如果再换到一个更加宏大的视角去看,新海诚的电影其实一直在思考各种灾难,面对灾难以后的失去我们该怎么办?
秒五里面的樱花与火箭,言叶之庭里的身份,追逐繁星的孩子里面那个异界,新海诚一直都在强调那种自我救赎与解脱。并且不断的让我们自己的反抗越来越有力,或许他想给出的答案是,国家大势我们左右不了,那就成为最好的自己吧。
于是我们看到了《铃芽之旅》里面那个干净的配乐,整体都是由人声吟唱和简单的和声来配乐,突出一个主唱的孤独行走,边上只有一点点附和,最后弦乐一进来故事完成升华,然后最后还是回到这个干净的声音上。当我看完电影不自觉的哼起那首歌的时候,我突然想起原神里神里绫华的剧情,那种结束后对歌曲简单的哼唱与快乐。这时候我想起的很多关于文学理论的分析,像伽达默尔的视域融合,美学的抽象审美与合适的距离,还有美是鲜艳的色彩等等,但是这一切我想来或许也不重要了哈哈哈。
这些知识或许标准化表述我已经忘了,但是对于文学作品的感知力和情感感知确实是提高了。让我一瞬间就共鸣到那种治愈的力量。这就足够了。
那关于《铃芽之旅》第二段解析就到这结束了哈哈哈......
后面有什么想起来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