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就是要过河拆桥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事实:无论古今中外,人类所积累的知识和书籍已经达到了一个惊人的数量。在这个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中,书籍的数量多得令人眼花缭乱。然而,尽管可选择的书籍众多,但真正具有永久价值的却是少数。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我们将书籍分为三类:精读之书、泛读之书和翻阅之书。
所谓的精读,就是要全神贯注地、扎扎实实地一个字一个字地阅读。对于精读之书,读者需要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和观点,同时结合自己的思考来评判和吸收。这种阅读方式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但能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书中的知识。
而泛读则相对轻松,它允许我们粗略地了解一本书的大致内容,不过多地深入探究。泛读之书可以帮助我们拓宽视野,了解各领域的基本知识。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将泛读作为主要阅读方式,否则很容易出现浅尝辄止的问题。
翻阅之书是那些只需要随手翻看,了解大致内容的书籍。这类书籍通常不需要进行深入阅读,例如报纸、杂志等。但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书籍都适合这种阅读方式。对于一些经典著作或者有深度的专业书籍,仍需要进行精读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和思想。
那么,如何确定哪些书值得精读呢?事实上,这个问题并不需要过于担忧。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自然会有一位公正的评选家——时间,以及一群热情的推荐者——群众。这些群众会将他们认为有价值的书籍推荐给时间,经过时间的筛选和沉淀,那些真正具有永久价值的书籍会逐渐显现出来。
我们常常会发现,那些经过时间考验,流传至今的经典书籍往往都是值得精读的。这些书籍不仅具有丰富的内涵和价值,而且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成为人类文明的瑰宝。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演进,一些经典书籍可能会因为不再符合当代社会的需求而被淘汰。然而,在目前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这些经典书籍仍然是我们学习和研究的宝贵资源。
明确了这个原则之后,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需求和兴趣爱好选择一些需要精读的书目。在阅读过程中,首先需要理解和掌握书籍的语言和文字,因为语言是传递思想和信息的工具。从广义上来说,中国的汉字可以分为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古代汉语又可以细分为各个不同的时代,如先秦、两汉、魏晋、唐宋等不同时期的古文。这些古文所写的古书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然而,想要阅读这些古书并不容易。即使你能够认识所有的汉字,也不一定能够理解古文所表达的意思。因为古代汉语的表达方式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甚至可以说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因此,想要真正理解和欣赏古文所表达的内涵和价值,不仅需要扎实的古文基础,还需要具备相关的历史和文化知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攻破语言文字这道关卡,深入到书籍的内在世界中去领略其中的精华和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