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名家的盛会——《日本未来时》(参加活动)
《日本未来时》,一本包含十三篇中短篇科幻小说的小说集,集结了东西方科幻名家的作品。正如封面上的宣传所言:“东西科幻名家决战富士之巅,盛况空前。”
封面 五位日本作家,八位西方作家,分别对应着两个主题“日本的科幻”与“科幻的日本”。要说本次的作家阵营有多豪华,本书开篇第一作便是《物哀》,作者刘宇昆。读到中段,又有圆城塔的《内在天文学》给你烧脑的阅读体验。刘宇昆、圆城塔都是响当当的科幻名家,这本书不仅装裱吸睛,内涵更是丰富,可以说是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刚拿到手时我有一丝丝的忧虑。西方作家撰写东方小说或多或少都会留下自己血统的影子。但我翻开这本书时,他们的作品都富有浓重的日本元素,就像浮世绘,内容可能千差万别,但风格一眼便可认出,如果盖住作者,我会真地认为这是一篇篇日本本土科幻。
既然我提到了刘宇昆和圆城塔,那么今天我就来谈谈伊藤计划的《无差别化引擎》。
伊藤计划,日本天才科幻作家,日本科幻界的明日之星。不幸的是2009年伊藤因肺癌英年早逝,享年34岁。同年他的遗作《和谐》获40届日本科幻星云赏和第30届日本科幻小说大奖。两年后,菲利普·K·迪克奖特别奖也颁给了这部遗作。
《和谐》谈论的是反乌托邦和过度管理的社会,而《无差别化引擎》除了反乌托邦,其内核探讨了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之一——种族歧视。 故事的脉络很简单。非洲大地上两个部落——甾马族和昊阿族——长期处于战争状态,不是你杀了我的人,就是我烧了你的村。“我”是甾马族的一员,因为家人被昊阿族屠了个精光,毅然决然的加入了战争。 但问题来了,大草原的黑哥哥怎么辨别对方是哪一族呢?很简单,甾马族的“我”从小就被告知昊阿族人丑陋无比,而双方间的仇恨也是从小耳濡目染,被长辈灌输的。 我很有理由相信对方也是同样的一套理论。这看起来很荒谬,但又很现实。现在仍有很多穷乡僻壤的教育依旧是灌输民族仇恨,尤其以河北居多。 于是在这一套歪理的指导下双方打了多年的战争。忽然有一天双方扔下了AK,拿起了橄榄枝,互相握手言和,手拉手高歌:“今天是个好日子······” 那是不可能滴~~~~
停战是因为白人的介入。的确双方连年战争都没时间搞生产,是时候该停战了。但以“我”为代表的的年轻一代却嗤之以鼻。白人带来了和平,带来了教育,同时也带来了军队。虽然白人声称军队是为了维护和平,但真正的目的是什么不言而喻,于是“我”对白人的仇恨油然而生。 讲道理,什么最可怕?无端的怀疑比一厢情愿的信任更能滋生对他人的厌恶。这种以我为核心的臆断将自我感情强加于事实之上,形成一种执念。而这种执念会左右你的判断。 故事进入第二阶段。“我”被送进当地的教育中心接受教育,但“我”受不了和丑陋的昊阿族待在一起,于是逃了出去。再然后“我”被带走接受了“无差别化引擎”的改造,并进入了当地的一所学校学习。“我”和同学们相处融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成为了国家的希望!
当然如果真的是健康阳光积极向上的剧情我就不会拿出来介绍了。 俗话说反派死于话多,路人也是死于话多。忽然有一天有一个叫艾茨古依同学问“我”你是哪个族?我很好奇,大家长的都一个样,那肯定都是甾马族啊。结果话一出口那个男人就扑过来把我按在地上一顿摩擦。边擦边喊他是昊阿族,要给死去的亲人报仇! 当时“我”彻底懵了。昔日的好友竟然是昊阿族的仇人,“我”竟然没有分辨出来。我逃离了学校,来到了一座制毒中心,而制毒中心的总管正是“我” 原先的队长。他告诉“我”两族人民必须团结一致这个国家才有未来。他还说他们和我们是一样的。 一样的。 他告诉“我”所有的历史,所有的仇恨都是骗人的鬼话,都是驱使我们赴死的借口! 我的世界崩塌了。回到学校发现艾茨古依把学校搅了个底朝天。 我知道,战争开始了。
因为篇幅的限制我省去了一些细节,将故事内容进行了浓缩提炼。整体来说这篇小说读完的第一感觉就是一篇反乌托邦的小说。主角的旧世界的破碎崩塌,到新世界的建立,一步步走来无不唏嘘。
我一开始说过这是一篇关于种族歧视的小说。这次作者将视角放在了同一人种之内的仇恨,而不是寻常的不同人种间的仇恨。这就有点类似于希特勒治下的雅利安人与犹太人之间的关系,只不过犹太人是弱势群体,而甾马和昊阿两族都是强大的战士。即使是第一次读情节也能感受到浓浓的仇恨。
第二遍读,我读出了伊藤对教育的态度。很明显两族间的仇杀完全是因为错误的教育在人们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并且根深蒂固。就像是二战中希特勒与日本军国主义政府那样的教育,一旦思想形成,想要去除是非常困难的。时代变了,教育却没变。有多少小学仍然教育学生“日本鬼子”,特别是在那种穷乡僻野的山区。越闭塞,教育就越落后,人的思想也就越狭隘。“教不严,师之惰”,我看现在是“教不正,师之错”。
第三遍,我读的是妄自尊大的悲剧。甾马族认为昊阿族丑陋无比,是低等的野蛮人,但谁能说昊阿族不是这么想的呢?因为他们都认为自己比对方高一等,自己的优越地位不允许对方的存在。加上错误的教育,最终导致了战争的悲剧。我们再把目光投向现在。无论何国总有仇外分子的存在。我毫不避讳的讲我认识的人中就有仇外分子。这种思想的根源与故事中的“我”一样,一是错误的教育,二是妄尊自大的心态。大清怎么亡的?元朝是怎么对待汉人的?白人是怎么对待黑奴的?洋人是怎么对待华人的?不必多言。 “我”的结局固然是重新投身战争的洪流,免不了一场腥风血雨。其实关于民族题材的小说还有小川一水的《金色面包》,讲的是不同民族间的不同风俗,但本质上大家都是一样的人类,不存在什么高低贵贱,故事以喜剧结尾,非常值得一读。
《日本未来时》从民族、人性、自然、梦想、坚持、诡怪等主题选了十三篇文章,可是说是和风科幻的集大成之作。它就像一本入门刊物,帮你打开日本科幻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