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兴安州战役:孙守法部明军的覆亡
潘士良奈何不了孙守法、刘体纯等部明军,这也不是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毕竟潘士良是郧阳巡抚,他的辖区在湖广境内,派兵征讨陕南,肯定是抓瞎。潘士良自己在奏折中说“兴安系属秦地,离郧七百余里,距襄一千二百余里”这么远的距离,同时沿途人民大多心向明朝,拒绝向清军提供粮草,所以这仗不要说打赢,就是能不能到得了兴安州那都是两说。

在发兵的第三天,兴安州就已经被明军攻克,从郧阳出发的清军各部人缺粮米,马无草粮,士兵和牲畜都饥肠辘辘,最终不得不“各以粮饷不继返”。

但是问题又来了,湖广清军拿兴安没办法,陕西清军有。1646年11月11日,陕西兴安总兵任珍派兵反攻兴安洲,12日,清军已经推进到汉阴。

13日,刘体纯、贺珍部明军自兴安州出发迎战清军,清方奏报说明军“精骑塞满川原”。刘、贺二人于中午在距离兴安州六十里的贺家坝与清军遭遇并且爆发激战,结果明军大败,“穿甲哨头目”数人被当场砍死,清军“砍死及投江溺水贼孽无数”,刘体纯义子参将刘秉益,在收复兴安州战役之中活捉了康国安,将其漂亮的蟒纹布面甲据为己有,此时也被俘获,与他一起被俘的还有明军千总郭景、贺珍部副将张全,贺珍之兄副将贺大、贺珍部下副将李破头、刘体纯部下都司马风子等十六人,这十六人被当场处死,首级被送往汉阴县城示众。

在贺家坝战役中击败明军之后,任珍部清军继续向兴安推进,到14日,清军已经推进到距离兴安不过十余里的地方了。

孙守法、刘体纯等人见清军已经逼近兴安于是先领老幼妇女出城,然后率部堵击清军,但是仍然以失败而告终,溃散的明军散入五郎山中,清军尾随追杀,杀死、俘获的明军不计其数。

实际上早在三月份,清定远大将军,和硕肃亲王豪格就已经带领着满洲八旗兵到达了西安,主要就是对付刘体纯、孙守法、贺珍、姚科以及后来反正的武大定。之所以如此大动干戈,主要是因为陕西各地一直在蠢蠢欲动,在1644年的12月份,贺珍、孙守法、胡向化等人率马步兵七万多人围攻西安城,其中光孙守法部就有骑兵7000人,步兵5000人,共计12000多人,这次反攻西安的行动最后被李国翰击败。

虽然说这次行动失败了,但是有一点不可忽视,那就是无论是孙守法也好,还是贺珍也好,这些人最早的活动区实际上都在陕南,但是到1644年年末,这些人居然能集中近十万人围攻西安,由此可见陕西的反清斗争有多么的激烈。豪格入陕之后先后击破宋大杰、贺洪器、刘文炳、康千总、郭天星、张破脸等部明军,五月初在汉中击败贺珍部将(贺珍本人此时应该在兴安州)不久就听说孙、贺、刘等人又攻破了兴安州,于是令兴安总兵任珍反攻兴安,将明军逐出。刘体纯在兴安吃了大败仗之后,也顾不得老乡孙守法了,一溜烟儿地跑进了四川,孙守法退进五郎山。这里我在查材料的时候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有关清军反攻兴安之战的奏疏是1646年的年底写成的,时间是11月,但是清实录上的反攻兴安之战时间却提早到了六月不知为何记载时间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别。清军击败孙守法之后,陕北一带的反清义军也遭到了毁灭性打击。

按照《清世祖实录》的记载,那七月中旬,清军在张果老崖击溃明军康千总部,杀死康千总,七月二十二日击败武大定、高如砺、石国玺、蒋登雷、王可臣等部明军,逼降参将石国玺以下大小军官52人,马步明军700多人,后又在三合山包围高如砺部,挖掘壕沟包围之,高如砺领少部分人脱离大部队逃跑,高汝砺石国玺原先是清朝的宝鸡驻军,响应武大定反清。八月初,清军以石国玺、蒋登雷、王可臣等部降军为先锋向山上发动猛攻,到八月初七夜晚,总共砍杀上万人,抓获2300人,陕西西北部的明军宣告失败。

到1647年的年初,孙守法部被迫退出五郎山山区,逃往石子城,1647年的二月份,至长安石鳌谷,三月,孙守法又联合高勋攻破宁州,又破兴安之乔麦山,4月8日,清总督孟乔芳以少量轻骑诱惑孙部明军,导致其中伏,全军覆没,孙守法本人手持铁鞭格杀数十人,最终被俘牺牲,武大定、贺珍等人追寻刘体纯向四川湖广一带逃跑,清廷下令将孙守法的首级传示陕西各地,陕西的大规模反清斗争自此被镇压下去。当然啦,至少在1662年之前,很难说某一地的反清斗争被彻底镇压下去,数年之后,清大同总兵姜镶在大同反正,虽然说他本人被堵在了大同城内,但响应者如云,先是山西以后是陕西,整个西北地区再次战云密布,直到吴三桂等人入陕将王永强等人杀掉,陕西的形势才趋于平静。

武大定经湖广转战四川,效命于南明四川巡抚李乾德,后因谋杀杨展而臭名昭著,孙可望入川之后,武大定被击溃,于是转投于孙可望。1657年,在孙可望即将战败的前夕,武大定又投靠李定国,1658年李定国在贵州彻底溃败,武大定不知所终。

贺珍由陕西撤往四川,驻扎在重庆一带的山区,成为著名的夔东十三家之一,后于1662年病死,其子贺道宁率领部下两万人在1664年的清军围剿之中不战而降。
喜欢这篇文章的转发和点个赞长按5秒给个三连,顺便关注天天,关注天天不易走偏,人均寿百,年入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