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1)——加盟国的老大哥与小兄弟
斗转星移,俄罗斯帝国也转变成了苏联。
传送门:

苏联虽然只存在了70多年,但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实践。可讲的内容有很多。所以我打算分成几篇来讲。
首先我要声明一下,马列主义、苏维埃、苏联并不是划等号的概念。马列主义是哲学理念,苏维埃是政治组织形式,而苏联则是一个国家(或者至少说是一个国家联盟)。虽然说谈到苏联就不可避免要谈到其它两个,但对于那两点的评价并不是本篇的重点。毕竟“姓资姓社”到现在都依然是一个争论焦点。本篇我只想聊聊,苏联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
距离苏联解体也不过将将三十年不到,在一代人心中,依然对苏联有着鲜活的印象。在一些老人口中,甚至仍然习惯于把俄罗斯成为苏联。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苏联是一个以俄罗斯为绝对主体的加盟共和国。苏联一共有15个加盟共和国,1989年人口约2.8亿,100多个民族,其中有51%为俄罗斯民族。从疆域来说,除俄罗斯以外,苏联最早期的加盟国乌克兰、白俄罗斯等等,曾经都臣服于沙俄帝国,只是在十月革命之后,由于民族独立才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这套操作也很正常。从小国的角度出发,一个刚独立的小国在混乱的欧洲根本站不住脚,还是得抱住大腿才行。因此,苏联疆域其实与沙俄一脉相承。
当一个联盟中有一个绝对强大的老大哥,那么联盟就很容易变成这家的一言堂。苏联这种以俄罗斯为绝对主体的联盟也不例外。俄罗斯对于其它加盟共和国确实有着一定程度的剥削行为。1932年乌克兰大饥荒,有乌克兰学者认为俄罗斯借此机会对乌克兰进行种族清洗。虽然这只是一种观点,但也一定程度表现了小弟们对于老大哥的态度。甚至毛主席在60年代都批评苏修“打着社会主义的幌子,但搞的是国家垄断,是官僚主义、帝国主义。俄罗斯走的是大国沙文主义,生产资料都控制在莫斯科的官老爷手里,对苏联的其它民族、其它加盟国进行剥削”。
可以说,苏联从斯大林时代开始,就偏离了“社会主义”这个名头,而是作为“苏联”这个超级大国在运转着。如果说列宁的“新经济政策”还只是社会主义的灵活变通的话,斯大林则是彻底的要把苏联变成一个能称霸欧洲的超级大国,而不在意它到底还是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一般认为苏联的“修”是从赫鲁晓夫开始的,但我觉得从斯大林开始,苏联就有了“修”的苗头。修正主义的本质就是实现私利最大化,也因此最容易从执政党内部产生苗头。在内部,修正主义可能表现为党内倾轧,比如斯大林的大清洗和与托派的斗争(这里推荐有兴趣的读者再去了解一下日本共产党,其内部派系之争简直就是一出闹剧);在外部,修正主义可能就赤裸裸的表现为沙文主义,比如与德国瓜分波兰,意图控制中共等等。
这里值得说道的就是西班牙内战。西班牙内战本身是西班牙左翼(包括西班牙共产党)对抗西班牙法西斯(佛朗哥政权)的战争。苏联和共产国际的介入也是很正常的。但问题出在西班牙左翼政权也是派系林立,苏联介入后又对其中的托派进行了清洗,这种混乱也间接导致了左翼武装最终失利。而在这次战争中,有一位英国记者、同时也是托派政党成员目睹了西班牙左翼政权的失败,自身也遭到了清洗,从而对苏联失望,成了一个反斯大林主义者。这个人的名字叫乔治·奥威尔。《动物庄园》里明显是在嘲讽一部分人窃取了革命胜利果实,而“一些动物比另一些更平等”也成了名言。奥威尔可能是个理想主义者,但斯大林可能不是。

那么,惯例的音乐欣赏环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