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途遐思 | 为什么复试越来越严?

前情知道
今年1月6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拟清退32名硕士研究生和4名博士研究生,均因超过最长学习年限...
此前一周,2021年12月29日,江西财经大学研究生院发布公告,对125名研究生作自动退学处理,原因也是超过最长学习年限,其中博士研究生11名,10人的入学年份在2012年至2015年间,1人为2004年入学,距今已近18年时间...
江西财经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最长修业年限为6年......

看到以上的新闻信息,小卫对自己今后的学业可捏了一把汗,哦不对,小卫已经成为"社会人"好多年了... ...
那么为何研究生还遭退学?
为何导师比以往更加重视复试了?
从国家培养人才的角度来讲,这些被清退的研究生长时间占用了国家与社会公共资源,可是最后没能达到国家和个人最初的目的。
由于研究生入学是带有选拔竞争性质的,对国家和学校而言,这些被清退的研究生当初经过考试进入学校后用到了校内的各种资源,但却最终没有如期毕业,这就形成了一定公共资源的浪费。
但是需要严肃对待的是,要认真分析这些研究生为什么不能如期毕业的原因,从而为之后研究生培养乃至招生提供改善的依据。
大致而言,研究生被清退的原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四种:
🌟 不能适应研究生学习生活,无法完成研究生培养计划。
🌟 无法在修业年限内完成学位论文写作,或者其学位论文无法通过中期考核、预答辩、答辩环节,并在规定时间无法再次申请学位。
🌟 个人规划发生变化,学业和学位都不再是其所求,比如走向了工作,致使其再花时间拿学位的机会成本太大。
🌟 身体健康状况发生了变化或家庭情况发生了变化。
在复试中,除了笔试考题的客观判断,由导师主导的面试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导师在复试的时候就更加注重对学生的专业素养及个人素质的综合审查。
💫 热爱科研 💫 学习能力强 💫 专业基础扎实 💫 基本素养过关
💫 学习及人生规划清晰 💫 思维逻辑能力优秀 💫 研究和实践能力强
这些都是导师比较看重的能力,而这些能力都离不开平时的积累,具体包括对专业知识的积累、英语词汇口语的积累、专业文献的积累、专业热点事件的解读等等。

相较于初试的啃书本,复试更像是导师“挑打水的木桶”,用上短板效应就更加容易理解了,此时的导师会考量学生的各个方面,甚至是神态语气,是否积极向上?专业知识运用是否得当?研究方向是否匹配?这些都成了老师的审查标准。
研究生的学习生活中更多的是与导师一起完成课题科研等,对此,也有不少学长学姐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太累了,真的是打工人。”
“要求怎么这么多,我有三头六臂吗?”
“真无语,这些东西都让我做。”
好像大家都很真实的说出了自己的研究生生涯情况,但总有一些声音在告诉小卫,这不是全部。
“对,出结果了,快来看,马上就可以进行下一步了!”
“好的,我的这一部分也快完工了!”
“通过了!我们真的做到了!”
尤其是进入一些特定岗位工作的他们,无不觉得在研究生阶段学习到的东西是受用良多的,而之前的唉声叹气也仅仅是求学路上的一丛荆棘。
写在最后
大多数研究生期间与导师产生的矛盾,都是因为学术追求上的分歧产生的,双方需求不能匹配就会出问题啦~ 所以同学们要尽可能全面的去了解报考院校有哪些导师,多方面考量导师与自己的匹配度。
当然,导师手里的名额每年就这么多,也会更仔细更严格的考查。离出分时间越来越近,希望同学们可以抓紧时间提升自己,准备复试,一举俘获导师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