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联邦国防军的野战防空车辆(三):冲天烈焰——“罗兰”导弹式防空坦克

2022-03-27 20:51 作者:DASTIGER  | 我要投稿

本篇内容翻译整理自:

[1] Flugabwehrpanzer der Bundeswehr 1956-heute by Peterblume, Tankograd-Militärfahrzeug Spezial N 0521, 2008

 

这篇写得很水,不过我还是要水完,不然本系列就烂尾了~

        冷战是导弹这种高技术兵器迅速发展和成熟的时期,在此期间各种应用于防空的导弹不断出现,因此以导弹为打击手段的防空车辆自然也成为各国争相研发的对象,德国的“罗兰”导弹式防空坦克(Flugabwehrraketenpanzer 1 Roland)便诞生在这样的背景下。

       上世纪50年代末,西德国防部开始委托一个国际企业小组进行低空导弹防空系统的相关研制。1962年,德国伯尔科公司(Bölkow)设计出一款名为P250的防空导弹系统,几乎与此同时,法国Nord Aviation公司独立承接了一个类似的名为SABA的武器研制项目。2年后的1964年10月,西德与法国签订协议,共同开发一种防空导弹系统,它便是“罗兰”导弹系统。该系统由MBB公司的一家子公司——Euromissle公司研发,其开发的第一代产品名为“罗兰”1。“罗兰”1仅具备晴朗天气下的作战能力,法国方面对此表示满足,然而考虑到中欧地区60%的情况下天气状况不佳,德国则坚持要求获得一款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的防空导弹系统,因此在1964年与法国合作完成“罗兰”1的研发后,德国继续推进项目、投入力量,在现有系统的基础上补充设备和子系统,最终完成了可全天候作战的“罗兰”2防空导弹系统的研制。除了全天候作战,西德军方对于新系统还有以下几大要求:

      1)具备带敌我识别功能的搜索雷达;

      2)能搭载在装甲车辆底盘上;

      3)作战距离最远达6km;

      4)具备电子防御能力;

      5)能自动地、机动地进行作战;

      6)能用于要地防空;

      7)具有两套独立的发射装置;

      8)乘员仅3人;

      9)具备高可靠性和实用性。

      1967年,德国决定将“罗兰”系统搭载在当时尚在研发中的“黄鼠狼”步兵战车原型车(Spz. Neu)底盘上,而合作伙伴法国则选择了AMX30主战坦克的底盘作为该系统的载具。1975年,西德联邦议会同意为“罗兰”导弹发射车项目拨款,到了第二年,紧张而密集的部队测试便开始进行了。由于空军和海军对测试结果也非常满意,它们也采购了“罗兰”用于重点目标的防空,不过选择的是以曼恩(MAN)15吨8*8卡车为底盘的导弹防空车。1970年代末,10辆采用“黄鼠狼”底盘的罗兰”1导弹车预生产型完成了制造,到1981年,全天候作战型的“罗兰”导弹式防空坦克开始正式量产。

1965年西德国防部便指示位于科布伦茨(Koblenz)的国防技术与采购局(Wehrtechnik und beschaffung),令其研究将“罗兰”导弹系统升级为一款全天候作战系统的可行性。图为1969年采用莱茵钢铁公司(Rheinstahl)Spz. Neu步战车底盘上的“罗兰”导弹式坦克原型车。

       

1972年的全天候作战型 “罗兰”防空坦克原型车,采用“黄鼠狼”底盘

        “罗兰”导弹式防空坦克长7.13m,宽3.25m,高2.99m(作战状态下雷达天线展开时高4.63m),重35吨,安装有1台MTU公司MB-833 Ea 500六缸四冲程柴油涡轮增压引擎。其排量22.4L,在2200rpm时功率为600马力,使得“罗兰”防空坦克能达到60km/h的公路极速。该车采用1台伦克(Renk)公司HSWL194全/半自动变速箱,有4个前进挡、4个倒挡,车头两侧的减速器将来自发动机和变速箱的动力传递到主动轮上。该车还采用双回路液压制动系统,有行进制动和驻车制动。车身每侧有6个挂胶负重轮、3个托带轮,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负重轮采用轻金属制成,外覆有一层硬质金属以防磨抗损。每侧履带宽0.45m,贴地部分长3.9m,对地压强0.93kg/m^2,两履带间距2.62m,车底盘离地高度0.43m。“罗兰”导弹车可原地转向,能爬上坡度0.6的陡坡,越过2m宽的壕沟以及0.75m高的障碍,还能涉水渡过1.5m深的水域。其油箱容积650L,公路续航里程540km,越野约200km,百公里油耗为120L左右。全车乘员为3人,驾驶员位于车左前侧,其右侧则是容纳发动机和传动机构的动力舱,其前方则安装有供电设备,另外两名乘员则位于后部的战斗室内,这里有火控设备和武器操纵设备。

1993年“金狮”(Goldener Löwe)演习期间的一辆隶属于第300防空团的“罗兰”防空坦克
行进中的“罗兰”防空坦克。导弹发射管和火控雷达已收起,但后部的搜索雷达仍在工作,一旦有敌机来袭可迅速投入作战。


        “罗兰”导弹式防空坦克具有2套导弹发射装置,能发射全重65kg、战斗部重量6.5kg的“罗兰”防空导弹。该导弹飞行速度达1.5马赫,可打击6000m距离内、飞行高度4000m以下的空中目标。坦克内存导弹8发,每套发射管8秒即可完成全自动装填。该车的火控系统则包括搜索雷达、光学瞄准仪、晴朗天气/全天候红外测角仪、火控雷达以及火控计算机。其装备的西门子脉冲多普勒搜索雷达探测距离达16km,探测高度4km,Thomson-CFS D波段火控雷达则负责锁定目标和导弹。此外该车还配有可手动和光学追踪的光电瞄准仪以及供乘员操控导弹的终端设备。从目标的追踪、锁定到打击,“罗兰”导弹式防空坦克都能全自动进行。

         从1981至1983年,西德陆军一共接受了140辆“罗兰”防空坦克(由蒂森-亨舍尔(Tyssen Henschel)公司生产),它们大多装备了3个军团和6装甲掷弹兵师下辖的防空团(每团包含6个连,每连有6辆防空坦克),少数被送到防空学校作为教具。两德统一后,2002年,德军手中的“罗兰“防空坦克”被集中配属给第100防空旅,该旅下辖有第7和第300防空营。到2005年,德国联邦国防军全部的“罗兰”导弹式防空坦克被除役、报废,其长达20余年的服役史也宣告结束。

        最后展示一点儿细节照片:

折叠收起状态下的火控雷达天线
从后上方往前看发动机舱盖。左边是带3个潜望镜的驾驶员舱门,其右后方则是车长舱门。
车体右前侧。可以看见排气口,车上还写着“Old Lady”
车尾侧面的烟雾弹发射器

      本系列完结,感谢阅读~

    相关文章


联邦国防军的野战防空车辆(三):冲天烈焰——“罗兰”导弹式防空坦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