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概念解释 第18课(2)

2022-05-10 22:27 作者:历史老师定哥  | 我要投稿

盲目排外:盲目之基于感性认识,而不是基于理性认识的行为。排外:排斥西方和西方文明。这里专指义和团的口号“灭洋”,具有盲目排外性。

 

东南互保:义和团运动兴起后在清政府尚未向各国宣战时,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铁路大臣盛宣怀、山东巡抚袁世凯、闽浙总督许应骙等即商议如何保持东南各省的稳定,避免列强有借口入侵;同时密议盘算倘若北京失守而两宫不测,当由李鸿章作总统支撑局面。清政府向十一国宣战后,在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6月,英国与清朝南方各省督抚东南督抚与各国驻沪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和《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达成"东南互保"协议,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即和外国达成地方上的协议,称东南互保。东南互保是防止义和团运动向南扩展,又是东南督抚同帝国主义既妥协又矛盾的产物,也是东南督抚与清廷之向心和离心两个合力的产物。 它使河北、山东以外的地区免义和团与八国联军战乱的波及;又使东南的地方的政治与军事权力进一步扩张,中央的权力大为削减。并与之后辛亥革命各省在武昌起义后相继宣告独立,地方势力崛起关系密切。

1900年清末东南互保 

使馆界:是外交使节在所驻国家的办公机关,主权归属于所在国,但在国际法上使馆被视为派驻国的领土延伸,所在国不得侵犯。定哥注意和租界区分。租界:是指两个国家议订租地或租界章程后,在其中一国的领土上为拥有行政自治权和治外法权的另一国设立的合法的外国人居住地。

 

九七国耻: 八国联军侵华后,中国与11国签订了《辛丑条约》,该条约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而《辛丑条约》的签订日为1901年阳历9月7日,因此有"九七国耻"一说。注意区分:五九国耻:1915年5月9日,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袁世凯经过与日本达105天的谈判和周旋之后,被迫接受日本《二十一条》中的十二条内容之事件。条约签订后,全国教育联合会决定,各学校每年以5月9日为"国耻纪念日"举行纪念,借此警励国人毋忘此日,誓雪国耻这一天被民众称为"国耻日"。

 

时务报:戊戌时期维新派的重要报刊。1896年8月9日于上海创办,由汪康年任总理,梁启超主笔。载有论说、上谕、奏折、中外杂志、域外报译等,主要鼓吹维新变法,救亡图强。梁启超曾于该报发表《变法通议》等文,文字近于白话,内容新鲜活泼,极富有鼓动性。数月之间,风靡海内,为当时国内最有影响的报刊。张之洞因其论说新奇,屡加干涉。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将其改为官办,派康有为督办。1898年8月8日终刊,共出六十九册。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概念解释 第18课(2)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