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第七十一·卫翊传①
卫翊字季辅,元朔三年②生,大将军卫青之子也。元朔五年夏,以青出高阙③击匈奴大捷,武帝④大悦,获封安阳侯。翊自幼颇爱经史,七岁可自阐《春秋》而有独见。九岁睹青银甲列骑而归,始习骑射,志平天下。
城中欲彰儒术,武帝延德师掌塾桂宫,上诸子公主及朝中显贵子孙至各地翁主⑤俱可入内听学。翊勤奋精进,日诵孔孟,夜习剑术,尝连三月无一日有阙。武帝甚爱之,特许随意纵马上林⑥。
元封⑦间,桂宫有诸邑公主⑧坐于后。翊形修,每蔽之,主亦颇好学,以见生寡言,时扯翊袖使伏,然翊亦常忘之,复扯而复伏。久之翊觉,问之学前:“吾坐屡蔽子乎?”主微诧,曰:“君今何关切若此?”翊正色答:“惧子复曳我惊矣。”主本性豪爽,佯愠色曰:“尔嫌我多扰耶?”翊怔,主知失态,大笑缓之。
桂宫每月一小比,逢半载一大比,优胜者可自拜德师及延席间要好伴读。翊请欲得多问者为伴读。适诸邑主终属裙钗,于大道未得要旨,暗央塾师石庆⑨欲得博学多闻善能解惑者与读,庆奇之,疑二人有旧,云:“汝质非文君⑩之流,何乐学若此?”主再拜而白:“今上所以重儒学兴桂宫,欲固仁政、敦国风也。妾虽不敏,倘他日为国远适戎狄,亦可发中原之学风,光汉室之母仪。”庆勉之,许翊、主每日同在听学。
翌日,翊见主广袖怀书卷至,惊问师:“何令弟子与女子同适道哉?”庆异曰:“非汝二人交通,故有此请耶?”告翊主之所求,相视而笑,夫二者未尝稍通音讯于前,而所请者暗合,盖后事已冥冥中定矣。
日授业毕,翊言:“公主何所问?”主揖翊为师,请释“恭而无礼”章[11]。翊喻之:“汝今即‘恭而无礼’也,盖公主虽慕道心切,然自当叩问于太傅,子与翊男女有别,岂可私相授受焉。”主曰:“以君学问精进,昔日有柳下之风[12],妾方敢有请。师尚允妾,汝拗之哉?”遂恒授焉。
一日为讲“言必信”章[13],主携卷归座自省,终不达意,垂鬟葳蕤[14]而形貌闷然,精诚可怜。翊近前以肘伏案曰:“尚未解耶?”主赧颜颔首。翊遂复为解说,娓娓然鼻息扑迎,四目相觑隔仅一拳。主散发拂翊额,蘧蘧然意有所动,以目视主,益以为倾城。自是为主授道解惑日增,闲时亦常相与潜出东西二市,并请主妆侍卫,随赴上林苑观翊骑射,且喜且怯。
居月余,又逢小比。德师效稷下学宫,命诸生各抒己见,讲论阐发于塾中。翊与主共筹论题,日出入于宫中藏书阁,情谊渐深。小比之日,翊侃侃于堂前,适刘胥[15]过而嗤之,翊怒将争,主暗曳其袖,遂息。主告曰:“君讲论甚善,妾心实爱,勿复同暴戾余子[16]辩。”始觉与主意有所通。
望夜忽一宫人诣翊所,潜询视公主何如?翊问所从来,答为诸邑主侍女豆娘。翊阴实悦之,然弗敢遽信豆娘之言,佯告曰:“公主年幼心稚,爽朗跋扈,行不居礼,吾未见其善。”
主三日不至塾中,四日曰翊:“君常受妾叨扰,恶否?”答:“翊未尝面有恶色,子今何出此言。”曰:“妾虽年未及笄,亦不敢效文姜高后[17],君如见弃,不复相扰。”言讫曳袖而返。翊知豆娘事发,若有所失,恨悔无及。寻豆娘求诣公主,主闭门不见。
元封五年,青薨。子伉[18]嗣长平侯,六年阑入[19]坐法免,完为城旦[20]。翊随贰师将军李广利入军,与诸邑主未及辞。主恐不复见,追大军十余里,终力竭。呛血白衣,形销骨立。
太初四年[21],朔方复乱,诏翊与贰师将军广利击匈奴,数战皆不利。时武帝穷兵数十载,城郭仓廪空虚,民多流亡,天下虚耗,人复相食。天汉二年[22]夏五月,贰师将军三万骑出酒泉,与右贤王[23]战于天山,斩首虏万余级。接诸邑公主托尺素,书:妾将于归。又遣因杅将军[24]出西河,骑都尉李陵将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与单于战,斩首虏万余级。翊斩大宛王首,获汗血马归,上作《西极天马之歌》。后陵兵败,降匈奴。上以此战失两将军,亡骑都尉,功不多,仅赏千金,袭长平侯。
太始元年[25],复谴翊并贰师将军广利将七万人出五原,御史大夫商丘成二万人出西河,重合侯马通四万骑出酒泉。成至浚稽山与虏战,多斩首。通至天山,虏引去,因降车师。翊引兵还。广利败,降匈奴。
时诸邑主已有归。闻翊班师,结左右夹道望之,且惊且喜。归府思念亦重,唏嘘叹惋,旬月有疾。
征和二年[26]春正月,巫蛊之乱发,丞相公孙贺下狱死。闰月,阳石公主坐巫蛊死,监斩使临诸邑公主府,翊急面上,叩未央宫,额血流地,上弗允。径率兵护之,至长乐西阙下,逢左丞相刘屈氂军,合战三日,死者数万人,血流沟中,终不敌,翊与诸邑主俱就斩。秋七月,卫皇后自尽。八月,戾太子刘据亦自缢湖县死。

①本文为小说,文中主角均为虚构。
②元朔三年——前126年。
③高阙——在今内蒙古。
④武帝——即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在位前141~前87)。
⑤翁主——汉代刘姓诸侯王之女。
⑥上林——上林苑,汉武帝时建造的皇家园林,在长安王城西南。
⑦元封——年号,前110~前105。
⑧诸邑公主(?~前91)——汉武帝女,食邑在诸邑,《汉书》中记载诸邑公主与阳石公主(?~前91)同坐巫蛊之案而死,未云公主生母。唐·司马贞(679~732)《史记索隐》注其母是卫子夫(?~前91),卫青之姐,汉武帝第二任皇后。
⑨石庆(?~前103),曾为太子太傅。
⑩文君——卓文君,西汉才女。
[11]出自《论语·泰伯》:“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意思是说只是恭敬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徒劳无功;只是谨慎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畏缩拘谨;只是勇猛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鲁莽惹祸;只是直率而不用礼来指导,就会尖酸刻薄。
[12]柳下之风——柳下惠拥女子入怀不乱典故。指男子在女子面前不轻佻不好色,为人端正尊重。
[13]出自《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意思是: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那是小人啊。
[14]葳蕤——此指萎顿貌。
[15]刘胥(?~前54),汉武帝刘彻第四子,身材高大,喜好游乐,力能扛鼎,但行为没有法度。
[16]余子——古时指嫡长子以外的儿子。
[17]文姜(?~前673),春秋时齐僖公之女,齐襄公异母妹,鲁桓公的夫人,鲁庄公之母。淫逸非常,与齐襄公乱伦。高后,即吕后(?~前180)。这里诸邑公主用前者指代卫翊所言“行不居礼”,后者指代“跋扈”。
[18]卫伉(?~前91)——卫青长子。
[19]阑入——擅自闯入,这里是说他无符节进宫。
[20]完为城旦——“完”即保留须发,城旦为刑罚名称,一种夜里筑长城,白天防敌寇(站岗)的刑罚,为期五年。
[21]太初四年——前101年。
[22]天汉二年——前99年。
[23]右贤王——古代匈奴贵族封号。
[24]因杅(yú鱼)将军——公孙敖(?~前96),西汉将领。
[25]太始元年——前96年。
[26]征和二年——前91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