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茶树油tea tree oil-白千层油

2022-11-28 12:23 作者:python_biology  | 我要投稿

茶树油,为广谱抗微生物。以蒸馏的方式从港木桃金娘科白千层叶中提取的纯天然植物精油,原产澳州。无色至淡黄色液体,具有特征香气及抑菌、抗炎、驱虫,杀螨的功效。无污染、无腐蚀性、渗透性强。治疗粉刺、痤疮。其独特香郁气味有助于提神醒脑。中国、印度也在生产茶树油,国内主产区在广西。



发现背景

在1770年英国的库克船长在一次航行中登陆澳洲探险时发现当地的毛利人采一种气味浓烈的叶子来煮茶喝,因此将这种植物叫“茶树”,同时毛利人在野外工作意外割伤便立刻随手摘下野生的茶树叶捣糊,将捣糊的茶树叶敷在患处便会很快痊愈,他们还会熏烧茶树叶来缓解充血现象,库克船长产生很大的好奇,便在当地采集很多茶树叶带回英国交给化学家分析研究,这是人类正式以科学方式与态度来研究茶树精油的开始。

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对茶树油科学的研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将茶树油发给澳大利亚战士用于皮肤伤害的治疗。所有的研究均表明茶树油具有消毒剂性质,能有效地抑制许多许多普遍存在的致病细胞和霉菌。

基本特性

"茶树油"是一个商业名称,在植物学上的被称为互叶白千层油,因为它主要来自桃金娘科、白千层属的数种植物,其最主要的一种称为互叶白千层(Melaleuca alternifolia),次要的植物有包鳞白千层、白油树、绿花白千层等。互叶白千层的主要成分是对孟-1-醇-4,1-8-桉叶油素等,新鲜枝叶经水蒸汽蒸馏可得无色至淡黄色的精油。

互叶白千层油是一种淡黄绿色或几乎水白色流动液体,具有温暖的辛香,带芳香萜类气息,类似肉豆寇、小豆寇和甘牛至的香气,但它的香气中萜烯和松油醇的香气更突出。该精油的风味是温暖芳香,带某些焦香、辛香,但有新鲜感和淡淡的樟脑味,稍苦。

由于互叶白千层油具有上述香和味,在日用调香业中,它可用于男用辛香古龙水、须后水等。它与杂薰衣裳草油、薰衣草油、乙酸异龙脑酯、丁香油、迷迭香油、橡苔制品、卡南加油、水杨酸戊酯、香豆素、香叶醇和橙花醇等混和良好,因而在调香上使用较为方便,也被用于肉豆寇油和甘牛至油的掺假。

主要产地

互叶白千层原生于澳大利亚,主产于澳大利亚东南沿海(沿新南威尔士州的北部沿海),因此该精油又称“澳洲茶树油”。澳大利亚年产大约500吨茶树油,几乎全都来自人工栽培的互叶白千层。澳洲茶树油并不是一个新产品,该精油被大众熟知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但是该精油的大力发展却是近一、二十年的事情,特别是当大众广泛了解了它的强力杀菌保健作用之后,在回归自然、崇尚自然的潮流推动下,该精油的开发才得以突飞猛进。

我国和印度也在生产茶树油,我国的主要产区在广西,年产量约为数十吨,主要用于出口,但产量上远不及澳大利亚,在油的质量上(主要指1,8-桉叶互和对孟烯-1-醇-4)也不及澳大利亚茶树油。虽然我国已有香精企业将茶树油用于调香中,但使用面并不广,因而对这一精油的研究和开发仍值得我国有关部门重视。


医用功能

茶树油是一种天然的消毒剂,对于治疗许多疾病、创伤有很大帮助。如切伤、擦伤、被昆虫咬伤、粉刺、烧伤、阴道感染、癣等。它也被用于控制空调系统中的细菌和霉菌。澳大利亚茶树油被广泛地用于化妆品、盥洗 用品和兽医用品。茶树油的浓度基本为15%,供消费者直接作消毒剂使用。

一般来说对100%的茶树油,被试验者中出现皮肤刺激过敏的比例在3.4%以下,对于浓度低于25%的茶树油几乎无人过敏。 引起过敏的成分主要是对异丙基甲苯和1,4-过氧对孟烯(ascaridole)。茶树油储存过久和储存不当会引起油的氧化,质量下降,产生引起过敏的对异丙基甲苯和1,4-过氧对孟烯。目澳大利亚的有关部门正在积极地做工作,希望美国FDA和其他欧洲国家的有关权威部门接受茶树油为一种安全的消毒剂。


应用领域

茶树油应用于个人护理品(头发护理、身体护理、洗脚液、肥皂、抗菌型洗手液、口气清新净剂及口腔护理用品)健康用品,(急救乳液、杀菌剂、烧伤护理、抗真菌、霉菌),可起到消炎抑菌、止悄、止痒、茶树油已进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FDA》采购名单。

茶树油已经使用和有潜在使用价值的产品有:农用杀真菌剂、卫生消毒剂、防腐剂、空气清新剂、空调杀菌剂、防痤疮(粉刺)清洁膏、霜、水、浴用清洁剂、汽车清洁剂、地毯除臭剂、清新剂、餐具清洁剂、脸用、体用、足用清洁剂、清新剂、保湿剂、除臭剂、香波、宠物用卫生用品等。

食品领域:至于茶树油作为食品香料使用早已获得美国的批准,FEMA号为3902。它在焙烤食品、软饮料、含乙醇饮料、谷类早餐、奶酪、口香糖、糖果、蛋制品、鱼制品、油脂、冷冻乳制品、水果制品、速溶咖啡、茶、肉制品、乳制品、坚果制品、粮食制品等中的平均使用深度为10ppm,平均最高浓度为30-50ppm。

美容行业:能彻底清除多余油脂分泌,调节水油平衡,有助祛除粉刺,预防痘痘及加速痊愈。为肌肤提供水份同时加强细腻修复能力,促进皮肤光滑,令毛孔更健康细致。


不同意见

维基百科描述茶树油作为一种传统药物,它通常用作低浓度的局部用药来治疗皮肤病,但几乎没有疗效证据。茶树油据称可用于治疗头皮屑、痤疮、虱子、疱疹、昆虫叮咬、疥疮和皮肤真菌或细菌感染。然而,由于对该主题进行的研究数量有限,因此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这些说法。茶树油在美国既不是专利产品也不是批准的药物, 虽然它在澳大利亚被批准为芳香疗法的补充药物。口服有毒,儿童不安全.


茶树油一直被用作传统草药,相信它可以治疗痤疮、指甲真菌或脚癣,但几乎没有证据支持这些用途。 2015 年针对痤疮补充疗法的Cochrane系统评价发现一项低质量的单一试验显示与安慰剂相比有益。

根据欧洲药品管理局草药产品委员会(CHMP) 的说法,传统用法表明茶树油是治疗“浅表小伤口、昆虫叮咬和小疮”的合理方法,它可能有助于减轻轻微病例的瘙痒脚癣,并有助于缓解口腔内壁的轻度炎症。 CHMP 表示,茶树油产品不应用于 12 岁以下的人群。

不建议将茶树油用于治疗指甲真菌,因为它无效。不推荐用于治疗儿童头虱,因为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尚未确定,并且可能引起皮肤刺激或过敏反应。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茶树油能有效治疗蠕形螨感染

毒性

摄入茶树油有剧毒。[4] [16] [7]它可能会导致嗜睡、意识模糊、幻觉、昏迷、不稳定、虚弱、呕吐、腹泻、恶心、血细胞异常和严重的皮疹。它应该远离宠物和儿童。[7]不应在口腔内或口腔周围使用茶树油。[4] [16] [9]

将茶树油涂抹在皮肤上会引起过敏反应。[16]随着油的老化及其化学成分的变化,引起过敏反应的可能性会增加。[17]不良反应包括皮肤刺激、过敏性接触性皮炎、全身性接触性皮炎、线性免疫球蛋白 A 病、多形性红斑样反应和全身超敏反应。[6] [18]过敏反应可能是由于油暴露在光和空气中形成的各种氧化产物。[18] [19]因此,不应使用氧化的茶树油。[20]

在澳大利亚,茶树油是导致中毒的众多精油之一,主要是儿童中毒。2014-2018年期间,新南威尔士州共报告了749起精油中毒事件,占精油中毒事件的17%。[21]

荷尔蒙效应

茶树油可能导致男性、[22] [23]和青春期前儿童出现异常乳房增大的风险。[24] [25]国家环境健康科学研究所2018 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其中四种化学成分(桉油精、4-萜品醇、双戊烯和α-萜品醇)是内分泌干扰物,引发了人们对石油对环境健康的潜在影响的担忧. [26]

在动物中

在狗和猫中,在外用高剂量后,已有死亡[27] [28]或短暂的中毒迹象(持续两到三天),例如嗜睡、虚弱、不协调和肌肉震颤的报道。[29]

作为经口摄入的毒性试验,大鼠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 为 1.9–2.4 ml/kg。[30]



治疗选择

蠕形螨睑缘炎的治疗旨在根除螨虫 ( Fromstein 2018 )。目前的治疗方法包括眼睑卫生、1% 硫磺软膏、1% 氧化汞软膏、毛果芸香碱凝胶、加碘溶液、热敷、强脉冲光、伊维菌素和茶树油( Coston 1967 年;Filho 2011 年;Fromstein 2018 年;Liu 2010 年;张 2018)。在所有调查的治疗方法中,茶树油(存在争议)是最有希望杀死蠕形螨的选择 ( Liu 2010 )。茶树油疗法可能更有效,因为已知它们具有抗菌、抗真菌和抗炎特性 ( Liu 2010 )。

茶树油除螨实验数据: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7388771/



 terpinen-4-ol

尽管茶树油可能具有多种作用模式并且可能包含多种具有抗菌特性的分子种类,但由于它对细菌、真菌和寄生虫有作用(Cheng 2015;Li 2017;Schelz 2006),萜品烯-4-醇是最有效的抗蠕形螨的活性茶树油分子化合物( Tighe 2013 )。事实上,来自Tighe 2013的数据表明,terpinen-4-ol 是 2004 ISO 茶树油标准中唯一可以有效杀死蠕形螨的成分用矿物油稀释后浓度为 1% 的螨虫。确定 terpinen-4-ol 在 1% 浓度下单独具有高抗寄生虫特性是一项重要发现,因为较高浓度的茶树油与眼部刺激有关,而高浓度的氧化产物与过敏反应有关,这是与茶树油治疗相关的主要不良反应 ( Hammer 2006 )。Tighe 2013还发现 α-萜品醇、1,8-桉树脑、桧烯、柠檬烯、萜品油烯和 α-萜品烯可有效杀死蠕形螨当以治疗浓度(均大于 2.5%)使用时,他们发现萜品烯-4-醇的作用可以通过加入萜品油烯而增强,并通过加入 α-萜品醇来抑制,这表明茶中的成分树油以复杂的方式相互作用。

虽然茶树油对蠕形螨的作用的完整机制尚不清楚,但茶树油会导致蠕形螨从皮肤中迁移出来,这可能使治疗更容易对它们采取行动 ( Liu 2010 )。茶树油,或更具体地说,茶树油中的萜品烯-4-醇和 1,8-桉树脑,也可能通过竞争性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来对抗蠕形螨( Lam 2018 )。蠕形螨还具有携带细菌的能力(内部或外部),这可能进一步促进睑缘炎和蠕形螨感染相关的免疫反应(Liu 2010 )); 因此,茶树油的抗菌作用(例如增加膜通透性)也可能有助于其治疗效果(Lam 2018)。还发现茶树油具有抗炎特性,因为已证明萜品烯-4-醇能够抑制单核细胞衍生的促炎蛋白(例如肿瘤坏死因子 alfa、白细胞介素-8)和氧气。产生活性物质(超氧化物)(Brand 2001;Hart 2000),这可能进一步促进病情的解决。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https://www.dayi.org.cn/cmedical/1116100

白千层油,中药名。为桃金娘科植物白千层Melaleuca leucadendron L.[Myrtus leucadendra Linn.]的叶或枝蒸取的挥发油。具有祛风通络,理气止痛,杀虫的功效。主治风湿痹痛,拘挛麻木,脘腹胀痛,牙痛,头痛,疝气痛,跌打肿痛,疥疮。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通络,理气止痛,杀虫。

主治

风湿痹痛,拘挛麻木,脘腹胀痛,牙痛,头痛,疝气痛,跌打肿痛,疥疮。

用法用量

内服:每次1-3滴。外用:适量,涂擦。

注意事项

内服不宜过量。

相关论述

1、《中国药用植物图鉴》:“镇痛,驱风及防腐。治耳痛,防痛,风湿痛及神经痛。”

2、《台湾药用植物志》:“镇痛,驱虫,发汗,强心。治耳痛,牙痛,胃痛,风湿痛,神经痛,头痛,挫伤,痉挛,哮喘,霍乱,胃肠胀气及呃逆,喉头麻痹,膀胱麻痹,寄生虫性之皮肤病。”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疝痛、霍乱:白千层油1-3滴,滴于糖上眼。(《台湾药用植物志》)



我们支持论文,作业,专利,企业项目的一对一机器学习建模定制服务,快速解决问题,节约大量时间,支持发票,欢迎留言咨询


版权声明:文章来自公众号(python生物信息学),未经许可,不得抄袭。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茶树油tea tree oil-白千层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