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解除限制

2023-03-30 17:00 作者:怪nnn  | 我要投稿

如果只从一种道德标准层面来描述这个世界,那么它就会显得十分的单薄禁不住推敲。就比如如果你眼中的世界应该是一片祥和民心一致的,大众推崇的伦理也只有和谐的一面的,并且从不会在明面上讨论也不允许讨论世界上所存在的恶与杀戮的一面,这样只会从单一视角叙事的善良导向论调看起来仿佛未经世事的侵染,它让人们不会从事物本身的利益关联角度去分析事件产生的原因。但是现实应该是这样的,只要有大型的强力集团与机构的存在,就必定涉及到纯粹权利与利益的运作,那些人的世界并不被暴露在普通民众能够接触到的媒体视角下,就比如这个世界上还有恐怖主义恐怖分子,常人根本想象不到他们眼中的世界及其运作逻辑究竟是什么样子。这种类似于全民jiaohua的道德洗礼是有显著效应的,即新生代的年轻人从小成长在这样的话语环境下,会欠缺对事物本身利害关系的思考,从而只会在一种处事标准层面对其进行价值好坏的批判与指责。我认为这样的情况是很可怕的,如果我们并不了解恶,那么自以为的善良标准很可能是虚无的,因为我们永远不会想象到站在反方角度的人是怎么思考问题的。我认为真正的智慧和勇气、那种发自内心的做出更善的举动的标准并不是生来就无私且高尚,而是在见到过真正的丑恶,权衡过利弊但是最终仍旧做出了违背自身利益的行为。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影视作品会让人感觉人物的出发点与行为动机立不住脚,并且很多宏大叙事作品也会让一些人感到反感的原因,现实情况是,文学作品不仅要描绘这一大善的、符合大义的精神与举动,还要描绘人物所处的环境和背景,人物做出具体行为的动机成因,当今的时代已经与过去远离了,现在的年轻一代没有走过那段及其艰苦的战争历程,也没有感受过物资极度匮乏时代的群众的困苦,所以当直接看到宏大的精神与壮烈的牺牲时会有感动,但是回到了现实后遇到了很多情况后又会感受到与这份感动所冲突的东西,自己也说不清怎么会这样。与从前那个年代的人相比,现在的年轻人从小生活的环境得到了改善与保护,但我们同时也失去了与各种现实问题烦恼斗争的机会,不难想象一个人从小到大的学到的知识理论基本是靠不停刷题与直接灌输得到的,价值取向也是大环境统一敲定好的,如果他自己从未怀疑过任何事情,那么他除了自己的脑子,手中的课本与练习题之外将一无所有,而当他进入到社会这个大环境中,他所面临的人和事物突然充满了利益的纠葛,这个时候他再去看他从前学到的知识和价值理论就会感觉自己受到了欺骗。但是是否是全然的欺骗,也不能直接定论,因为你总不能说向往善的价值取向就是坏的,这显然是消极地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我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如果直接抹掉消极,那么积极不时便会感到空虚,如果不经过怀疑和论证,就要直接给人一个答案并且不允许人讨论,那么当人们被现实的消极敲打后就会变得怨声载道。并且这种统一性的论调有一个十分显著的bug就是,如果人群中存在精于利益算计与利用环境话语驯化他人的人,就会导致这个体系存在许多的虚假的循道者,而倘若他们手握权利,那么相信主流论调与道德观点的且位于他们权利之下人便会感到苦不堪言。因此,我认为真正倡导的和谐与善良一定不是靠环境和话语的简单驯化得来的,那一定是人们在自身的斗争经历中最后做出的不违背良心的举动所明白的珍贵的决心。所以如果允许我们讨论坏的,才能更让人意识到好的可贵之处,允许我们怀疑,才能更让人明白事物本来就不是非黑即白,允许讨论个人利益,才能更让人明白那些真真正正为集体利益舍弃私利的人的可贵之处,允许探讨不同的哲学观点,才能更让人明白宝贵的思想与结论到底是怎么发展出来的,这才是真正的对内心的解放,对更多潜在可能性的一种释放。

解除限制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