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纸嫁衣5 无间梦境》第4折 牵丝 游戏体验

2023-07-22 17:20 作者:乌合之子  | 我要投稿

《纸嫁衣5 无间梦境》第4折 牵丝 游戏体验

第4折突然就精彩起来了,非常适合用来做美学反思研究。

虽然之前我一直在说,他们在戏台里其实是一种监控位,但是没有想到这种隐含心理学的解释,在这一折中不仅通过一种现代精神分析的方式被呈现出来,然后还通过屠浮生的讲述,被再度展开。

在一个层层嵌套的自我凝视的视角中,突然插入一个现代医院的类似于罗夏墨迹测试的东西,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非常精彩的设定。

从镜像从戏台中其实凝视的是自我,这种自我是一种被困于中式民俗风格的环境生成的,因为在中式民俗恐怖中这种自我,是由他的前世命运和现在的命运(选择)相纠葛而形成的。

我们总是说中式恐怖更多会导向一些过去的封建民俗,将人困于其中的循环叙事,但是中式恐怖也可以现代化,就是在一个现代人的精神症状出现问题的时代里,去分析这种解离性人格和记忆的幻觉体验。
尤其是解离性质的创伤记忆入侵,在有前世情节投射的中式恐怖游戏中经常出现,简单说就是各种相似结构视听段落的闪回。

屠浮生为什么能够成功的通过幻术,将陶梦嫣困在梦境之中?不是依靠什么虚实难辨的戏中戏,而是灵活运用了现代精神心理学的知识,让陶梦嫣出现了解离的症状,那就是与创伤记忆高度相关的幻觉。

通过监控器通过戏台的表演,是可以在另一种程度上观看自己的人生,但是通过镜像则可以重新进入催眠和破除催眠的幻想。

顺便就谈谈这些中式民俗恐怖游戏一贯的道具设置特点。
题目难不难,在完成题目之后能不能进行一次整体的美学观察?这是两个必须要同时满足的东西。
题目的难易程度,决定着在整个游戏的过程中得到的线索和可推理的部分是否是符合逻辑的。
这个逻辑主要是有两种来源,一种是符合仪式的逻辑,另一种是符合视觉的逻辑。


符合仪式的逻辑是为了指向一种恐怖氛围感或中是民俗的整体感,我们在解密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完成仪式的过程,那么就需要按照仪式所给定的流程去遵守,或者违抗它。
所以会有大量的放在旁边的文字内容,我们会看到书本、口耳相传的传说,遗迹的记载用来彰显仪式。


而符合视觉的逻辑,则是一种叫做爱丽丝漫游仙境综合症(AIWS)在游戏中的体验。
爱丽丝漫游仙境综合症的患者,很容易感知到自己的身体部位突然发生大小的变化,这是一种具身性的认识。而AIWLS类综合征患者则会判断物体大小与自己的距离,这是一种离身性。

这些患者要如何避免自己的发病呢?很简单,随身带一面镜子,当觉得自己的身体比例结构和周围的物品结构发现错位的时候,拿出镜子来检查现实,问题就解决了

放到很多中式恐怖游戏中,就会出现相似的颜色、排布的风格和你需要解密道具之间的关联,如此已经形成了非常成熟的谜题设置方式,它本身和仪式没有关系。纯粹靠一种视觉上的相似性来完成。
在恐怖美学中,可以被称为是两个影像元素在文本和语义上的邻近性产生的互相替换。有时也会在肖似视听段落中展开修辞。
比如陶梦嫣在医院里做的墨迹测试,就和她在望远镜中所看到的真像进行“换喻”,用于解决这个谜题。
现在仪式有了,游戏过程也有了,咱们还缺一个东西,就是角色为什么会进入这个恐怖场景呢?动机,也就是精神分析层面成为了另一种关键。
因为恐怖作品往往有两种导向性,一种是视听感的恐怖,另一种是心理感的恐怖。前者主要着眼于玩游戏的过程,而后者则主要着落在完成之后的反思。

一个比较成熟的办法就是用失忆以及找回记忆和探索真相的方式来进行,这个是恐怖作品和悬疑作品之间的共性。

也是能够比较好的重新契合到现代精神分析心理学中,讨论解离失忆和多重人格的手法:解离失忆有一种特性,那就是对失忆的失忆,他无法感受到自己正在失忆,还会用妄念重新合理化解释所遇到的场景。

这一点非常契合小荀(OSDD 肯定解离性障碍)和陶梦嫣( PTSD 创伤后应激障碍 DID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各自的状况。

找回记忆是一种推理,发现阴谋是另一种推理——这当然也是一种游戏迷宫。王洪喆老师在论文《迷宫如何讲故事:巨洞探险与电子游戏的跨媒介起源》专门提到过:

迷宫遍历的过程是一个将已经破碎流逝之物还原的过程,是逆时间回溯的过程,因而也是对抗死亡的过程,同时也是迷宫作者最隐秘内心相遇的过程,是重新拼凑作者记忆与历史的过程。


《纸嫁衣5 无间梦境》第4折 牵丝 游戏体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