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一个封建迷信引发的悲剧
看完了《烟火》的流程,个人感觉是一款非常不错的游戏,巧妙的将中国民俗、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打造了一个原汁原味的国风背景,特别是对《招魂》的引用。背景的设定也很有代入感,一下子就让玩家进入了一个闭塞的山村。
正是因为闭塞导致的封建迷信,造成了悲剧的发生。

第一重悲剧:请神婆招魂,赵小娟伪装至悲剧。
田宇死后,田向荣夫妇请到了张神婆招魂,张神婆假借田宇之口安抚田向荣夫妇,借此敛财。张神婆被抓后留下了方法——让田宇的魂上到赵小娟的身上,一周一次。
赵小娟为了带芳芳离开,便顺水推舟逢场作戏。田向荣夫妇为了天天见到“儿子”,便设计在安眠药下毒,杀死赵小娟。
赵小娟曾向芳芳解释安眠药能让人忘记烦恼,芳芳处于好心在饭里下了药,想让全家忘记烦恼,快快乐乐的生活。
于是一家人命丧黄泉。
第二重悲剧:封建迷信断送叶敬山前途。
叶敬山在大学是是一个天才医生,原本有大好的前途发展,完全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法医,但其养父母(实际叶敬山是被拐卖的)认为法医晦气,断送了叶敬山的前途。所以叶敬山才会在村里开了个诊所,这才导致了后续一系列事件的发生。
第三重悲剧:陈老师甘愿辞职支教,遭杀身之祸。
陈青穗老师原本是报社的记者,借支教之名调查盗墓案线索。陈老师寄出了关键证据账本——一个牵扯到高层的账本,就在报社编辑要求陈老师撤出时,陈老师却甘愿辞职支教。因为她见证了芳芳和赵小娟深受封建迷信的荼毒,见证了其他孩子饱受封建迷信的摧残。她要改变这一切,让孩子们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正如她在游戏中所说的那样,为了让孩子们看看璀璨的星空,我愿意做那根绳。

《烟火》主题个人认为有两个:一个是报应,一个是逃离。
先说逃离。
赵小娟和芳芳要逃离这闭塞的生活;陈老师要帮孩子们逃离封建迷信的荼毒;林里洵要“逃离”父亲的光环和阴影。他们都是向往自由和独立的个体,都想靠自己的努力去做出改变,哪怕这条路艰辛漫长,布满荆棘。
再说报应。
田向荣和王金财盗墓发死人财,一个死了儿子,一个棺材冒烟;田向荣夫妇大闹诊所,迷信鬼神,要杀儿媳招魂,最终双双命丧黄泉;盗墓案涉及的高层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终将收到法律制裁。所以人在做天在看,举头三尺有神明。这不是封建迷信,而是敬畏之心。
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
在报应和逃离之下,是对人性的讨论。田向荣夫妇就像游戏的背景般阴暗逼仄,阴森恐怖,为达目的无所不为;林里洵警官等人的人性之光就像游戏中的蜡烛那样,虽然光芒微弱,却能照亮这黑暗。

还有几个值得思考的地方:
第一,面包车里的尸体究竟是谁?既然不是叶敬山,最大的可能就是小卖部老板王金财。
第二,谁杀了陈老师?陈老师之死被伪装成了失足落水,但是报社编辑已经提醒陈老师要注意安全,说明高层极有可能要杀人灭口。
第三,叶敬山准备盐袋干什么?警察在田家盐袋里发现了毒药,在叶敬山的诊所里发现了类似的盐袋,推断是叶敬山下毒,诊所的盐袋是用来练手。但田家确实是死于芳芳的无意之举,所以这些盐袋是叶敬山为给赵小娟脱罪准备的。

虽说是恐怖游戏,但《烟火》还是有温馨的地方。
田宇和赵小娟之间纯真的爱情,芳芳的童真和懂事听话,陈老师的春风化雨的教育,赵小娟对自由的向往,林里洵对正义的执着。
陈老师的到来带来了希望。当陈老师离开时,孩子们会唱起《送别》这首歌。
“我的尸体不会腐烂在泥土里,我回像鸟儿一样死在天空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