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切没有变好,写在全面防沉迷后的第一周

2021-09-13 10:18 作者:游戏茶馆君  | 我要投稿

前几天看了个新闻,说有孩子为了解除游戏防沉迷限制被骗了1000多块,当对方要求其将家人的微信账号与密码交予对方的时候,小孩没有一丝犹豫。

又过了几天,同样的情节,相似的过程与作案手法,新的受害者家庭出现,只不过这次的损失金额飙升到了10万块。

我相信,类似的新闻未来只会越来越多,我同情这些受害者家庭,但我也很庆幸,至少目前看来少有人因为这些破事儿再去向游戏与游戏厂商们开炮了,这说明全面防沉迷这件事儿至少还是有部分人保持了最基本的理智。


从人民币的角度讲,全面防沉迷对中国游戏圈的影响远不及前段时间的“精神鸦片”事件,就连行业龙头腾讯其公布的数据未成年人收入占比也就3%左右,大部分头部游戏厂商的这个占比都低于1%,食之无味,弃之也谈不上可惜。孩子嘛,终究不是社会的独立消费体。

目前已有64家企业响应防沉迷


有趣的是,在全面防沉迷实行这一周多的时间,游戏圈有很多事情正在悄然无息的发生,有好事儿,也有坏事儿,有看着说不出话的,也有看着让人图一乐的,但更多的我估计是游戏人看了觉得无语。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盘一盘吧,保证客观,公正。


唯一指定“倒霉蛋


要我说这波全面防沉迷风波里最受伤、最冤屈的游戏厂商,我觉得大部分人都会觉得是网易。为什么这么讲?因为在过去一周,有关网易的花边新闻几乎没停过,甚至已经成了游戏人乃至玩家圈层的饭堂必备。


最早传出来的是因为全面防沉迷落实网易内部砍掉了一大批在研或者内部评分不高的项目,你现在在网络上甚至还能找到这些详细项目的截图,里面写的头头是道。

图片来源网络

我身边网易的同学看到这些信息的第一反应当然是无语了,其实砍项目对大部分游戏厂商来说压根不算什么事儿,但在全面防沉迷这个风波时候集中爆发就是相当的要命。

图片来源网络2.0

一位网易的朋友告诉我,大厂里谁家一年不裁几个项目,但被外界认为是一晚上一拍桌子想出来的还有人信,那就真的是有苦说不出。


对此我是相当能理解,站在网易的角度,同一时间被打成了行业内外都在讨论的一张焦点牌,造成的舆论与公关品牌上的损失本就是没办法衡量的,而最要命的是砍项目甚至被能被不少人理解成“裁员”。


这其实是个不需要动脑子的伪命题,左手高价招人,右手又全都放了出去,你搁这儿做慈善呢。

据茶馆了解的真实情况是,网易在近期或许确实砍掉了几个项目,但项目人员大多数仍然留在了网易,有的去了其他项目,有的去了新的城市,甚至作为某个3A项目的支援(雾)也说不准。


总之,过去这一周多时间对于网易上下应该是一场不小的煎熬,我已经不止在一个群里看到网易的同学出来辟谣了,但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有的时候可以心照不宣,而有的时候你就只能冷眼旁观。


这不,昨天刚出的版号可能暂停的消息又是网易成为了圈内最亮的崽,丁老板亲自辟谣。

网易不是这次风波受到真实伤害最大的游戏厂商,但他一定是里面最倒霉的一个,有事儿没事儿,总跟他有关。


1星差评的连环噩梦


如果网易是厂商里的头号倒霉蛋,那《王者荣耀》不可避免的要竞争下游戏里的第一倒霉蛋。


从9月1日也就是全面防沉迷落实的第一天开始,《王者荣耀》的App Store评论区开始多出了大量一星差评,最多的一天也就是9月3日这天的1星差评数量超过8万3千条,大概是正常数据的80倍以上,恐怖如斯。


在这里,你将看到,史上最魔幻、最扭曲的游戏评论区。比如,喝了口水,就可以给1星差评。


今天跟了个风,也给个一星差评。


心情好,给个差评。


抽根烟,来个差评。


总之,几乎什么事儿你都可以给《王者荣耀》“合理”的来个一星差评,而我看着这满页的一星差评陷入了沉思,果然作业还是不够,不然哪儿有时间来应用商店打差评呢。


当然了,对于《王者荣耀》这样的游戏来说,差评的作用基本上是微乎甚微,唯一要命的大概就是对于一些包括《王者荣耀》在内的大DAU游戏来说每周那3个小时的服务器压力。


一位做运营的朋友向我调侃,这叫做为“氛围组”买单,服务器带宽和算力都是有上限的,有的厂商会因此被折腾的够呛。


这也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件事儿,目前游戏厂商与渠道方面在解决全面防沉迷这个问题上有小部分还做不到统一。


一些边缘CP和安卓渠道的沟通成本极高,全面防沉迷需要渠道重新做APK,而有的渠道不愿意配合,将锅甩给了CP,但最后的责任还是要CP来承担。


“其实就一层验证的事儿,解决成本不高,但愣是能折腾快1周”,一家杭州的CP告诉茶馆,除了偷懒外,渠道可能顾虑服务器数据问题,这在她看来是绝对多余的。


电竞青训风暴


事实上,全面防沉迷这件事儿出来以后,我第一个担心的就是电竞。从上周三到周末,我正巧受邀在杭州线下观看LPL总决赛与十周年庆典,也和不少人交流了关于全面防沉迷对电竞圈子的影响。


最直接的影响当然是整个中国电竞的青训体系遭到了严重冲击,由于国内几大主流电竞项目的头部联赛都相继做出了未满18周岁选手不能上场的规定,职业电竞俱乐部们不得不将未满18周岁的选手挂牌出售或者雪藏,其中受到影响最大的无疑是《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第五人格》等相对年轻的移动电竞项目。


就拿《王者荣耀》的KPL职业联赛来举例,作为当前中国移动电竞一哥,KPL活跃着大量未成年职业选手,其中不乏一些队伍的主力甚至核心成员。


曾经的冠军队伍,5个首发,挂了3个

做个不是很恰当的比喻,这次的全面防沉迷对所有KPL的队伍相当于一把刀。一刀切下去之后,先是所有队伍被砍了一刀,大伙都受伤了;其次未成年选手在队伍里有主力位置的队伍多断了一条手臂,血流不止;而满足这个条件同时又是联赛中下游的队伍相当于再断一条腿,元气大伤。


为什么?因为对于俱乐部来说,大部分掏不起钱买成年的明星选手,引援大多是未满18周岁的青训与替补,本就不富裕的家庭相当于雪上加霜,连续低迷数个赛季真的不是开玩笑。


以上这种情况适用于大多数年轻的电竞项目。18岁对于这些项目来说就是一个分水岭,早两年晚两年就是有质的差距,你不能指望每个电竞项目都跟《街霸》一样,一场比赛两人的年龄加起来超过80岁。

40岁的梅原与42岁的Sako

这就完了吗?不,伴随俱乐部青训体系的崩塌,传统的第三方电竞机构也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我倒是不关心这些机构失去了收入来源,我关心的是这些机构会转行来反向影响现有的生态


曾经接受过我们采访的翼之梦电竞教育机构的候老师告诉茶馆,他目前非常担心会有部分并不擅长做正确引导与电竞教育的机构来强行做这件事儿,而家长们的辨识能力有限,面对琳琅满目的市场很难做出判断,这个后果是难以预估的。

在围棋界有一句话,20岁不成国手终生无望。职业电竞选手的路远没有职业围棋选手苛刻,现在他们差不多了。


未成年人都干啥去了?


游戏是娱乐生活的一部分,当线上这条路径受到了严格限制时,线下娱乐的大门就会重新回到不少未成年人的视野里。


比如线下街机厅,这年头成年人都很少去的线下街机厅,在最近这一周涌入了不少未成年人,这里不需要防沉迷,给钱买币或者给钱租机,明码标价。

又比如说桌游,同时兼具了社交与对抗、竞技等元素,是小朋友们的线下娱乐重要选项。

当然了,未成年人们更多的还是关心他们心心念念的游戏,原本不玩的仍然不玩,原本爱玩的一些难免就会得上见异思迁的“相思病”,我觉得大家多少都经历过类似的情况,都很清楚这“病”治疗起来可不太容易。

破案了,老人是真的强

租号平台被限制是肯定的,但限制了平台,还有各种QQ、微信、玩家群甚至各种你想不到的灰色交易平台,有利益、风险低且面对的是一群未成年消费者时,你不难想象背后的商家可以为了钱做到什么程度。


适度限制,充实、丰富、多元的真实生活,才是解决孩子痴迷网游的路径。极端的限制因为缺乏弹性和人性,只会引起更大的叛逆。


最新消息,版号可能又要停了,考虑到8月版号未发,这大概不是什么好消息。


这是全面防沉迷后的第一周,2021年9月10日。



游戏茶馆  - 追踪行业风向,记录游戏故事


一切没有变好,写在全面防沉迷后的第一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