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枭雄陈友谅,坚持如一的抗元,朱元璋真正的对手!
朱元璋真正强大的对手并不多,除了张士诚,另一个就是陈友谅。陈友谅和张士诚不同,这个人非常阴狠,用现在一句话说就是为了达到目的,他可以六亲不认,想想都可怕。
其实当初朱元璋在应天的时候,张士诚和陈友谅都是他认为需要除掉的对手,本来他也打算进攻陈友谅先,但奈何张士诚一直主动向他挑战。朱元璋没办法只得先和张士诚过过招。所以在击退张士诚的进攻,顺道抢了他的常州,宁国等地后就撤军回来对付陈友谅了,可见朱元璋把陈友谅当成了真正的强大对手。

编辑
好了,先来介绍下陈友谅的基本信息。陈友谅,湖北沔阳人,生于1320年,原姓谢,干过文书工作,应该有点文化。当起义军统帅徐寿辉带领部队经过他们那里的时候,陈友谅就投入了徐寿辉的部队。
由于陈友谅有勇有谋,很快就得到了徐寿辉和丞相倪文俊的赏识与提拔。从表面看陈友谅在历史上虽说是一个心狠手辣,不择手段,内心很强大的那么一个人,但笔者认为可能恰恰相反,其实他内心是非常自卑的。他出生在一个以打鱼为生的家庭里,从小他身上就散发一股鱼腥味,导致周围人都看不起他。尽管后来他从事了一份文书的工作,但在战乱年代,读书能有什么出息。这就导致他想要摆脱低人一等的生活就必须要有强大的权利与威严,如果要得到这一切就必须要狠。

编辑
陈友谅第一次把狠毒的一面献给了他的师傅-丞相倪文俊。倪文俊不甘一直屈居于徐寿辉之下,图谋叛变,篡权夺位,但被人识破。被逼无奈的他只得逃离汉阳投奔陈友谅。因为倪文俊一直很赏识陈友谅,并且对他有提拔之功,称他为陈友谅的师傅也不为过,所以倪文俊深信这个学生不会对他怎么样。
然后陈友谅用好酒好菜招待倪文俊一番之后,问了他一句“赵普胜他们怎么样了(徐寿辉手下四大金刚之一)”。倪文俊没有防备之心,就说他也不知道他们怎么样了,但不用管,只要我们联手必定可以打败他们。就是这句话,第二天陈友谅就把倪文俊的人头送给了徐寿辉。很明显,陈友谅知道他此时还不能离开徐寿辉的阵营,更不能得罪于他,反而要对他投其所好对自己才有益。
果然,陈友谅的表现让徐寿辉大喜,遂封他为第一重臣。

编辑
虽然已是位极人臣了,但陈友谅并不满足于此,他常常觉得徐寿辉就是个废物,天天高高在上的样子让他十分厌恶。
此后不久陈友谅用计成功离间了徐寿辉手下的四大金刚,让徐寿辉成了个光棍司令,兵权也就顺其自然的归陈友谅支配了。即便如此,陈友谅依然没有放过徐寿辉。公元1360年,陈友谅率领大军攻打朱元璋之前,在一个寺庙里约见徐寿辉,并在那里结束了徐寿辉的一生。
陈友谅和朱元璋的交锋次数颇多,但像前文所说,一个战将要想在历史上留下一笔,不是靠交锋的次数多,而是需要一场令人心潮澎湃的大战。

编辑
陈友谅和朱元璋留给历史的那场战役正是让无数人刻骨铭心的鄱阳湖之战。鄱阳湖之战无论是从兵的数量和战争的装备上来说,朱元璋都是以卵击石,毫无胜算的战争。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悬殊相差很大的一场战事最后竟然是以朱元璋完胜而收场。
此战以后陈友谅就一蹶不振,后退数十里寻求突围,但朱元璋是不会放他走的。就在陈友谅想从湖口突围撤退时一支冷箭射向了他的脑门,一代枭雄就这样谢幕了!
对于陈友谅的评价虽然很多历史学者各说不一,但笔者认为陈友谅有一点是值得历史肯定的,那就是他一直敢作敢为,并且始终坚持如一的抗元。相比张士诚,甚至朱元璋都产生过降元的想法,可见陈友谅在这方面也算一个真正的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