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后梁的国运,全毁于朱全忠这个禽兽的下半身:记后梁太子朱友文

2023-03-17 12:29 作者:木子的历史  | 我要投稿

引言

最近,翻读了一段后梁的历史,颠覆伦常的后梁时期,简直可以让吃瓜群众,恨不得把吃下的瓜都吐出来。

一边读着历史,一边脑海中,字字浮现《太上感应篇》的开篇,所提到的教诲,太上曰: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太上感应篇》原文)

人很容易迷失在外部世界的灯红酒绿中,丧失本性。

过于贪图外在世界的享受,很容易引发人本性当中恶的一面,这样颠倒的去做人也好,为君也罢,可谓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整个后梁政权的存在时间仅仅十七年,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与道违背的国家,国运的悲惨是注定的。

后梁的灭亡,和几近荒唐的皇帝不无关系

太祖朱温,全名朱全忠,在位时间约6年,其君主的荒淫无度,是超越底线的,他欲册封的太子,朱友文用一片忠心换来绿帽一顶和黄泉一路。

要了解后梁那些事儿,故事还要从后梁建国讲起

一、腥风血雨,开国篇

公元877年,朱全忠参加了黄巢起义,成为起义军里的主要将领后,攻陷了当时对唐来说非常重要的洛阳,长安,削弱了唐的政权力量。而在公元882年他叛变了起义军,反之投靠了唐的势力,与当时唐朝将领李克用一起剿灭黄巢君,立下战功而被重用

在唐,他积蓄力量,渐渐扩大势力范围,最终成为了末唐时代最大的割据势力。可他的野心并不在于为臣死忠,不久,就用禅让形式,代唐称帝了,建立了后梁。

(黄巢起义的图片)

从朱全忠夺取帝位的过程看,这个人的本质并非纯良忠厚之辈。俗话说,一个谎言要用更大的谎言去圆,同样道理,获得权利的方式不正当,就要用更极端变态的方式去维持住手里所拥有的。

以己度人的他在执政之后,更加显现出天性中的暴虐和猜忌,他手下的将领军阀不乏当年的叛军,多数曾经也为心术不定之人,这让朱全忠很难判断臣子们的真心。于是他经常以一些小事作为试探,之后大开杀戒,很多武将死的理由都非常可笑。

(后梁太祖朱温,朱全忠画像)

只不过,在他疑神疑鬼的一顿操作下,也难免错杀良臣,于是朝臣遍野在恐怖和互相猜疑的氛围里内耗,这样国家的实力,必是趋向,耗之殆尽的宿命。

不过,后梁这位开国皇帝,最臭名昭著的,还是他荒淫无度的后宫史。

也因为这一点,欧阳修认为,这一时期中国处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乖,而宗庙朝廷人鬼皆失其序”的状态,天理几乎其灭,根本没有记载价值所以后人想要了解具体的真相,可能还需要结合一些野史故事了。

二、一个淫字,碎三观

早期朱全忠身边有位贤良淑德的夫人一直陪伴着他,名字叫张惠,是宋州刺史的女儿,知书达理,秀外慧中。

在朱全忠建功立业的过程里,始终默默给予支持,每次朱全忠有无法决断的地方,都会征求张惠的意见。而张惠给出的建议,也是一针见血,点醒朱全忠。

曾有一次朱全忠出兵打仗,突然收到来自夫人张惠的快马信函,意思是此刻不宜出兵,建议朱全忠收兵。朱全忠立刻下令调转方向,回到了营地。

(朱全忠的原配:张慧 剧照)

由此可见,朱全忠对于张惠非常依赖和尊敬,只是这样一个能以柔婉之德,制豺虎之心的贤女子,在后梁建国前就故去了,离世前她曾嘱咐自己的夫,君戒杀戒色。

却未曾想,当她闭眼之时,就是皇帝荒唐的开始。

朱全忠有一次,想去试探大臣张全义对自己的衷心,就到他府上做客,不想宴席间看中了他家的妻妾和女儿美艳如花,于是当场下令,让张全义的妻妾和女儿当晚侍寝。敢怒不敢言的张全义迫于淫威,牺牲了女眷,换取在皇上面前加官晋爵的机会。

可即便这么做了,依然无法根治朱全忠对自己的疑心,到了后期,朱全忠每每向张全义发难,张全义就故伎重演,送女眷入宫,在皇帝耳边吹枕边风,替他解围。

这样的事情有一就有二,之后,朝中很多大臣们的女眷,都被皇上召唤进宫,只要皇帝看上的,无一能逃脱被“临幸”的命运。渐渐这样的情况还蔓延到了皇子们的女眷,是的,你没有看错,当时的朱全忠的所作所为与低级动物没有区别。

(好色之徒朱全忠看上了儿媳 剧照)

朱全忠育有八子,除了长子朱友裕早亡未娶,小儿子未成年,其他几个皇子的妻子都被拉入了朱全忠的寝宫以满足他的淫欲享乐。

然而天网恢恢,天地道行的规律,是无视贵贱的,终究绕不开“因果”二字,朱全忠把女人视为玩物,最终被女人出卖,后死于自己亲生儿子之手。

可耻,可笑,可悲,可叹。

三、后梁之望,朱友文

这些皇子的妻妾被送入宫后,利用接近皇帝的机会,各自为自己的丈夫留心着,获取最一手的政治情报。在这些虚虚实实,漫天纷飞的情报下,兄弟之间也充满了猜忌,互相“补刀”,此时的后梁,已进入一种荒诞的恶性循环中。

朱全忠本人,对于几个亲生儿子,并不待见。

除了因病早亡的长子朱友裕曾是自己比较重视和信赖的皇子。其他的孩子在他眼中没有一个是将才,但国家是需要子嗣继承的,他就把希望放在了自己相对看重的义子朱友文身上。

关于朱友文的史料记载也非常有限,我们很难从史书中,找到有关他的蛛丝马迹。不得不说,作为太子人选,这的确是一种悲哀。

(青年才俊太子朱友文 剧照)

后梁是以武将为主的朝代,而朱友文在文学方面却很擅长,这是他区别于其他皇子的特点。同时,他本身的组织运筹能力,也很受朱全忠的看重,经常能想到一些筹集军粮的方法,敛财很有一套。

朱全忠封他“度支盐铁制置使”的职位,掌管财政预算收支,朱友文在朱全忠掌权期间,也始终忠心耿耿,全力支持国家,为后梁立下汗马功劳。

不过义子的身份,很难在皇子之间建立威信,同时,外界也有各种传言,说他之所以受器重,全因为自己的妻子王氏在圣上身边伺候的周到。即便如此,朱友文依然恪尽职守的效忠王朝。

(各怀鬼胎的皇子们 剧照)

他到底有没有私心,不得而知,可他面对狡诈奸猾的二皇子朱友珪,心狠手辣的朱友贞时,就显得心无城府,苍白无力。

四、杀父弑君,手足残

话说朱全忠的二皇子朱友珪,早就觊觎王位了,当他从自己老婆张氏这里听闻皇帝欲立朱友文为太子,又对自己特别忌惮,想将其贬职时,他再也按耐不住内心的冲动,燃烧起了夺权的火焰,这火焰直接将后梁毁灭殆尽。

破釜沉舟的朱友珪冲入皇宫,命令自己的马夫冯廷䝈,弑杀亲爹,又设计假传圣旨给另外一个皇子朱友贞,命他铲除朱友文。而本身朱友贞因为争宠,对朱友文也抱着,先杀之而后快的意图,正好有借口斩立决。

(后梁二皇子朱友珪 剧照)

就这样,史书中那个幼美风姿,好学,善谈论的“博王”友文,还不知自己即将被封为太子,就已命丧兄弟的刀下,自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此时的朱友珪在皇城又拟令了另外一份伪诏,昭告群臣,大致意思是,朱友文意图弑君杀父,天理不容,已经处置,自己年纪大了,没有心力继续管理朝政,委托朱友珪代理。

就这样顺水推舟将王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可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在朱友珪篡位后,公元913年,朱友贞联合赵岩,袁像先等人政变,将本身根基就不稳的朱友珪推翻。在洛阳禁军兵变时,朱友珪自杀了

朱友贞成为了南梁的“末帝”,在东京称帝。

称帝之后的朱友贞,近小人,远贤臣,面对着内忧外患,无力招架,在后期,梁晋之战中节节败退。公元923年,晋王李存勖对后梁发动总攻,最后称帝建立后唐。

自此,五代十国的第一个朝代后梁,在纷乱中灭亡。

(晋王李存勖对后梁发动总攻 剧照)

韩愈在《劝学解》中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朱全忠在建立后梁时也曾有过一段精勤的日子,他到民间搜寻人才,妥善处理官员间的争斗,兴盛农业,降低租赋的做法,都非常得民心。

(勤奋时期的朱全忠图)

只是作为一个手中握有大权的人,并没有将毕生精力投注于安邦兴国。

不知道是因为中年之后才站稳脚跟的他太累了,糊涂了,还是他本身压抑太久,无法控制好心魔,后期的他全然被人性的贪婪,嗔怒,愚痴,傲慢,猜忌所吞噬,他随性乖张的行为毁掉了自己的基业,造就了后梁的悲剧。

今天作为阅读者,千年之后的我们,非常感恩祖先将这些逝去的故事,化作史书中的文字,给予子孙后代无尽的警示和提醒

让我们可以,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后梁的国运,全毁于朱全忠这个禽兽的下半身:记后梁太子朱友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