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别再担心别人怎么看你

2021-08-15 18:46 作者:哈佛商业评论  | 我要投稿

我们对他人意见的恐惧,在现代世界已经成为一种不理性、无效益的执迷了。因为害怕别人不喜欢自己而不敢行动的恐惧,阻碍了我们追求自己创造生活的能力。

是时候了,少关注别人,多关注你自己的价值!  

如果你想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有高水准的表现,“担忧别人的意见”可能会让你裹足不前。

想想某个你极度焦虑的时刻,例如在出场公开演说之前、在大型会议举手发言时,甚至是是穿梭在一屋子的陌生人之间。你觉得渺小、害怕又紧张的原因,是因为你担心“社会不认可”。

我们对他人意见的恐惧(fear of other people's opinions),我把它简称为FOPO,在现代世界已经成为一种不理性、无效益的执迷,而受到它负面影响的不仅是个人的表现而已。

如果你开始越来越少关注你之所以是“你”的特质,例如你的才能、信念和价值观,反而开始遵从他人可能产生的看法和意见,你就会压抑自己的潜能。你会开始打安全牌,因为你害怕负面评论出现。你会害怕被嘲讽或反驳。面对挑战时,你会放弃自己的观点。对于你无法控制结果的事情,你不会挺身而出、直言不讳。你不会去争取升迁,因为你认为自己不够资格。

遗憾的是,FOPO影响我们的决策,可能只是因为我们的大脑结构决定如此。我们的祖先渴望社会认可,因此变得谨慎而精明;数千年前,如果狩猎失败的责任在你身上,你在部落里的地位就可能受到威胁。这种想要融入群体的渴望,以及因为害怕别人不喜欢自己而不敢轻举妄动的恐惧,阻碍了我们追求自己想要创造的生活的能力。

这点更能凸显出,为什么我们必须训练并调整我们的心智,以免本末倒置。

如果你发现自己感受到FOPO,有几个方法可以降低你的压力反应强度。一旦你察觉到自己的情绪,应该立刻引导自己建立自信(我是个优秀的演讲人。我付出了努力,因此我可以信任自己的能力。我有许多有价值的观点要讲。我为这次升职彻底做好准备)。这些说法能有助于我们把重点放在自己的技能和能力上,而不是别人的意见。还有,做几次深呼吸。这能对大脑发出讯号,表示我们并不处于危险之中。

但是,你若是真的想要克服FOPO,就必须培养更高的自我觉察。大部分的人都是在对自己只有大致了解的情况下生活,虽然在许多情况下,这样足够应付每天的日常。但是如果我们想要拿出最佳表现,同时减少对他人意见的恐惧,就必须对于“我是谁”建立更深刻、更透彻的认知。

你可以从选择个人哲学开始,也就是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表达你的基本信念和价值观。我的事业伙伴、西雅图海鹰队总教练彼特·卡罗尔的个人哲学是“永远在竞争”(always compete)。对卡罗尔教练来说,“永远在竞争”的意思是每一天都要努力精益求精,充分发挥潜能。这个哲学不是陈腔滥调或口号,而是他的指南针,指引他的行动、思想和决定。不管是身为教练、父亲,还是身为朋友,在人生中的每一个领域都是如此。

在发展个人哲学时,你可以自问以下一系列的问题:

当我有最好的表现时,我的思想和行动背后的信念是什么?

哪些人展现出与我相合的性格和特质?

那些特质是什么?

你最喜欢的名言是什么?你最喜欢的字词呢?

一旦你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圈出那些让你眼睛一亮的字词,划掉那些让你觉得平淡无奇的部分。研究留下来的字词之后,试着想出一个短语或一句话,正好完全符合你本身的本质,以及你想要的生活方式。与你爱的人分享初稿,请对方提供意见。然后牢记它,每天回想。

拟定个人哲学可以是一项深具启发性的工作。当我指导高管团队时,我经常要求他们写下他们的个人理念并与大家分享。我永远不会忘记,有一次一位高级管理人员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惊讶。当泪水在他的眼眶里打转时,他挺直腰杆,昂首挺胸,说:"我的哲学是活得有价值"。他告诉同事,他的父母是移民,他们在充满挑战的环境中坚持不懈,以确保他有更好的机会。看到他父母的努力和牺牲,他认为自己有责任为家族的荣耀而活。每一天,他都努力对得起他们的付出,并成为下一代的优良模范。

个人哲学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我曾与美国国家美式足球联盟(NFL)球员和教练、极限运动员、《财富》杂志五十大企业高阶领导人合作,我在合作过程中注意到,这些卓越表现人士之所以能出类拔萃,除了因为他们不懈地追求展现最佳自我之外,还有他们都很清楚指引他们迈进的原则。他们很清楚这一点,因此更愿意督促自己、学习更多,坦然接受不安感。他们可以隔绝外人和媒体的噪音和意见,倾听自己的内在指南针。

一旦建立你自己的个人哲学,你就要致力在生活里实践它的信念。从家里开始。告诉家人,你爱他们。在婚礼上跳舞。愿意冒险。做个不随波逐流的“怪胎”(那可能表示,做你自己)。然后尝试在工作上实践。公开做汇报。争取升职。做些会引人议论的事。当你感觉FOPO在牵制你时,大方地承认,再次回想你的哲学和心中更大的目标。

往前迈进,向你重视的少数几个人征询意见。诚实反省,是达到娴熟精通某项事物的关键条件。在我的播客节目“登峰造极”的某一集,知名的研究人员、《勇于领导》的作者布芮尼·布朗建议,征询意见对象的人数不应太多。我加上第二个条件,那就是这些人应该非常了解你,以及了解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关注他们的观点,让外人的噪音消退。根据你的经验来调整他们的回馈意见。

最重要的是要记住,你只有在充分发挥能力时,才能成长和学习。按照个人哲学去生活,就像对近乎充饱了气的气球吹气,需要更努力、更费劲,但这么做的结果,也就是真实而精采地表现你自己,能够让你的生活和工作更有目的和意义。


迈克尔·杰维斯(Michael Gervais)| 文

迈克尔·杰维斯博士是一位高绩效心理学家,其客户包括世界纪录保持者、奥运选手、国际知名艺术家和音乐家、各主要运动的 MVP 以及财富 100 强 CEO。他是 Compete to Create 的联合创始人,也是 Finding Mastery 的主持人。

马冰仑 | 公众号文章编辑


别再担心别人怎么看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