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开始只是想随便骑骑减个肥

2019-04-13 22:40 作者:NA叽叽喳喳  | 我要投稿

       正好18年10月入门了公路车,作为一个纯小白回顾一下购车过程。

       作为一个体重常年55kg徘徊在近两三年猛增至65kg之后便想着能有办法减减肥,之前骑的Trek FX作为上下班通勤休闲骑完全足够,但是这似乎对减肥没什么帮助,而且骑了两年多了有点腻,同时想再骑的快一些,作为菜腿想加速只有更换装备,而城市中提速只有公路车这一个选择了。对于买车定位是这样的,主要还是上下班通勤来回在22公里,周末骑出去作为锻炼使用。公路车主要分为铝架与碳架,介于上下班的用途导致车会长时间停在公共区域,碳架价格太高而且不能使用脚撑而放弃,铝架变成唯一选择(其实主要是穷)。在天猫上了解了基本的价格和配置,顺便在各处暗中观察做做功课。最后锁定了有实体店的Specialized。对于自行车还是偏向在实体店购买,毕竟这是个消耗品有日常维护保养需求。而且对于头一次骑车的实体店买车也对后期解决各种问题有所帮助。

       初步认定了Specialized Allez,9月底去门店看了下车,店员很热情的接待了并了解我是个小白后表示有试骑车可以长时间感受一下,而让我放弃Specialized的正是这次试骑。经历了半小时不到试骑整个人腰酸背痛胳膊抽,由于试骑车配的是锁踏踩着也不舒服,总之试骑完之后让我觉得骑公路车实在是一项比较大的挑战。之后又与店员聊了下了解到闪电的车几何偏竞技比较激进。之后是十一长假,想着还是有些不甘心,干脆去Trek看看吧。

       Trek这边相对就比较简单了,能够选择的也只有Émonda ALR两款了,且有以旧换新可以将FX折价。按照店员推荐是50的车架比较合适,没有展车就试骑了下50的碳架Émonda,的确上去就跟Allez有天差地别的感觉,两个字“舒适”。之后稍微聊了下便回家考虑。这期间纠结于不想再买一辆Trek的心理,一度想着干脆还是买辆Allez骑骑不行再卖掉(毕竟红勾赛的涂装骚啊),也有想过买个Specialized Sirrus,但这个想法因为车型同Trek FX是同一分类被很快否定了。又纠结了两天之后还是确认去买Trek,到了门店告知50的没货现货有47和52的,告诉我47的肯定不能骑。出于对自己腿长比较有自信就想着先试试52的,结果试下来挺不错完全可以适应这个车架尺寸。调试期间店员也很耐心的对我这个小白讲解了公路车的基本知识并且做了示范。交钱装上平踏骑着就走了。当中有个小插曲,店里告诉我没有脚撑卖,而且装上没有逼格。最后还是跑去迪卡侬买了个脚撑。

       当然这一切只是开始,之后的故事就是小白入坑记。之前的FX没配备什么东西,原车只拆了车锁和尾灯装在了新车上。头盔、速度、踏频、心率带、前车灯、锁踏、锁鞋、骑行服都乘着双十一与双十二促销期间纷纷配齐。在买车之前完全没想过后期会投入这么多相关装备,现在这辆车不仅仅是一个上下班的通勤工具,而更多的是作为一个运动器材的存在。与此同时也十分庆幸没有买Specialized的车,由于我有个不知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的毛病,买东西喜欢品牌统一,造成买了Trek的车之后周边都首选Bontrager。要是当时买Specialized Allez的话,看看Specialized装备的价格,心中倍感侥幸。

        说说感受吧。先说车的方面,由于这是我的第一辆公路车,车架什么的感受也说不出来,速度的确是挺快上下班顶风两个路口之间巡航也能轻松达到30+,另一个改变是起步档位的选择,之前FX时候基本是2或者3档起步,现在的可以4档起步了。弯把遇到坑坑坎坎的震手程度也在可接受范围内,因为遇到坑坎有用双脚撑着脚踏将屁股稍稍离开车座这种主动减震机制在,颠屁股的感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骑车这两个多月在车辆上最大的改变就是初骑有三节的头管高度,11月底把这三节都去了骑着也没什么不适头管就截短了,还有就是原来的黑把带换成了橘色的菊花把带。由于12月初下楼踩空把脚扭了已经接近6周没有骑车了,在此前新鲜感十足,除了上下班外每周都会去转个四五十公里,结果就是体重很快到了59kg。现在天天琢磨着是不是要换一套碳刀。装备方面来说,棒槌哥的码表显示数据量有限,只能显示时速(常显示项不可更改),其他踏频、心率等只能显示一项这点非常不便,后面可能会换一个佳明。再有就是冬季的骑行服,双十一淘宝上买了套思帕客,码数的大了裤子穿着贴身,而且不是背带裤的缘故系带勒肚子系不紧又会掉,保暖性不差可以说完全合格。需要吐槽下双十一的价格,之后价格居然降了!伤心!之后买了套小龙虾,裤子特地选了背带的。一个字!香!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真的只是想买个公路车上下班骑快些啊!

       上面这些写于2019年1月底,今天是2019年4月13日。在这期间车子又有一定升级,首先是换了棒槌哥的铝边碳刀(主要还是穷),入手价格非常美丽。其次是订了R8000大套,应该明天会去安装。也在4月7日参加了第一次的大型骑游活动,骑闯的崇明64公里组,骑了大约2小时15分钟。也在今天去artbike做了静态fitting,结果是腿和手臂长躯干短,以后请叫我大长腿,谢谢!

       最后讲下骑车这半年多的一些心得。首先是穿着方面,裤子一定要买背带裤,其舒适度与系带裤不可同日而语,属于用了再也回不去的产品。头盔首选MIPS协议的头盔,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能买多好的就买多好的(首推棒槌哥的头盔,购买一年内撞坏了免费给换个新的),当然超过1000之后就属于品牌溢价了,看各人自己斟酌。鞋一定要去店里试穿,这里推荐下artbike,品牌种类很多,大概率能选到适合自己的。顺便说下亲身经历的,bont 998那款鞋足弓较低的就别考虑了完全顶着足弓无法走路,且热塑也拯救不了。接下去是器材方面的,首先是码表,有钱佳明520或者520+,没钱就上个佳明130,再不济首选支持ant+协议的设备,在今后的扩展兼容性上会比较好。我现在就属于挺尴尬的阶段,崔克车架有隐藏式的踏频速度一体感应器,于是乎大家懂的,当然这完全没有问题非常好,问题关键在于我配了棒槌哥的表头,尴尬的是只能同时显示两个数据这就不够用了。在上海这种前面有坡那一定是桥的地方,想要有个好的巡航体验的一定要入一对高框的轮组,自从换了棒槌哥这对铝边碳之后在30后的加速和巡航保持方面提升很多。

       好了就说这么多了。萌新不烧器材不追轻,暂时就这些内容了,以后有其他的再分享。


头盔、锁鞋、心率带、码表、手套


一开始只是想随便骑骑减个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