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得了抽动症,父母是最好的保健师!
抽动症患儿经常会做出不适宜的动作或发出奇怪的声音,甚至会骂人、说脏话,但他们不是故意的,因为他们患有抽动症,有时候他们说什么、做什么、想什么以及情绪反应是无法自己控制的。虽然孩子的某些行为令人困扰,但是要知道的是孩子每天都是这样生活的,他们在努力表现出自己最好的状态。所以家长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待孩子们,他们好比是一辆手制动阀漏气的汽车,很难自己控制刹车。但这些小汽车充满了无穷无尽的能量,他们充满激情,有时极具智慧、创造力和独特才艺,有时思维敏锐、行动迅速,有时敏感、令人同情,有时需要家长的帮助和照顾。不管怎样,家长一定要正面、积极地评价他们,并始终相信他们是最棒的。

当自己的孩子被确诊为多发性抽动症后,家长应克服不良的心理状态,要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疾病,帮助患儿早日恢复健康。
(1)减轻焦虑心理
患儿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一些行为及心理问题,得不到周围同学、朋友的理解,甚至被嘲笑,会导致患儿产生心理阴影。家长要消除患儿对此病的误解,通过了解本病来减轻患儿及家属因疾病诱发的焦虑情绪,之后才能进行有效的家庭治疗、认知疗法和进行习惯逆转训练等行为治疗。
(2)消除恐惧心理
家长积极了解疾病的性质,症状波动的原因,消除人际环境中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的因素。药物治疗是减轻症状、改善社会功能的必要方法,可使患儿得到良好的维持治疗。

(3)减轻心理负担
合理安排患儿的学习及生活,因患儿为学龄儿童,家长应及时向老师解释清楚孩子的病情,以得到老师的配合,正确对待患儿的举止,从生活、学习环境上解除患儿和家长的心理负担。应根据病情轻重适当减轻学习负担,必要时休学一段时间。
(4)消除自卑感及病耻感
家长要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患儿,为患儿提供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已有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心理健康、自我意识、自尊、自信、自我效能、学习成绩等产生重要影响。
家长应合理安排患儿的日常生活起居,保证充足的睡眠,给孩子富含营养、易消化的饮食。对生活自理能力差者应加强训练,帮助患儿恢复自信心。少儿时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时期,易出现一些心理、行为问题,所以父母首先必须认清这样一种现实,面对这样的实际状况,从思想和行为上调整自己,改造自己,调整自己的教养方式,对子女不可过分束缚、夸大指责、态度冷淡等。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或减轻少儿的心理及行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