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给初中生:为什么铁钉包着碳粉与食盐水生锈更快
是的,我终于又来了。之前的时间笔者作为新高一学生参加了强化班选拔夏令营,今天考完试了(这篇文章写得较慢,所以发出来的时间晚了些)。
回到正题,初三化学学到第八单元的课题3后就经常遇到这种题。题目就告诉你这样做铁钉生锈会超级快,老师也由于课程进度不太可能给你讲其中的缘由。至少笔者上初三时老师就总说,这个到了高中会学的。那么如果你碰巧看到我的文章,那就让我来详细地讲讲,满足你的好奇。

好玩的是,今年清华大学招生宣传片《土豆少年》里面的土豆电池的基本原理,其实与这个问题的原理是一致的。




除了土豆电池,在物理书上我们也见过水果电池

在化学上,这些东西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原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我们来讲解一下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但在此之前,我们先了解两个概念:电解质与氧化还原反应。
电解质是溶于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状态下自身能够导电的化合物,与之相对的是非电解质,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于是单质与混合物(如硫酸溶液)通通不能叫电解质,而二氧化碳溶于水后溶液导电,二氧化碳却不是电解质,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电离出氢离子、碳酸氢根离子与碳酸根离子,故电解质的是碳酸而非二氧化碳本身,二氧化硫、氨气之类同理。电解质可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几乎全部电离的是强电解质,只有少部分电离的是弱电解质。强酸(盐酸,硫酸,硝酸等)、强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钡等)、大部分盐(硫酸钡啥的也算哦,只要溶进去的部分全部电离即可)与活泼金属氧化物是强电解质。弱酸、弱碱、水等是弱电解质。水会电离出一点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电解质的强弱与溶解性无关,与导电性没有必然联系。溶液导电性强弱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
高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失电子,我们就说这个元素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同理,元素化合价降低,得电子,我们说该元素被还原,发生了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并不要求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改变。化合价的升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外在特征。氧化还原反应中有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氧化剂氧化别人,自己被还原,还原剂同理。氧化产物是还原剂被氧化的产物,还原产物同理。
有了这些简单的知识铺垫,我们就能开始学习原电池了。

如图是一个经典的原电池。我们将锌片与铜片用导线和电流表串联,然后插入稀硫酸,会观察到锌片逐渐溶解,铜片上有气泡(氢气)生成,电流表指针偏转,这说明导线中产生了电流。锌的活动性比铜强,更容易失去电子,于是被氧化成锌离子进入溶液,而电子在锌片与铜片之间的电压作用下来到铜片上,由于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溶液中氢离子过来得电子,被还原变成氢气。同理,锌片附近由于有大量锌离子带正电吸来硫酸根离子。由我们的物理知识可得,锌片为负极,铜片为正极。

这就是原电池。原电池放电时,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其形成条件有:
1.电极材料由两种金属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由金属与其他导电的材料(非金属或某些氧化物等,如碳棒)组成。
2.电解质存在。
3.形成闭合回路。
4.发生的反应是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我们不妨再看几个原电池,写写它们的反应感受一下


对原电池我们不妨多说一些。上述原电池确实可用,但它效率不高,电流会很快衰减。虽然锌片周围有很多锌离子,但总会有氢离子过来直接与锌反应,锌直接失电子被氧化。这里二者直接接触转移电子,相当于短路,于是有一部分化学能变成了内能,原电池的效率就降低了。于是我们想到,能否将锌与稀硫酸分开呢?当然可以。

我们放了一个盐桥。盐桥中通常装有含KCl饱和溶液的琼胶。盐桥作为离子通道,氯离子流向硫酸锌溶液,钾离子流向稀硫酸,使得两部分成电中性,将两个半电池连接构成闭合回路。同时我们又成功地避免了锌片与氢离子直接接触,减少电流衰减,提高效率。电极反应式与总反应与第一个原电池是一样的。
我们知道,锌片插入稀硫酸后锌会被氧化成锌离子,而我们讲的第一个原电池中锌也被氧化成锌离子,二者的反应方程式写出来是一样的,那么哪个反应速率更快呢?答案是后者。一个在溶液里跑,一个在导线里跑,当然是在导线里跑的快了。
那么,说了那么多,这和今天的主题有什么联系呢?我已经说过,铁钉包着碳粉与食盐水生锈更快的原理就是原电池。金属的腐蚀分两种。一种叫化学腐蚀,指金属与干燥气体(氧气、氯气等)或非电解质液体(石油等)直接反应引起的腐蚀。这种较为少见,更常见的是电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是指不纯的金属与电解质溶液接触发生原电池反应,较活泼的金属发生氧化反应被腐蚀。电化学腐蚀又分两种,分别是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后者最为常见。我们就以生铁为例。我们知道,生铁的主要成分是铁和碳。

当电解质溶液酸性较强时,发生析氢腐蚀。生铁中的铁,碳与电解质溶液构成无数个微小的原电池,我们这里理想化一下,把铁和碳分开来。显然,铁作负极,碳作正极。

那么,当电解质溶液酸性很弱或呈中性(氯化钠溶液就呈中性),且溶有氧气,就发生吸氧腐蚀。


注意了,一般铁都是被氧化成二价铁的,除非遇到很强的氧化剂才直接被氧化到正三价(比如单质溴,稀硝酸啥的)。注意了,铁、铝在浓硝酸、浓硫酸里被钝化
腐蚀到二价铁生成后,还会有一部分后续反应。

这样,你听懂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