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的未来!

改革开放是一个巨大的社会变革。原本举国制和工体队模式没了,国家以及地方不可能像以前一样全力支持足球队了,但是新体系并没有建立,说到底就是钱谁出。
08年足协调研全国足球体校不到20所,央视报道也用了这个数据。02年这个数字是4000多所。
中国什么时候意识到自己不差钱?
也得是09年以后。刚好也是金元足球开始的时候。
但凡多了解一下就知道金元足球之前有多差。
海利丰事件。
09年恒大9:0南京有有,不是恒大实力多强,而是有有因为欠薪而消极比赛。甚至一几年欠薪也不是新闻。
那个时候四个俱乐部去亚冠,一个小组赛出线就是胜利。鲁能那是出了名的惨案队。鲁能能坚持青训因为背后是电力。
这是足球层面的。
其实还有更深的社会因素。
为什么中国家长不会让孩子去踢球?
因为中国有一个更安全更便宜的成才选择,学习,中高考。
成为一个职业球员其实很花钱,国内其实很便宜了。追风少年曲波,他爸为了培养他化了10万人民币(八九十年代,他81年)。梅西光是治疗侏儒症每个月就要花900美元打激素,每年整个治疗费也要十几万美元。
哈兰德8岁到16岁训练费用就已经十几万欧了。
就算成为巨星想要维持状态更花钱,c罗梅西每年花在保持状态上的钱都几百万以上,训练,医疗,饮食等等
不止足球,所有项目都是。菲尔普斯一套鲨鱼皮游泳衣几千美元,只能用6次,他成才花的钱也在百万以上。
国内花的钱其实不多。而且中高考成本并不高,还有体育淘汰率高,远高于中高考,而且一旦淘汰转行很困难,中高考失败最差是进厂,当服务员。
国外体育青训其实和中高考类似,初中小学很多人,到了高中人就少了(比中高考淘汰率高很多),最后能进入顶级联赛的就那么多(一个国家顶级联赛也就几百人,还有去掉外援)。
问题在于国内有中高考,国外没有。南美就不指望了。
中国是世界工厂,其实很多工厂转移到中国,并不只是中国原因,还有欧洲美国去制造业,日韩则是无法产业升级(内外都不具备条件)。欧洲很多大厂本部只有几百人到一两千人,再去掉管理人员,没多少员工了,有个豪车品牌车身的线条图案是手工绘画的(好像就一部分),而且都是出自一个人之手(一把年纪了,估计也花不了几年)。
欧洲美国日韩足球的提升其实就制造业规模有限,传统教育萎缩,进而转移到体育的结果。
是大臣第三季第7集,哈克选区的足球队阿斯顿浪子队高层说球队财政有亏空,会影响球队在顶级联赛,有一个旧货市场准备收购一个没人去的艺术馆地皮,以此补贴足球队亏空,希望哈克能在收购艺术馆地皮的听证会上出力,让收购通过。
汉弗莱得知后,剧烈反对,认为这是原则问题,这会导致哈克急速蹿红,他们补助的是文化、教育而不是满足人们的庸俗文化。如此歪风,万不可长,必须制止。
由此汉弗莱哈克又斗了起来,上升到平民体育和精英艺术之争上来……最后两人各退一步,艺术馆保留,卖了一个没生源的学校,来补贴足球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