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专家邀您共品中国青光眼学历史知识盛宴

2022-06-26 13:17 作者:木已成森林  | 我要投稿


专家邀您共中国青光眼历史知识盛宴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考掘,加以提高。”


为了更好地开展青光眼历史研究

教育和鞭策眼科后人传承眼科事业

扩大和巩固青光眼治疗的地位和影响

西安爱尔古城眼科医院青光眼专家张德秀教授

本期将带大家一起探索青光眼的发展简史

 

青光眼的英文名称为“glaucoma”

来源于希腊语“glaukos”

意思为“淡蓝、蓝灰”

 

作为一位在工作之余手不释卷医学工作者,张德秀教授至今仍在为人作嫁之途上乐此不疲,回顾为中国青光眼医学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医学大家,尤其是许多与生命医学人生之旅给予自己教诲并难以忘怀的杏林翘楚,下面就让张教授带大家品鉴中国青光眼历史知识盛宴

 

张德秀教授:“早在古代,我国就已经有关于青光眼的史料记载。我国古代医家对青光眼的疾病特点极其严重性早已有所认识而药物的对症治疗及针灸是古代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方式。”

 

秦汉时期

《神农本草经》中已有关于青盲眼疾的记载,但其含义较广,包含了一些其他的眼病。

 

【隋朝】

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目青盲候》中指出“ 青盲者, 谓眼本无异, 瞳子黑白分明, 直不见物耳。但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若脏虚有风邪痰饮乘之, 有热则赤痛, 无热但内生鄣, 是腑脏血气不荣于睛, 故外状不异, 只不见物而已。是之谓青盲。”同时, 描述了青盲兼夹翳候的表现“ 白黑二晴无有损伤, 瞳子分明, 但不见物, 名为青盲, 更加以风热乘之, 气外泄, 蕴积于睛间, 而生翳似蝇翅者, 覆瞳子上, 故为青盲翳也” 。此书对青光眼的表现作了具体描述。

 

唐代

王焘著《外台秘要》,就有绿翳青盲的记载, 并且对青光眼有独到的见解,认为此病由“眼内肝管缺, 眼孔不通所致,急需早治,若以成病,便不复可治”,强调了青光眼早治疗的重要性。

 

宋元时期

中国著名的眼科专著《秘传眼科龙木论》, 首次提出“五风内障”之说, 即青风内障、绿风内障、黄风内障、乌风内障、黑风内障。认为“此眼初患之时, 头旋偏痛, 亦是脏腑虚劳肝风为本。或一眼先患,或因呕吐双暗, 毒风入眼, 兼脑热相侵, 致令眼目失明。”书中对青光眼的病因病机、临床症候、治疗方药、针灸等作出详细论述。宋代《太平圣惠方》记录了青、绿、乌、黑风内障的治疗方药。

 

明代

王肯堂著《证治准绳》对五风内障变化的论述十分详尽。是中国古代医家对青光眼疾病认识的里程碑。

 

文中论道:

青风内障证: 视瞳神内有气色昏蒙, 如青山笼淡烟也。然自视尚见, 但比平时光华, 则昏蒙日进, 急宜治之, 免变绿色。变绿色则病甚而光没矣。

 

绿风内障证: 瞳神起色池而不清, 其色如黄云之笼翠帕, 似蓝靛之合藤黄,乃青风变重之证, 久则变为黄风。大凡病到绿风危极矣, 十有九不能治也。

 

黑风内障证: 与绿风候相似, 但时时黑花起。

 

黄风内障证: 瞳神已大, 而色昏油为黄也。病至此, 十无一人可救者。

 

乌风内障证: 色昏池晕滞气, 如暮雨中之浓烟重雾。

 

其中青风、绿风、黄风内障与闭角型青光眼的发展过程颇为相似, 给后世很多启发。

 

清代

医家张璐撰写的《张氏医通》和吴谦编撰的《医宗金鉴》较为详细的载录了五风内障的证治、方药和便于记忆的块, 为青光眼的论治起到了延续推广的作用。

 

专家小结

据张德秀教授介绍,中国古代眼科学的发展曾经领先整个西方世界上千年。古代医家对青光眼疾病的认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为治疗青光眼疾病保存了宝贵的财富, 也为现代诊治此病起到了重要的延续发展提高作用。



专家邀您共品中国青光眼学历史知识盛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