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洛阳游 洛阳曹魏大墓出土的刻铭石牌是陪葬品清单

索易带你刨根问鼎,聊聊洛阳那些事。每天行走在数千年历史的河洛大地,不经意间,一块砖,一片瓦,一棵树,一座桥,或者一条街道,都是一段历史,一个优美的故事。为此,我用文字和照片留住每一个瞬间。深度游洛阳之系列照片、视频和文字,均为本人原创。欢迎浏览、提供线索并提出建议!本篇为深度洛阳游的第146篇。
2015年7月,在汉魏洛阳城遗址中轴线南约18.3公里 洛阳市东南郊万安山脚下西朱村旁,村民在平整土地时发现了一处古代墓葬,一座长度超过50米的超级大墓。该墓平面为甲字形,规模非常宏大,形制规整,坐西向东,是一座带斜坡墓道的前后室结构砖墓,前后室都是拱圈顶,呈圆弧状。斜坡墓道长30余米,宽9米,距离地面12米多,墓圹内修有七级生土台阶,该墓葬土圹东西长52米,南北最宽处长15米。该墓葬的出土文物400余件,有陶器、铁器、铜器、漆木器和少量玉器等,其中发现有200余块刻有随葬品清单的石牌,石牌为平首斜肩六边形,上部有圆形穿孔,石牌上记录物品种类繁多,有丝织类、陈设类、梳妆类等,具有很高史料价值。
无独有偶,在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附近的安阳曹操高陵,考古专家们也发现了这些刻有随葬品清单的石牌。2008年,河南省文物部门在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南不远出土了一座墓穴,这是一座典型的汉代砖墓,呈"甲"字形,共有六个墓室,占地面积大约760多平米。墓内发现男尸骨一具女尸骨两具,其中男性年龄大约是60岁上下。该墓甬道为砖砌,券形顶,青石铺地,长2.85、宽1.68、拱高0.8、通高2.58米。墓室为砖砌,分前、后两室。前室平面近方形,东西长3.85、南北宽3.87米。四角攒尖顶,墓顶距墓底高6.4米,青石铺地。2009年12月27日,国家文物局宣布河南安阳曹魏大墓墓主为曹操。2010年6月11日,安阳曹操高陵入选“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安阳曹操高陵和洛阳曹魏大墓出土的刻铭石牌是推测墓主的重要文字性旁证,更是考究曹魏时期社会风俗与丧葬礼制的重要实物性证据。曹操墓石牌形制近似于简牍中的“木楬”。曹操墓石牌上部呈三边形、整体为六边形,上部有一穿孔,外形与木楬相近又不全同。曹操墓石牌刻文大都为隶体,风格并不全同,并非出于一人之手。最有说服力的就是发现了刻有"魏武王"字样的小石牌。曹操最初是被封为"魏公",而后又被封为"魏王",死后谥号又叫"武王",而这些器物上的称号都是"魏武王",从而就能正式敲定,该墓主就是曹操无疑了。洛阳曹魏大墓共出土遗物约400余件,遗物包括陶器、铁器、铜器、漆木器和少量玉石器、骨器等。还发现少量动物骨骼和贝类,动物骨骼有牛、鹿、狗獾、鸟类等。刻铭石牌均为六边形,平首,斜肩,上部有一圆形穿孔。长8.3、宽4.6-4.9厘米。石牌一面阴刻文字,记载墓葬内随葬品的名称、数量、质地和尺寸。每块石牌一般记载一件或一组随葬品。刻铭石牌所记述内容非常丰富,根据内容,初步整理后分为衣衾类(23件)、器用类(129件)、食物类(10件)、丧仪类(7件)、性质不明(47件)以及器名残缺(37件)。衣衾类主要包括服饰、被、席、冠等;器用类又可分为文房用具、陈设类器具、沐妆用具、食具、戏具、兵器、车马具、乐器等;食物类包括小麦、大豆、清酒等;丧仪类包括礼器、饰冠物等礼制用器。不过,在清理石牌的过程中,考古队员发现了不少属于女性服饰的名词,例如“袿袍”、“蔽结”、“眉刷”、“叉”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