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深度洛阳游 这个小学是豫西革命策源地

2022-11-13 06:12 作者:索易记录  | 我要投稿

每天行走在几千年历史的河洛大地,不经意间发现的一块石头,一根兽骨,一块砖头,一片瓦片,一棵树,一座桥,一个街道名字,都有可能代表着一段辉煌的历史,蕴藏着一个优美的故事。于是,就想着用文字视频照片把她保存下来。深度洛阳游系列照片、视频和文字均为本人原创。欢迎浏览、提供线索并提出建议。本篇为深度洛阳游的第140篇。

辛亥革命时,同盟会会员邢伦任当时的敬事街小学校长,积极参加革命运动,和省立洛阳市第八中学同为豫西革命策源地。教师段松涛是农民革命组织“在园”的对外联系人。毕业生刘果是洛阳解元街人,文人,同盟会员,为辛亥革命烈士。辛亥革命期间,他奔走呼号,推翻了清政府。辛亥以后,因反对袁世凯窃国,被捕押解开封,不屈就义。临刑前写血书给母亲,说:“果乃为国而死,母姓氏无畏悲伤。”视死如归,毫无惧色。民国八年(1919)“五四”运动爆发后,学生用各种形式进行爱国主义宣传,积极参加抵制日货运动。 1930年12月,中共洛阳军事委员会在该校以“养蜂传习所”为名,开办军事训练班,并于次年建立中共党小组。抗日战争爆发后,该校党小组在中共洛阳县委委员、五区区委书记韩林的直接领导下,发动师生开展抗日救国宣传活动。

敬事街小学坐落在老城区敬事街42号,这座小学有300多年建校史。据《洛阳志》记载,清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河南知府赵于京移狄梁书院于洛城东北隅河南府衙署左,也就是今天敬事街小学校址处,改名天中书院。当时的书院是一座三进院落,有房舍数十座,规模颇大。1726年,河南知府张汉重修该书院,易名为周南书院,学校占地443亩。清光绪年间,科举制度废除,全国各地新学堂纷纷设立,洛阳县知事徐仁麟在此创办洛阳县立高等小学,到1933年才开始招收女生,实行男女同校。1956年,它改名为敬事街小学。


深度洛阳游 这个小学是豫西革命策源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