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姐干货 | 白皮书或者政府工作报告要重视起来-四川大学英语笔译
Hello!
学弟学妹们大家好!
我是你们的七七学姐
今天来给大家分享
四川大学 英语笔译专业
备考经验帖干货!
学姐/学长信息 /Profile/
七七学姐
专业方向:英语笔译
390+高分上岸!
我为什么想读研?
1) 提升学历,开拓眼界,培养批判性思维。
2) 利用更优质的教学资源,通过专业老师指导,使专业素养更上一层楼。
3) 结交更多优秀人士,有更多互相学习的机会。
4) 在步入社会之前,利用学校资源给自己充电。
选择合适的专业和院校
1) 专业:参考本科专业、自己的兴趣方向、和今后就业考量
2) 学校:确定好专业后,综合考量自己的能力匹配情况,向往的学校,学制,学费,学校地理位置等。
3) 川大MTI笔译参考书目:《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李长栓著,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2年;《英语笔译实务》,卢敏主编,外文出版社,2017年;国内主要英文报刊。(来自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官网)
初试
复习时间线安排
●整体复习规划●
1) 1-6月基础阶段:背单词,对语法查漏补缺,适时练阅读;翻译入门,了解翻译技巧,欣赏译作,尝试翻译,逐渐增加翻译练习,积累词条翻译;广泛阅读,杂志外刊课文等,增加输入,有意识积累写作素材;广泛涉猎百科知识,按实际时间安排合理做好笔记。
2) 7-9月巩固阶段;不断背单词,阅读定时练习,强化语法练习;每天保证一定翻译量,善于总结反思,做好笔记积累,背诵词条翻译;在不断输入的基础上总结写作素材,做好笔记,定期练习写作;积累百科名词解释,习题联系,做好笔记积累;政治一轮复习完成。
3) 10-11月冲刺阶段:按自己复习进度合理安排各科复习时间,各种练习持续不断,但不必每天每科都要涉及,可以交叉着来,并且按需要进行定时练习,模拟考试时间安排;反复查阅,理解笔记,多思考而非盲目练习。
4) 11-12月押题:复习笔记,查漏补缺,保持适当练习,做好定时考试模拟,稳住心态。
具体作息时间根据自己实际需要调整,不必严格按照所谓统一作息,但必须保证复习量到位,高效率比复习时长更重要!
●关于复试时间线的小建议●
根据自己能力与专业院校考题的匹配程度适当调整复习线,跨考生应早早做准备,打基础。
公共课、专业课备考建议
政治
1.参考书目及推荐资料:肖秀荣全套➕后期四套卷八套卷➕徐涛冲刺班视频
2.参考经验:高中时期是理科生,对于政治科目里的近代史一直畏惧,所以从7月中旬开始,一边看肖秀荣老师的精讲精练,一边做1000题的选择一部分,做的时候在草稿本上写下答案,核对答案后,在练习题上将错题标记出来,没事就翻阅精讲精练理解内容,累了的话就看看徐涛的课程视频,主要是挑自己理解不了的知识点看。
政治科目里的马原部分不需要死记硬背,马原逻辑性强,重在理解;近代史部分要搭建时间框架,把历史事件框进去记忆。暑假基本过完了一遍1000题,九月份开始,过政治第二遍,第二遍直接把答案写在练习题上了,核对完答案之后,就在精讲精练上,用折书页,标重点的方式查漏补缺,记忆知识点。
10月份开始,重心放在了专业课上,但每天也会花一两小时复习政治,期间会配合看徐涛老师的冲刺班视频,依旧是挑难点看。11月份出了《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按照考纲看完了一遍,背下重要知识点,《冲刺8套卷》出来后做完了选择题,粗略看了下大题。
12月份《终极预测四套卷》出来后,背完了所有大题,在此之前还买了徐涛老师的《考前必背20题》,背了大部分内容,这本书有许多套话,虽然内容多,但有对应框架,很好记忆,有利于在考场上理清思路,想不出来答案至少可以套模版,肖四出来之后,重点就放在肖四,配合着看《20题》。
3.心得:最开始做选择题容易有挫败感,但大家都是一样的,将错题对应的知识点在参考书上标注出来,有利于找重点和记忆,善于理框架,归纳对比整理知识点,政治不是死记硬背可以拿下的,逻辑框架和理解内容十分重要。建议政治全程跟一位老师就可以了,其他老师的资料可以挑着搭配用,不宜广撒网。冲刺阶段可以多练练各个老师出的选择题、预测题之类的,拿来加强知识记忆还是很有效的。
翻译硕士英语
1.题型:选词填空(近两年)+阅读理解(4篇)+作文(600字)
2.单词:官网给出单词量要求10000+,但背的单词多多益善,背单词顺序建议:专四、专八、《刘毅10000》、GRE单词;背单词渠道:单词书或单词app。
3.语法:因为是英专,语法没有太大问题,个人用的是专四单选题来练语法,顺便记忆单词。对于跨考的同学,如果需要补语法,可以看看相关视频课,语法书。
4.选词填空:川大19年之前考的是完形填空,之后换成选词填空,难度加大,要求不仅认识单词,知道其用法,还需要掌握其派生词。市面上目前没有找到类似练习题,可以参考专四的选词填空,配合考研英语的完形填空练习,但二者难度都低于考试难度。选词填空主要还是考察单词和语法,这两项扎实了,选词填空就可以拿下。
5.阅读:川大四篇阅读,都是选择题,阅读分值占比大,不可疏忽。我练完了《华研专八阅读》,但难度达不到考试难度,又买了星火的专八阅读,开始练的时候错很多,每天坚持练四篇,总结经验,逐渐上手,错误就明显减少了。川大考过GRE阅读原文,所以还练习了部分GRE阅读90-99年的真题,对考试很有帮助。
6.作文:作文是块硬骨头,先给两三页的外刊材料(一篇文章),然后让考生根据材料写一篇600字的评论性文章。推荐华研《专八精品范文100篇》,用来了解写作框架,加深了对评论性文章结构的理解,同时关注借其了解掌握如何围绕话题展开论述;平时阅读外刊用于积累话题+学习框架+积累写作表达(可以学到很多套路表达及高分句》;同时还从微信公众号里搜罗好词好句,逐步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掐时间练习作文,每一篇都认真构思,仔细修改,可以根据自己看的外刊来制造话题,或者从翻硕黄皮书上找作文题目,再进行写作。对作文不熟练的可以强化练习,冲刺阶段每周一两篇,然后找老师同学帮忙看看,自己也看着修改。要写出好作文,输入很重要,平时多看外刊,比如《卫报》,多整理框架,看看chinadaily里的评论性文章等等,积累表达,对写作都很有帮助。
英语翻译基础
1.题型:词条翻译(30个)+篇章翻译(汉译英、英译汉各两篇)
2.参考书目及资料:翻硕跨考黄皮书、武峰《十二天突破英汉翻译》、庄绎传《英汉翻译简明教程》;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系列、CATTI三笔、二笔实务练习材料、各种电子资料。
3.词条翻译:汉译英、英译汉词条各15个,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内容。
建议首先将川大真题里的词条整理出来,再研究不同词条类型的占比,掌握川大出题风格,这对后期有针对性地搜集整理词条十分重要。网上关于词条资料很多,不用全部背完,也不可能背完,研究完真题后,再广泛搜罗整理词条,一般可以判断哪些词条有可能考到,针对性地整理出来才能事半功倍。
个人是先把黄皮书上的词条背了一遍,然后又分类整理了各类词条,川大有一个特色是考医学类词条,今年考了(神经退行性疾病和骨质疏松)也专门整理出来了,并侧重记忆,还有就是考查文学作品的翻译,也是分类整理出来。建议电子档整理,方便增删,背过的词条要及时复习,不断巩固。
4.段落翻译:汉译英、英译汉各两篇,和词条翻译一样,先研究真题,摸清楚出题风格,川大出题风格一般不会有大变动。段落翻译虽然不是文学翻译,但有文学翻译的影子,存在一定难度。因为考研前上半年考了CATTI三笔,翻译常常练着,有一定基础,但离考题的距离还很远,因为打算备考期间考CATTI二笔,所以练了二笔的教材,同时看了《十二天突破英汉翻译》,这本书对于跨考的同学入门很有用,语言通俗易懂,满满干货,也看了相关MTI视频课程,加深理解,缓解一个人练翻译的枯燥,还看了张培基的散文翻译,尤其要提的是庄绎传的《英汉翻译简明教程》,川大考过两次原文,练习的时候,先自己翻译,然后对比译文,找出差距,积累表达和技巧,这本书我翻译了两三遍,也看了无数遍,仔细琢磨了翻译技巧。此外,白皮书或者政府工作报告要重视起来,近几年考题里都出现了白皮书原文,19年考的中美贸易站白皮书原文,20年考的粮食安全,可以搜集近几年的白皮书或者政府工作报告,先对照看中英文,熟悉翻译风格和翻译方法,然后也是自己动手翻译然后对照官方与自己的译文,不断复盘总结归纳规律。
5.总之,从备考的那一刻起,翻译练习一天都不能落下,每天一篇汉译英、英译汉,或者按照自己进度,设置周计划,自己翻译完,要认真修改、总结,积累常见表达和出彩的表达方式。翻译过的文章要不断回顾,温故而知新。考前一周可以放下翻译,重点看总结过的笔记。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1.题型:选择题+名词解释+应用文写作+大作文
2.参考资料:百科宝典、中国文化读本、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李国正、刷题app、各种电子资料等
3.选择题:选择题是19年新增题型,重点考察中西方文化文学历史,以及一些当代时事,选择题部分我是用翻硕百科蜜题app刷的,按不同类别刷选择题。此外还看了各种电子版的百科知识。
4.名词解释:名词解释和选择题侧重点类似,研究真题依旧放在首位,道理跟词条翻译类似。然后便是广撒网,将各类别的百科词条整理出来,个人整理的词条近1000条,一边整理一遍记忆,直至考前一天,均是如此。最开始是一遍遍看,理解内容,熟悉内容后,就开始背,尽可能多地背自己整理的词条,记住重点词汇,然后用自己的话串联起来。平时要有好奇心,自己不懂的立马百度,百科需要日积月累。
5.应用文写作:依旧是先看真题,川大一般不会考考过的应用文类型,可以据此有侧重点地复习,但也不一定。个人用的是黄皮书上各个学校真题里的应用文,我习惯先归类整理,然后按类别记忆,这样比较省力。此外还看了网上整理的一些应用文模版,也背了一些我觉得会考的,用于考试时搭框架,因为应用文格式非常重要。
6.大作文:看公众号及各种网络资源,和对应的文章解析,整理了一些论点和好句子,有时间可以多看看文章,各类app、公众号里,都能帮助到打开思路,积累语句,积累话题素材。考试一般考的是议论文,只要多积累素材,考场上不偏题,就没啥大问题。
7.总结:一定要广撒网,平时保持好奇心,多思考,前期多积累,后期压力会少很多。
其他建议
信息收集渠道:微博MTI方面的博主以及各学习博主;考研帮、知乎;MTI考研相关公众号;CATTI考试相关公众号
心态调节:关于考研期间心态,希望大家可以谨记一点:按部就班,循序渐进。这是我一直用来提醒自己控制考研节奏的话。备考期间有焦虑情绪是非常正常的,在9-10月期间,因为复习不进去,担心进度问题崩溃了很多次(可能一周一次),一旦情绪不对,就离开图书馆,干其他乱七八糟的事情,听歌看剧啥的,因为这种浪费时间的行为更增加了焦虑感,但只要一回到图书馆,我的脑子里只有学习了,就这样不断调整状态到最后两个月,去食堂的脚步加快了,扔下书本跑出图书馆的行为几乎没有了,烦躁的时候就听喜欢的歌或者纯音乐看书,时刻警醒自己:保持自己的节奏,按部就班。每天都是三点一线的生活,在食堂也是同一个窗口一直吃饭,没有时间花在选择上面,全身心投入学习非常重要,有自己放松的途径很重要,保持自己的节奏最重要。
备考时间安排因人而异,重要的是对自己的能力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根据个人情况决定每天复习时长,后期步入正轨后的节奏最好每天保持一样,变化不要太大,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复习不是盲目的练习,不断强化练习不可或缺,与此同时,一定要善于反思反思反思总结总结总结。
对于跨考的同学,要早早做准备,没有翻译基础的话,可以看一些基础参考书,搭配自己信赖的老师的视频课程,慢慢练翻译,不急于求成,甚至在考前一天,都会觉得自己翻译得不够好,但结果跟努力是成正比的。自己要清晰自己的短板在哪里,先补短板,才能为后期复习打下牢固基础。其他科目也是这个道理。善于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各种渠道的资料,学会辨别整理网上的资源资料。
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搜集信息、资料、资源也是考研不能缺少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