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国式家长》为何好评连连?-如果你的人生可以再来一次

2018-10-02 22:41 作者:柠檬呆呆dddd  | 我要投稿

《中国式家长》

在教育这个领域,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形成了一个研究领域、设计编写一系列实用性课程、培养一大批专业化人才和师资、造就一个新的行业、开辟一个新的市场,形成政府宏观指导下的生产、学习和研究一体化的家长教育大格局。反观我们中国家长教育处于缺乏理论根基、无序竞争的“科普”层面,仍流于计划经济时代、形式主义的说教式教育。在上述的家长教育环境背景下,当下steam上线了一款高度还原中国家长教育现实的游戏——《中国式家长》。到目前为止,此游戏的好评率高达89%,并且在直播界也开始火热起来,那么为什么这样一款和教育有关的游戏会吸引游戏玩家呢?

首先分析中国家长的心态。家长只是关心孩子有没有达到他们的目标,但是没有去告诉孩子该怎么做。中国家长与孩子相处时目的明确:孩子吃饭前手洗了没有?手洗了饭吃了没有?吃完饭去学习没有?学习了学习的好不好?家长成天让孩子认真学习但是没有教会孩子到底什么才是认真学习。而在《中国式家长》中,作为被中国式家长教育管理的孩子或者刚成年的青年人,他们内心觉得家长不知道该如何教育孩子,内心会有“我的教育方式一定会让孩子成才”的想法,所以他们会迫不及待去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在游戏中管理去印证自己的想法,并且游戏让他们看到自己教育成果的时间周期相对于现实是十分简短的,玩家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就体验教育过程并且欣赏自己教育成果,这样可以让玩家快速获得成功的快感,这就是此游戏吸引他们的地方;

作为费心去管理好孩子的家长——尤其是中国家长,他们想通过游戏去发现自己教育的缺陷,并且通过游戏去判断自己更改后的教育方式是否可以助自己的孩子一臂之力。《中国式家长》既可以满足被教育者证明自己能力的心理,又可以帮助教育者改善自己的教育方式,更好地达到教育目的,所以它像吸铁石一样吸住了玩家。

其次一款可以勾起玩家儿时回忆的游戏不让你着迷吗?我们小时候经常会遇到父母拿自己去和别人家的小孩对比,对比后大多都会听到这么一句话:“你看别人家的孩子学习多好,在看看你。”小时候除非你很优秀,否则这句话你一定听过,在这款游戏红也是加入了这个场景的设定,要通过与其他家长的对话来消磨对方的HP,例如对方在与你聊天的时候说自己家孩子考了90分,如果你培养的孩子考到了一百分的话,对方就会损失相应的HP,也就是体现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还有过年人们收压岁钱的时候,许多人会和长辈进行一场“你推我桑”的战争,小时候吃的辣条·······这些儿时回忆你能不留恋吗?

最后游戏的写实性和随机性也推动着玩家点下好评键。快高考的时候,BGM的变化,明亮的背景消失殆尽,商店不再出售物品,因为身心疲惫所以会频繁的生病,这些都预示着高考的到来,玩家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当你成功将孩子培养到大学毕业后,你游戏的第一周目就完成了,接下来的第二周目你将会变成爷爷,而你们家里的经济能力也是会由考取大学的不同决定,如果考上清华,之后经济能力的提升效果显著,培养孙子也会比别人快。

不过玩家在游戏中也要注意策略才可以更好的发展。考试的成绩和你学习的课程种类有关,和你安排的数量无关,为了获得更高的分数,你可以只学习语数英文理课程,把悟性点都投入到这五门课上;撩妹前期真的没用,前几个周目属性极低,浪费行动力去撩妹性价比极低,满好感度去相亲成功率也不过80% ,但如果有属性基础之后去开撩,成功率也会增幅很多;竞选班委很重要,最简单的方式:看师生关系选择亲近的老师,道德模范选自我宣传,群众基础肯定就得给同学们说好话,最终给的悟性会很多;第一代很重要,第一代决定了下一代的经济基础,更重要还有性格的遗传。有一个良好的一代会让下一代更迅速成长。

这样一款充满教育体验并可以得到满足感的游戏你会不给好评吗?



《中国式家长》为何好评连连?-如果你的人生可以再来一次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