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突发 不明物体掉落文昌发射场

2019-11-27 10:14 作者:我们的太空  | 我要投稿

事件回放:2019年11月15日11时许,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指挥控制中心六楼工作的工程师樊晶从窗户远眺时,发现一不明物体从天空缓缓飘来,最终落在楼前的草坪上,下去察看后,才发现,原来是它!

不明物体:是我,是我,大家别紧张,我是探空仪,就是帮助咱们发射场探测高空气象数据的。平时我都飞到两万五千米以上的高空,然后就随风飘到很远的地方去了,今天不知道怎么回事,一阵大风过来,我又回到了咱们发射场,哎呀,老兴奋了,这么多年来,这还是第一次,我是第一个完成任务后还能回到“家里”的。

平静一下,平静一下……还是给大家详细介绍下我吧!我可是在高空气象探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被放在一个长方体纸盒内,表面涂有防雨透明胶,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大家可以理解为,我有一套很不错的外衣,什么?纸壳外衣不好?我一会儿再告诉大家为什么用纸壳做外衣好。

我的作用是在高空中测量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气象数据,并向在地面的雷达大哥传送,“大哥”通过对我的“询问”和我的“回答”,再通过计算,就能完成0-30KM高度的大气环境综合探测。大家知道我为什么不穿金属外衣了吧,因为金属会影响我和地面雷达“大哥”的“通话”啊,而且我在完成任务后会掉落下来,万一碰巧落在谁的身上呢,虽然说这种概率非常非常小,但是纸壳外衣始终会安全很多,况且成本也低。

好了,问题来了,你们肯定会好奇,我是怎么飞到天上的,最后又是怎么掉下来的。这就要给大家介绍下我的二哥——探空气球。

 “二哥”其实就是用天然橡胶制作的一个大气球,只不过厚度、伸展性都比普通气球大很多,它在一个方向的伸展可以超过500%,可以充灌氢气、氦气等比空气轻的气体,自重也就几百克,跟我的重量差不多。我们文昌航天发射场气象系统自制氢气,当工作人员往“二哥”体内充好按照我的重量以及需要探测的高度计算好量的氢气后,“二哥”就携带我一起开始了我们的高空探索之旅。

但我们可不是去玩耍的,我们以每分钟300-400米的速度往发射场上空飞翔,像一个CT扫描仪,从低空到高空进行逐层扫描,把不同高度和经纬度的温度、湿度、气压等气象数据通过信号传送给地面的雷达“大哥”。我们每1秒就传回一组数据,1分钟便能收集到60组。这些对平常人来说犹如“天书”的数据,对气象专业人士来说,却是弥足珍贵的。因为这是做天气预报或者研究大气环境的重要依据。

通常,我们都在每天上午9:00准时起飞,当然,根据任务需要,有时一天可能要飞好几次。一般飞到3万米高空,随着空气越来越稀薄,大气气压越来越小,“二哥”只能炸掉了(捂脸抽泣,略微难过),我们也完成了使命,“二哥”的残骸和我一起顺着气流的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有时,我们会落到林子里,有时,我们会落到大海上,也有时会落到大路边,被好奇的孩子捡起来,发现不好玩又扔掉。说得这里,我又开始激动了,哈哈……没想到这次还能回来,好开心!

瞧瞧,我们的“大哥”已经等不及了,要自己来给大家介绍,下面我把时间交给大哥。

某雷达:嗨!大家好,我叫“L波段二次测风雷达”,是探空气球和探空仪的大哥。首先,大家看我的外表是不是很酷,我的功能主要是两个,一是跟踪定位“老二”探空气球“老三”探空仪;二是接收“老三”探空仪传回来的气象数据并传给值班室内的电脑。“老三”身上有无线电回答器,我在地面向回答器发出“询问信号”,回答器就对应的发回“回答信号”。根据每一对询问与回答信号的来向,就可以测定每一瞬间它们在高空的位置,即它们离我的直线距离、方位角、仰角,值班室的电脑就可以根据这些数据推算出风向和风速了。“老三”探空仪通过无线电信号传回的温度、湿度、气压等数据也被我接收后传到值班室电脑,供工作人员处理。

哈哈,怎么样,我厉害吧。其实,整个探测过程,都需要我们兄弟三人通力合作。我的两个“好兄弟”就像把脉空中风云的“医者”,我就像一个听诊器,负责“诊听”它们的把脉情况。

哦,对了,忘了介绍最最重要的探空工作人员了,大家有必要了解一下。每次完成高空探测任务,是需要3名工作人员协同完成的。首先1人负责对“L波段二次测风雷达”,也就是我进行操作,主要是开关机、状态检查、建立我和“老三”探空仪的连接以及数据接收、处理等工作。另外2人负责给“老二”探空气球充灌氢气,并将“老三”探空仪绑在“老二”探空气球下面。当然,还要负责在规定时间将它们施放出去。

探空仪:不愧是大哥,连介绍都这么生动形象,鼓掌!现在,大家对我们兄弟三人了解了吗?点赞哦……



作者 | 仙豪  深空

邮箱 | ourspace0424@163.com


突发 不明物体掉落文昌发射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