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什么是双盲测试?为什么要双盲听?双盲听反映了哪些问题?

2022-01-30 15:44 作者:鬼斧神工119  | 我要投稿

首先,我们还是要理解一下到底什么是双盲测试,以及双盲测试的意义。

双盲中的一个“盲”指的是不让参与实验的受试者知道被评估样品的身份/型号。

双盲中的另一个“盲”是指不让控制实验的研究人员知道被评估样品的身份/型号。

盲听仅仅是让你不知道你正在听的是什么,并没有改变你听声音本身的事实。目的是排除一切非听觉因素的潜在干扰。例如价格、外观、品牌信仰、营销故事、坊间传说等等,以及这些因素进而可能导致的安慰剂效应、买家的懊悔、认知偏差。

更合理的做法是在测试小组中引入未知随机产品。因为有时如果事先知道被测产品包括哪些,那么即便过程是盲听,也可能会试图猜测正在听的产品型号。随机插入未知产品和加入随机分组会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除了常见的ABX双盲听、AB盲听,还有多产品交叉对比盲听以及AA测试等等。

所谓AA测试,是指前后给听音者一模一样的的声源,如果他还能听出一耳朵区别,说明可能所谓的区别不是听出来的而是想象出来的。

盲听到底有多翻车?

我进行过一些真正意义上的音箱盲评,产品中加杂着未知型号。全程由程序控制随机切换。对于其中的一次实验,印象比较深刻。4个音箱中有两款音箱在盲听中打成了平手。然而其中是一个行业内公认的最顶级品牌的产品,另一个则是行业内评价一般的二线品牌产品。评估的还是像线阵列这样绝对专业领域的音箱。所以即便是专业领域,有时所谓的“口碑”和“公认”也未必是事实。

我也进行过一些耳机的盲听测试,采用虚拟耳机,以防止耳罩触感导致听音者识别出正在听的耳机型号。

我可以保证我所参与的盲听测试都是真正意义上的盲听。然而,据我所知,有些公司有些部门按照公司高层的要求需要产品上市前进行盲听,并在盲听中新产品要击败市面上的竞争对手。但是在实际操作时,摆放音箱且负责播放音乐的人,会预先计好顺序并通过短信发送给参加盲听测试的人。这就不是盲听,这就是作弊。

因为该音箱的设计师以及部门主管没有把握在盲听中胜出竞品,实际上迫于成本压力,他们的产品就是不如某个竞争对手的。而如果盲听测试不过,意味着项目进度受影响,甚至可能影响年终绩效考核和年终奖发放。所以舞弊。

专业音频领域和国际大公司尚且如此。更不要说所谓的音响耳机销售、kol测评媒体、发烧大湿以及一些所谓的“资深发烧玩家”。

正如组织和进行过数十年盲听测试的Floyd Toole博士所言:“多年来,在几家知名音频杂志和网络杂志上,我一直在关注主观评价的内容,我惊讶的发现,人们对任何在理性的主观(盲听)或客观测试中都会被归类为严重缺陷的产品,给予了如此多的赞扬。

例如发烧圈经常所谓的“一分钱一分货”。然而在盲听中,耳机的价格与音质仅有微弱关系,一些高价耳机可能还不如一些几百元或者千元的耳机。

音箱也有类似的实验。一些售价十万左右的静电音箱,盲听表现不如一些几千块的落地音箱。



进而是关于类似于功放、耳放、线材、播放器、DAC等电子相关设备的盲听。

ABX双盲听也很容易证实例如发烧线材、高解析度、天价CD机、部分发烧功放、耳放、播放器等音频产品到底有没有所谓的“一耳朵区别”。

我过去做过许多相关内容,也做过主观评价概念讲解、听力测试和听力训练的示范。


然而,大湿们总说数据没用理论没用,要听。可是一到盲听时,到听力测试时,大湿们又是支支吾吾,顾左右而言他,转移话题。甚至干脆造谣人身攻击破口大骂。

盲听的威力是巨大的,因为它不讲情面,它能让假大湿原形毕露,能让一些误入歧途的人认清自己所追求的一些东西是无意义的。但盲听也是真正公平的,能够让真正做出好产品对行业有贡献的人得到尊重。

可以说双盲的人只能代表他自己,代表不了全世界所有人。但如果有些人自己连双盲都不做,却一直声称他天赋异禀能够听出某些玄学器材的区别,那多半确实就是个骗子。

把元宇宙换成发烧,毫无违和感。。。


什么是双盲测试?为什么要双盲听?双盲听反映了哪些问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