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辛丑那年秋
文轩
今年秋天的雨,下的是相当频仍。我依然清晰的记得,那是一个午后,天是阴霾的,心是压抑的。伴随着报站提示音,一辆公交车缓缓地停在了站牌前,后门“嗤——”地一开,一个女生急促地下了公交车,顺手撑开了一柄破旧的墨色雨伞,歪歪斜斜的顶在头顶。她没有迟疑,迈步向南边的小道跑去,地上的积水泛起一圈圈的涟漪,溅湿了她的裤腿,脚跟上的皮靴与地面敲击出一曲“帕迪芙的凝望”,不知是喜是忧……
“是在二楼的会议室吧,我到楼下了,这就上去!”立在办公楼前,她挂掉了电话,脚下一步并作两步,跳上台阶,来到了会议室的门口。里面陆续坐了两三排的人,都身穿制服,见了门口有动静,皆不约而同的回头张望。
“三队的?来,先签字!”一个男人手持手机,见了来人顺手递过去一张表和一根笔。
“好的,谢谢。”她伸手接过笔,一目十行的查阅姓名,而后快速签下一笔潇洒的草书。别疑问,这是她焦急不安时才会干的事。
“今天,把大家叫过来,是对大家进行一场心理疏导,在座的都是各个车队推荐上来的人,请大家用心来听,在日常工作中,能够学以致用………”讲话的是一位身着制服的中年男子,语气很是平和,却有一股坚韧的气息,让你不得不听完话中的内容。
心理学是一门学问,从历史上看,在古老的商朝就有记载:那时候,它被称为巫术。上至人皇下至百姓,每逢大事都要占卜吉凶,随着时间的流逝,衍生出了一脉分支,后经融合与完善,这才有了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心理学。
在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针对于不同的问题,解决的方式不同,必然导致了两种结局。无论是哪种结局,都取决于你当时选择了哪种解决方式。就像“薛定谔的猫”,没开箱之前,谁也无法确定它是生,还是死?至于生死,就是哲学的范畴,这里我们不做概述……彼时,在脑中产生的这串解读并没有让她宣之于口,因为这室内的空气静的能听到了窗外的淅淅沥沥……
台上,讲师还在极力解释着“马斯洛的心理健康十标准”,台下,她的思路也在跟着转变。
其实,换个角度想想也对,年轻嘛!总是会情绪化、遇事欠缺考虑,处事不知变通,跌入陷阱的机率就会偏高。这时候,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就会让小司机们能够正视自己的心态,及时调整,真正做到开篇所说的“学以致用”,她如实道。
课后,讲师留下了她和四个人进行单独谈话,针对“如何调节心理”,她复盘了讲师的课件重点,也一一举例说明,讲师点头表示回答的并没有什么错处。
走出办公楼,她步履轻快,空中的浓云在翻滚,小雨点不约而同的落在她的脚面、肩头,还有头发丝儿上……可这并不影响她此刻的心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山从人面起,月自水中升。一朝青云志,心怀天地风。”辛丑年的秋,是对自我的一次评估;这场雨,是对自我的一次洗礼;这段经历,我将如实记下,这也是为了警示后辈:
心态若改变,态度跟着改变;
态度若改变,习惯跟着改变;
习惯若改变,性格跟着改变;
性格若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
愿读此篇者,能豁然开朗,奔赴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