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作品p13

【凤凰涅槃】 https://b23.tv/v45aAJD
作家作品
●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著名文学家、剧作家、诗人,中国新诗奠基人之一。
是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学者、社会活动家,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 ●主编《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郭沫若全集》38卷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历史学,考古学等领域享有崇高的地位。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 ●1921年出版的诗集《女神》,以强烈的革命精神,鲜明的时代色彩,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豪放的自由诗,开创了“一代诗风”。 ●与成仿吾、郁达夫等发起组织创造社。 ●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等职。 ●诗歌、散文、小说、历史剧、传记文学、评论等著作,另有许多史论、考古论文和译作 ●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恢复》等历史剧《屈原》《蔡文姬》《虎符》等。
文章介绍
●《凤凰涅槃》是《女神》中的代表作,现代诗歌史上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诗篇。写作与1920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 ●“凤凰”,传说中的神鸟,吉祥之物。 ●涅槃,佛教用语,意义是指清凉寂静,众苦永寂;指在肉体死亡的同时精神或灵魂获得永生或再生。 ●凤凰涅槃有着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意味,从而说明经历劫难的梦想与目标更为美丽。 ●郭沫若通过凤凰集体自焚,从烈焰中更生的故事,表达了彻底埋葬旧社会、争取祖国自由解放的思想和诗人对自由,平等,和谐的新社会的无限向往。 ●诗作运用诗剧的形式,分四个部分。 1.序曲 凤凰自焚的时间背景在“除夕”这一辞旧迎新的特定时刻,以“枯槁”、“消歇”的景物象征生命的枯竭,奠定了全诗“哀哀”的氛围。体现了凤凰对古国、对旧生活的哀恋之情,显露了时代的先驱者因袭的重荷之重,也更让人深刻感受到他们非自焚更生不可,这为下文打下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序曲”,诗人以第三人称的笔法展示了凤凰准备自焚的情景。一方面凤凰生活其间的山河“浩茫”、“阴莽”、“凛冽”,醴泉干涸,万物枯槁;另一方面,凤凰却在为自焚而忙碌:在“火光熊熊,香气弥漫”之中,“低昂、悲壮”地“起舞”、“歌唱”,准备经受一次“死”而后生的严峻考验。 这种阴暗中透出亮色、凄凉中显出雄伟的景象有声有色地写出了凤凰涅槃前的悲壮情绪和大无畏的精神。 2.主曲 “凤歌”、“凰歌”和“凤凰同歌”是长诗的第二章,也是全诗的主曲。诗人以第一人称的代言体,使矛盾冲突通过独白的形式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凤歌》是对命运排山倒海,势如破竹般的诅咒,凌厉、粗犷、悲壮,充满着愤激和反抗。“凤”既坚强,又冷静理智。他正视现实,深深地感到旧世界“冷酷”、“黑暗”与“腥秽”。采用屈原《天问》的表达方式对宇宙和人生的奥秘提出了种种疑问,宣告中华民族的更生。不再有屈原当年的无奈,而是充溢着凤凰王者般的神圣、“目空一切”的气魄、打破一切旧套死后再生的勇气与决心 抒情主人公捶胸顿足地叩问天地、大海,但是,天亦好,地亦好,海洋亦好,都没有也不可能回答。表达了先驱者的无助与孤独,突出了旧的世界的腐朽。 诗人从东南西北的空间角度表达的意思是宇宙中四处都是“屠场”、”囚牢”、坟墓”“地狱”没有一块净土;将生活、时代的问题拉阖到一个广博的背景一宇宙来, 气势宏大。从宏观上、整体上揭露和诅咒旧世界,也多少表露了诗人内心一种探求真理而不可得的苦闷。表达了对阴秽与黑暗的旧世界的否定,警示世人:“生在这样个阴秽的世界当中,就是把金刚石的宝刀也会生锈!”旧世界的可怕之处并不仅仅在于它的阴秽腐朽,更在于它有着极其强大的同化力。进一步表现出与这个世界决绝的信念。 在"凰歌”中,将凤凰的处境比作茫茫大海中前不见灯台、后不见海岸的一-叶“孤舟”,孤舟“帆已破,樯已断,楫已飘流,柁已腐烂", 驾驭孤舟的是疲倦的"舟子”。将凤凰"缥缈的浮生”比作"黑夜里的酣梦”,“睡眠当中的一刹那的风烟”。一切旧传统、旧束缚以及自身内一切因袭的影响,被诗人诅咒为“环绕着我们活动着的死尸”,“贯串着我们活动着的死尸”。一系列艺术形象所构成的画面显示出:旧中国黑暗腐朽到了何种程度,人生活在这样的世界已失去了应有价值;烧毁旧中国、旧我,创造新中国、新我,已经刻不容缓 “凰”悲叹“五百年来”生活中的“羞辱”和“污浊”,眼泪“倾泻如瀑”,“淋漓如烛”她深感自己的处境苦痛、险恶,不由得呼天问地:“我们这缥缈的浮生,到底要向哪儿安宿?”探求人生“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究竟在哪里? 她追忆自己青年时代曾有过的“新鲜、甘美、光华、欢爱”。这种对于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光荣传统的缅怀,既是对黑暗腐败的社会现实的有力揭露,更是对未采的热切渴望。 尽管现实“只剩下些悲哀、烦恼、寂寞、衰!败”,尽管凰也有人生如梦的淡淡悲凉,但可贵的是她不悲观、颓丧。在这“涅盘”的庄严时刻,她感到“一切都已去了,一切都要去了”。一场熊熊的圣火,将烧毁旧世界而自己也将得到永生不死。 《凰歌》末段以对逝去了的“年青时候”的追恋反衬现实中的绝望。四个“哪儿去了”的质问,答以七个斩钉截铁的“去了”,义无反顾,坚定决绝。 最后,诗人借助“凰”的歌吟,对身边的宇宙做了总结性的描绘:“环绕”表现空间里充斥死尸,“贯串”突出时间历程中满是死尸。 《凤凰同歌》,表现了凤凰与“身外的一切”、“身内的一切”--旧我分手的坚决果敢的情绪把死亡表现得超凡脱俗,悲壮得令人心神悸动。 3.变奏曲 “群鸟歌”共六节,每一节都是四行;第一句都以“哈哈”开头,口气轻佻,如同小丑,富有讽刺意味;而前三行诗句完全相同,勾勒了“群鸟”共同的幸灾乐祸的卑劣心理 “群鸟”只知道凤凰的“死”,不愿也不可能知道凤凰在火中得到新生,会比以前更加华美。它们对凤凰的嘲笑,就变成了很可笑的自嘲。第四行诗,一语破的,道出了它们各自的个性特点:黩武、专横、狡猾的本质和世故、奴性与驯民的思想。在诗人讽刺的笔触下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它们实际上是在五四运动这一伟大变革到来时依附于帝国主义的军阀.政客、官僚、驯民、奴才和无耻文人。 诗人以鲜明的爱憎、独特的艺术构思,刻画了“群鸟”的反面形象,揭露了它们的灵魂鞭挞了它们的丑态,亦反衬出了凤凰的坚贞华美的高尚品质。 4.高潮曲 “凤凰更生歌”是全诗的高潮。包括“鸡鸣”和“凤凰和鸣”。“鸡鸣”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一唱雄鸡天下白”,“鸡鸣”宣告新的光明的到来,新的“宇宙”、“凤凰”的诞生,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片生机盎然、万象更新的景象。这是“凤凰和鸣”的典型环境,亦是诗人心目中经过五四革命烈火洗礼后的中华民族的形象体现。新生的“凤凰”,尽情地“翱翔”、“欢唱”。“凤凰和鸣”中的每一节诗都排比重叠回环反复;诗句简短有力,节奏轻快,欢乐的圆舞曲。饱含激情地赞扬了烈火中更生的“凤凰”比以前更为华美。 全诗在一切都十分和谐和光彩夺目的景象中,在凤凰翩翩起舞、引吭高歌的喜剧氛围中结束。
反复地咏唱:“一切的一,更生了。”“一的一切,更生了。
“一切的一”是指众生推至个人”,“一的一切是指个人遍及众生,即凤凰与众生融为一体,我和你、他,都融为一体,统统更生了。 “一切的一”也指万类推至个体,“一的一切”也指个体遍及万类,即无论在何种美好的境界里,都有着我存在,而我身上也具备着“所有新鲜、净朗、华美、芬芳、热诚、挚爱“至真、至善、至美”的情操 《凤凰涅檠》的结局,
光明的中国代替黑暗的中国,美好的事物经过烈火的锻炼更加美好。
●分析诗篇表现的爱国激情,反抗叛逆创造精神及其所体现的五四时代的精神。 1.诗歌借凤凰“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亡的古老传说,表现了强烈的爱国激情和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2.凤凰形象壮美而崇高。
凤凰严厉斥责庸俗猥琐的一群“凡鸟”,热烈向往新鲜、净朗、华美、芬芳的新世界,体现了彻底颠覆旧世界的战斗精神和乐观主义气概。
表达了“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彻底破坏旧事物、创造现世光明的进步社会理想。“凤凰”是民族和祖国的象征。《凤凰涅槃》是民族觉醒的诗的宣言。
●《凤凰涅槃》的思想内涵与“五四”时代精神:最集中体现了“五四”时期热情奔放的火山爆发般的爱国激情和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即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破旧立新的革命气魄和乐观主义精神,是民族觉醒的诗的宣言。 ●认识五四时代精神。 1919 年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发起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狂飙式的五四运动。 这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更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 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孕育了民主、科学、爱国、战斗的伟大精神。 展现了中国人民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觉醒和革命精神,形成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起点; 展现了中国人民彻底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文化的自省意识,学习借鉴西方一切先进文化成果的开放勇气,开创中国空前的以民主科学、自由为显著特征的精神文化现代化繁荣的新局面,开启中国全面推进现代化历史进程的新时代; 五四运动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起点。 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提供的历史经验,所开创的革命传统是值得继承和发扬的。 《凤凰涅槃》是郭沫若《女神》中最具特色的代表作之一,初稿写于1920年1月。 中国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影响下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狂澜巨流摧枯拉朽般地猛烈地冲击着旧中国的污泥浊水。 郭沫若是“五四”时代最早感受到历史转型七祖国新生、民族觉醒的时代气息的诗人,《凤凰涅槃》是一首时代的颂歌。诗人把祖国比喻成凤凰,借助于对凤凰传说的改造与新阐述,宣告民族在“死灰中更生”的新时代已经到来。 (1)诗歌的爱国激情是通过凤凰形象来抒发的。 凤凰表现了对旧中国的控诉、诅咒和彻底决裂的感情;体现了对新的人生、未来祖国的热烈追求和由衷赞美。 凤凰形象是诗人自我抒情的形象,也是祖国的形象,是诗人形象与祖国形象的溶合。 诗人将自己的爱国激情融入进凤凰形象,融入到改造旧中国革命激情和建设新中国的伟大理想之中。 (2)《凤凰涅盘》强烈地体现了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精神,即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神、呼唤民主、科学,大胆创新的个性解放精神。 (3)充满对黑暗旧社会的深恶痛绝,那是“脓血污秽着的屠场"、"群魔跳梁着的地狱"。为了寻求新生,凤凰集香木自焚。焚烧了旧我,获得了"净朗"、"华美"、"自由"的再生,表现了诗人对新的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新生的积极创造精神。 (4)诗人歌颂富有叛逆精神的自我形象,表现与万物相结合的自我力量,“我们便是他,他们便是我!”。 体现了五四时代个性解放的鲜明要求。 ●分析凤凰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诗人笔下的凤凰形象壮美而崇高。“凤”的歌象征男性的歌,狂飙突进式地否定旧世界的一切;“凰”的歌象征女性的歌,在悲怆中大胆扬弃因袭的旧我,实现自我生命的更新
预示着旧中国和民族振兴新时期的到来
●分析诗篇的浪漫主义特色
1,想象瑰奇,色彩明丽,浪漫主义特色。
2,把宇宙万物和自我融汇在一起,造成一种万物同源、和谐一致的境界,表现诗人与祖国人民融合为一的愿望,具有浓厚的泛神论色彩。
3,在形式上,打破旧诗格律的镣铐,借鉴西方近代自由体诗,形式自由奔放,实现诗体的大解放。 4,
大量采用设问、排比、反复的手法
,诗情获得了酣畅的表达,又做到了节奏明快,适于朗诵。 ●理解诗篇所表现出来的泛神论色彩。 泛神论思想是一种哲学思想。就是“本体即神,神即自然”,神不是在自然之外,而是在自然本身,在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中。 它在十六、七世纪曾起过积极的历史作用,对僵死的封建神学和宗教唯心论起过有力的冲击作用。郭沫若将泛神论内容概括为“泛神就是无神。一切的自然只是神的表现”,“我即是神,一切自然都是自我的表现”。 1.诗人在泛神论的思想基础上,把宇宙万物和自我融会在一起,寄寓了他的理想,表现了诗人与祖国人民融合为一的愿望,特别在凤凰获得更生以后,欢乐的唱了五段相似欢乐的歌。 2.“一”指泛神论哲学中单一的本体,“一切指宇宙万物。“一切的一”,指表现为万物的本体。“一的一切”,指由本体演化的万物,这是郭沫若对泛神论思想的独特表达方式。 3.表现自我同宇宙万物的融汇,这是泛神论思想在诗中的艺术体现,是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的生动反映。 ●理解本诗的自由体形式及其意义。 1.《凤凰涅槃》在形式上冲破旧格律、旧程式、旧传统和新“套子”的束缚,实现了诗体的大解放,形式自由奔放; 2.诗的划分、诗行的长短,服从思想感情的自然流泻,没有固定的行数和字数; 3.压韵自由,做到“大体压韵”; 4.大量采用设问、排比、反复、迭句和对偶的手法; 5.采用了诗剧的形式。 6.浪漫主义以直抒胸臆为主要表达方式,《凤凰涅槃》语言夸张,色彩绚丽、音调高昂、旋律急促、直抒胸臆,全诗显出了浓烈的浪漫主义抒情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