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谱!这玩意儿是怎么出现在教科书里的?【杰视帮】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时隔十几二十年,你可能记不住这段文字了,但看到这张配图,你一定能回忆起在六年级上学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少年闰土》的课文。

虽然我们儿时的美术课,通常是和体育课一样,基本都被语数英老师轮番“借”走了,虽然我们没有多少系统性地提笔画画的机会...
但是,多亏早年教材中那些精美的插画配图,潜移默化地给我们从小就打下了相当不错的审美底子。
挑山工、让我们荡起双桨、飞夺泸定桥、狼牙山五壮士...




即使隔了这么多年,看到这些插图,也能说出他们的名字。

毕竟是最直接面向祖国花朵的图片,自然都是充满活力,充满朝气的内容。
本应该是这样。
但前几天刷屏的热搜、60万+的讨论、超20亿的阅读把这种“本应如此”打碎得一干二净。


整个事件大家应该都很清楚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简称“人教社”)出版的小学数学教材内插画很“奇怪”,引发争议。

算了,不装了。
不是奇怪,是离谱,不是引发争议,是引发群愤。

这不是多元化与绘画水准上的问题,更不要试图用审美多元这类词语来解释,说它离谱都说轻了。
是真特么离谱。
眼神斜视、眼距过宽、鼻梁塌扁、嘴巴半开、皮笑肉不笑...有人管这叫审美多元还是技法过低?


奇怪的兔女郎造型、莫名的星条旗服饰、小学生脚踝处的纹身...有人管这叫审美多元还是技法过低?



直到这里,有些“公正”的人都可以说是大家太敏感、审美需要多元、不能上纲上线,那再来看看这些图:


这种疑似的绘制,这叫技法水平有问题?

还有这些猥琐的行为,这叫审美多元?


这些成年人看了都会引起不适的内容,让刚开始培养审美与人生观的小学生们看,是为了培养多元审美?

最开始看到这个话题,抱着善意的想法,是不是又是层层外包导致翻车的设计事件,但随着深扒,才发现大概远不止这样。

早在2014年的时候,就有老师发现了这个现象,并向相关部门反应。
但当时没有引起广泛关注,所以仿佛很“自然”地石沉大海了。

伴随20+亿的阅读,人民教育出版社终于作出了回应,表示将重新绘制封面和部分插图。

也有媒体说,教材局目前已经介入调查人教版数学教材了。


事情发展到现在,网上有大片的讨论,出格的不出格的都有了,不过还是那句话,吃瓜看个乐呵,在官方结果出来之前,不要轻易把网络言论当真。

在这里,我们不展开谈太多,因为实在会忍不住爆粗口。
我们只集中到设计层面“浅谈”一下。
事情发酵后,不仅是对人教出版社审查的质疑,负责设计这套人教版教材的工作室,也很快被扒了出来。
负责人吴勇,清华美院毕业,2018年第九届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评委,国际平面设计联盟(AGI)会员,中国出版协会书籍装帧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平面设计艺术委员会委员,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硕导。
曾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艺术顾问,中国青年出版社美编室副主任等职。
多么漂亮的履历,这名号打出去杰克都自愧不如。

再深扒才发现,其名下的吴勇工作室,是1998年从中青社离开后成立,就他光杆司令一人。
但是,这位多年做社里日常工作的螺丝钉,在98年一成立公司,就立刻被国际大佬们一起吹捧,承接的都是国际级的宣传。
一年之内,这个只有一个人的公司,拿到了瑞士诺华公司,英国皇家芭蕾舞团,美国波士顿交响乐团,联合国儿童基金的大单,还成为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顾问。
题外话,所谓的吴勇设计工作室,天眼查表示,查无此公司。

我们不谈别的,同位设计师和艺术从业者,看了他一年从默默无名到国际知名的经历,你相信吗?
或许,万里挑一的天才在被伯乐相中的时候,可以有这样的成就,但我想,这种天才一定不会画出这样的东西。
同为视觉艺术从业者,我们都知道设计这条路有多难。
技法的顶尖、审美的超前,这都只是一个设计师想要独立创业成功最基本的东西,一旦从设计走上创业,还有人脉、商业、渠道、包装...
即使准备再充分,即使在互联网信息传播如此快速的现在,这也绝非一朝一夕一年就能功成名就的事情。
拿我们来说,在杰克的带领下,杰视帮已经走到了第7年,从两三人的搭伙,到现在近100人的小有规模,我们增大了规模,拓展了业务,接触到了更多一线的项目,这离不开杰视帮粉丝朋友们的支持与我们这么多小伙伴一起日夜的努力奋斗。

但即使这样,也离所谓动辄国际大单相距甚远。
所以,在1998年,仅一年之内从默默无名到承接大量国际一线资源,这剧情,爽文小说都不敢这么写。
这是对所有兢兢业业、努力打拼设计师们的一种侮辱。
看看他在几年前在站酷分享的作品与自我的评价,只希望这件事不要热度过了就石沉大海,希望能做到真正的彻查。

不要让真正努力的设计师们被歪门邪道遮住了光芒,不要让还在奋斗前进的设计师失去了希望。


多元审美的前提是基本审美的培养,在像一张白纸的阶段,就需要正确积极的引导,作为小学生必读的教科书,是孩子们认知雏形的形成关键。

截至目前,国家教育部已经出面,我们相信这件事情一定会有一个满意的结果。

对于这件事,强忍着没有附带过多主观的评(ma)论(ma)评(lie)价(lie),舞台交给大家,在评论区说出你们的想法。
虽然人微言轻,但也一定能被看到。
设计是一种自由而美好的浪漫,不该成为有心之人的工具。
希望现在的孩子们还能看到和当年一样有美感、有力量、有深度的插图,也希望祖国的花朵们都能接受到更阳光更好的审美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