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唐宋词十七讲》 叶嘉莹/著——第三讲 冯延巳
特点一:
在韦庄的基础上,去除了情事的局限,既有直接的感动,又有丰富的感发的联想。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闲情”:闲暇时无端涌上心头的感情。
例:
“高山有崖,林木有枝。忧来无方,人莫之知。”(曹丕)
“锦瑟无端五十弦”(李商隐)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李商隐)
特点二:
盘旋沉郁
第一层:笔法盘旋转折
1.一句之中,三种层次,盘旋转折——
闲情:主要内容
闲情抛掷久:长时间的努力
谁道闲情抛掷久:努力了但没有成功
2.“惆怅还依旧”:呼应上文
第二层:口吻盘旋沉郁,富有悲剧色彩
评价(王国维《人间词话》)
“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与中后二主词皆在《花间》范围之外。”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在痛苦之中执着不放弃的悲剧精神,“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日日花前”:花易逝,一天之内就有大变化。
例:“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杜甫)
“长病酒”:珍重眼前的花,不惜病酒。
“不辞”:执着的在苦难之中挣扎的精神。
“镜里”:自觉与反醒,清醒地认识到代价。
“朱颜瘦”:挣扎奋斗的代价。
“不辞镜里朱颜瘦”:即使知道挣扎奋斗的代价也不愿放弃。
——原因
1.身世:
“鞠躬尽瘁,具见开济老臣怀抱”(饶宗颐《人间词话平议》)
冯延巳身居宰相之位,与南唐王室关系密切,不可避免地与注定灭亡的国家同命运,因而“俯仰身世,所怀万端”。
2.写法:
“缪悠其辞,若显若晦,……其旨隐,其词微,类劳人思妇、羁臣屏子,郁伊怆怳之所为。”(冯熙《阳春集•序》)
缪:荒谬,不真切。
悠:悠远。
若显:好像可以看出意思,有一种情感的本质。
若隐:大半比兴,没有明白地说。
屏子:“屏”同“摒”,被家里不要的孩子。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河畔青芜堤上柳”:春景,呼应“每到春来”。过片,承上启下。
承上:比,用年年生长的青草写愁的浓密不能断绝。
启下:兴。由青草杨柳联想到新愁。
“新愁”:呼应“闲情”、“惆怅还依旧”,无法抛掷又回来了的惆怅。
“何事年年有”:挣扎与疑问,体现悲剧性格。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小桥”:没有屏障与保护,孤悬于河水之上,因此才有满袖寒风。
四面的寒冷,传达冯延巳惯用的感情:隔绝与孤寂。
例:
“独立小桥风满袖”
“楼上春山寒四面”
“风入罗衣贴体寒”
“满”:非常有力地显示了风的侵袭。
“平林新月人归后”:月亮升上远处的丛林,行人都已经回家的时候。强调了“独立”之久。
评价:
1.承上(温韦)启下(南唐二主、欧晏),“正变之枢纽,短长之流别”,关键性人物,演进的枢纽
——仍是伤春怨别的五代风格,但因为自身修养、品格、感情的特殊,因而“堂庑特大”,成就了一种深挚的感情的意境。
2.“冯正中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
“深”:感情的深挚,执着不放弃。
“直须看尽洛阳花,始共春风容易别”(欧阳修)
“俊”:秀逸的才气,悠远绵长的感发意味,景色之中引起的兴发。
——抛球乐·逐胜归来雨未晴
逐胜归来雨未晴,楼前风重草烟轻。谷莺语软花边过,水调声长醉里听。款举金觥劝,谁是当筵最有情。
【逐胜归来雨未晴,楼前风重草烟轻】
“逐胜”:游春赏花之胜。
“雨未晴”:暗示是在有雨的时候逐胜的。
“莫避春阴上马迟,春来未有不阴时”(辛弃疾)
“楼前风重草烟轻”:雨后慢慢加强的风将楼前草上的烟霭吹散。
“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
——天光云影、草色烟光的变化对冯延巳的内心都有一种触引。
【谷莺语软花边过,水调声长醉里听】
——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谷莺语软花边过”:大自然的美好。
“谷莺”:出谷的黄莺。
“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诗经•小雅•伐木》)
“水调声长醉里听”:赏心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