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深度洛阳游第239篇 愈挫愈勇的韩愈

2023-06-07 06:24 作者:索易记录  | 我要投稿


韩湘子是民间故事道教“八仙”之一。据传,韩湘子是唐朝韩愈的侄孙子。韩湘子出生于河南孟县韩家,他自幼丧父母,叔祖父韩愈将其培养成人,希望他能走上仕途。但韩湘子生性放荡不拘,不好读书,只好饮酒、赌博。韩湘子在二十岁时回河南老家探亲的时候,拜吕洞宾为师学道,倾慕山川之趣而一去不返,音讯全无。二十多年后,忽然穿着破衣烂衫回到长安,试图说服位高权重的叔叔韩愈进行修炼。

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就是祭奠韩湘子父亲韩老成的。韩老成(?-803年),韩愈的侄子,在族中排行第十二。韩老成育有二子,长韩湘,次韩滂。韩愈不满百天,母亲去世,三岁时,父亲韩仲卿便逝世。此后,他由年长自己三十岁的亲哥亲嫂抚养。韩愈兄弟三人,长兄韩会。二兄韩介生有二子,一名百川,一名老成。韩会一直都没有子嗣,因此,韩介将二儿子韩老成过继给大哥韩会抚养。韩愈二哥韩介,曾任率府(太子属官)参军,大约在韩愈尚不记事的时侯就去世了。韩老成与韩愈一起被韩会夫妇抚养,论辈分,韩愈是韩老成的叔叔;但论年纪,韩愈只比韩老成大2岁。韩老成与韩愈两人自幼相守,共历患难,因此感情特别深厚,如兄弟手足之情。韩愈在《祭十二郎文》曰:“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

韩愈十岁那年,大哥韩会受宰相元载牵连,被远贬韶州刺史,结果抵任后不足两年,便忧愤过度而亡。至此,韩愈骨肉至亲凋丧殆尽。唯一能相依为命的就剩嫂子郑氏和侄子韩老成了。其嫂指着韩愈,不无凄楚地说:老韩家的香火,可就剩你俩了呀!。寡嫂孤侄万里跋涉,历尽劫难,好不容易扶柩返河阳后,想依靠河南老家祖上的一点田产过活,无奈遇到中原战火。唐德宗李适,发动削藩战争,致使唐朝的众多实力派藩镇接连造反。这场反叛称“二帝四王之乱”,百姓流离失所。

为了躲避这场战乱,韩愈的嫂子郑氏带着韩愈和韩老成,一路向南,逃难来到了安徽宣城。寄居宣城后,韩愈终于过了四五年相对安定的生活。在宣城,韩愈努力钻研六经,对三代两汉的古文有了特别浓厚的兴趣,尤其喜爱司马相如、董仲舒、司马迁、杨雄的文章。韩愈自述“愈也布衣之士也。生七岁而读书,十三而能文,二十五而擢第于春宫,以文名于四方,前古之兴亡,未尝不经于心也;当世之得失,未尝不留与意也”《与凤翔邢尚书书》。

为国效力、再振家业。贞元二年(786),19岁的韩愈辞别家人,开启了长安逐梦之旅。韩愈很快被现实打得鼻青脸肿。先是科举应试,一试而败,再试再败,三试三败……直到第四次才终于转运,碰上了同为古文爱好者的主考官,金榜题名,扬眉吐气。此时,韩愈还得参加吏部考试才能做官。韩愈吏部考试继续三连败。此时的韩愈在长安逗留了八、九年,无官无职,举目无亲,连最低限度的生活都难以维持。为谋生计,韩愈被迫离开长安,韩愈曾两入幕府为地方节度使担任掌书记,做些捉刀代笔的文职工作。六年后,韩愈才终于通过吏部筛选,重返长安,任职四门博士(类似大学讲师)。此后,韩愈在官场时沉时浮,磕磕绊绊多年。

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宪宗派使者前往凤翔迎佛骨。据《旧唐书·韩愈传》记载:“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伽牟尼指骨一节,……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泰。”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平民百姓中,也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韩愈素不喜佛,认为寺院林立,大批僧尼游手好闲,“不耕而食,不织而衣”。佛家僧众不仅不事生产还不纳税,严重影响了朝廷的财政收入。大大增加了人民的负担。韩愈毅然上《论佛骨表》极力劝谏。宪宗览奏后大怒,要用极刑处死韩愈。裴度、崔群乃至皇亲国戚们为其说情,宪宗将韩愈贬为岭南潮州刺史。韩愈到潮阳后,仍上奏为自己辩白,认为供奉佛骨实在荒唐,要求将佛骨烧毁,不能让天下人被佛骨误导。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韩愈陵园位于河南省孟州市城西6公里韩庄村北半岭坡上,砖石围墙,翠柏蓊郁。韩愈陵园始建于公元825年(宝历元年)。墓冢高10余米,冢前建有祠堂,明代建筑,三进院落,韩愈雕像坐于祠中。计有飨堂三间,门房三间。祠内共有石碑13通,记载有韩愈生平事迹等。墓前院内有古柏两株,相传为唐代栽植,有清乾隆年间孟县知县仇汝瑚碑记:“唐柏双奇”,左株高5丈,围1.2丈;右株高4丈,围1.1丈。


索易带你刨根问鼎,聊聊洛阳那些事。每天行走在数千年历史的河洛大地,不经意间,一个石器,一点兽骨,一团青铜,一块秦砖,一片汉瓦,一棵古树,一座石桥,或者一条老街,都是一段历史,一个优美的故事。为此,我用文字和照片、视频留住每一个瞬间。深度洛阳游之系列照片、视频和文字,均为本人原创。欢迎浏览、提供线索并提出建议。深度洛阳游第239篇 愈挫愈勇的韩愈。

深度洛阳游第239篇 愈挫愈勇的韩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