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深度洛阳游第236篇 河清口渡河处

2023-06-07 06:23 作者:索易记录  | 我要投稿


小浪底水利枢纽因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小浪底村得名,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处,控制流域面积69.42万平方公里。小浪底水利枢纽地跨洛阳、三门峡、济源三市。黄河小浪底大坝地跨黄河南北两岸,南岸为崤山的东北余支,北岸有太行山和王屋山,西接汾、渭盆地,东临华北平原。黄河小浪底大坝下游三公里左右就是今天介绍的河清口渡河处。

河清口渡河处位于山岚深锁的黄河两岸,南岸为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河清村,北岸为河南省济源市泰山村。丘壑重峦起伏,道道绵延起伏的崇山峻岭,逶迤着自西向东缓缓下降。河清口渡河处就静静的卧伏于黄河两侧的硖石山、黄花峰、官帽山等脚下。河清口是黄河上南北交往的重要渡口,更是朝代更替,兵来将往,征伐排阖的军事要塞。唐·薛逢《九日曲池游眺》:“陌上秋风动酒旗,江头丝竹竞相追。正当海晏河清日,便是修文偃武时。“海晏河清”常寓意天下太平。千百年来在河清留下了浩若星空的熣灿。魏文帝曹丕登上硖石峰,面对黄河滔滔,遂畅吟“曜灵忽西迈,炎烛继望舒。翌日浮黄河,长驱旋邺都”,这位帝王驰骋神州,纵横天下的身段跃然纸上。宋代著名的词人晏殊留下了“一把藕丝牵不断。红日晚。回头欲去心撩乱”的缠绵。

1937年11月,侵华日军占领了黄河北岸安阳、新乡等地。1938年初,侵华日军继续攻占黄河北岸的焦作、博爱、沁阳、温县、济源、孟州等地。千里黄河南北两岸形成对峙局面,日本侵略军控制了北岸沿线,国民党中央军守防南岸。直到1945年8月21日日本侵略军向中方投降。

为了加强对敌后抗日革命根据地的领导,党中央提出要保护好黄河上的交通畅通无阻。杜八联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保证黄河上的交通不能中断,付出了血的代价。杜八联就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济源市坡头镇境内,沿黄河北岸的蓼坞村(包括桐树岭)、桥沟村、泰山村(包括槐树庄)、杨大庄毛岑村(包括清涧)、马住村(包括连地)、留庄村(包括佛涧)、杜年庄(包括马场、蒋庄、苇园、校庄)等八个行政村组成的联防组织。

泰山村的东山岭上,有一座古老寺庙,据庙内碑记载,寺庙建于西汉地节年间。在泰山庙,从民国初期就设有私塾小学,多属富家子弟在这里上学。1924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里就有人开始传播新文化,新思想和苏联十月革命等活动。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党派杨柏生同志从北平返乡担任十六校长开展抗日救亡运动。随后上级党组织又派共产党员路佩文、刑肖天、苗田丰、赵守元等先后到十六完小教书。1937年11月中共济源县委正式成立。时局的突变,济源县委迁到十六完小内办公,并随即成立杜八联区委。从此以后,抗日十六完小就成了领导济源人民武装抗日的中心。

杜八联的历史性贡献是众志成城筑牢红色交通线。杜八联所辖的河清、蓼坞渡口是千里河防上正常开航并由党组织掌控的渡口,是南下中原,北上晋陕的交通要塞。。杜八联牢牢控制着河清、蓼坞渡口。抗战时期,这里护送渡河的干部就达200多人。是一条“摧不垮,打不掉”的地下交通线。1944年9月,“豫西抗日先遣支队”途经杜八联渡口时,在渡河先遣队的统一指挥下,杜八联组织100名民兵,80名水手,四艘摆渡大船,护送皮定钧、徐子荣领导的大军1700余人顺利渡过黄河。陈赓、谢富治兵团,王震兵团在济源境内强渡黄河中,杜八联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大军开辟豫西战场立下了不朽的功绩。1947年1月1日,被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表彰为"河防坚强堡垒"。



索易带你刨根问鼎,聊聊洛阳那些事。每天行走在数千年历史的河洛大地,不经意间,一个石器,一点兽骨,一团青铜,一块秦砖,一片汉瓦,一棵古树,一座石桥,或者一条老街,都是一段历史,一个优美的故事。为此,我用文字和照片、视频留住每一个瞬间。深度洛阳游之系列照片、视频和文字,均为本人原创。欢迎浏览、提供线索并提出建议。深度洛阳游第236篇 河清口渡河处。


深度洛阳游第236篇 河清口渡河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