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汉硕学长:普通二本,三战上外最终调剂上岸
本人大学普通二本,英语师范专业,上大学的时候也比较迷茫,对自己未来的工作也没有啥特别喜欢的职业,专业的老师一直在说,建议同学们考研,因为考上研究生你将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你的眼界会比现在开阔许多。大二的时候,听一位老师说了汉语国际教育这个专业,挺感兴趣的,决定考它!考哪个学校呢,碰巧在追星(张艺兴),他经常去上海做活动,录综艺,当时想想,那就定一个上海的学校吧。
从大四到毕业,三年的时间,都在追逐上外梦,失败总比成功多,最后一次站在最接近上外的地方,我还是不幸被刷,最后选择了调剂,年龄已经比同届大了很多了,考不动了,失败的原因,年年都有不一样的。看了那么多成功贴,你是不是觉得学长学姐们叮嘱的学习方法都也其实差不多,那不妨来看看我的失败贴,避免踩雷,少走弯路。如果青春可以重来,我大概会第一次考研的时候就选择勤思吧,而不是浪费了两年的时间,第三年才来。
这篇文章,是我的三年考研路总结,也是通篇的雷区指南。
首先参考书大致说一下:
专业一:
《现代汉语》(黄廖版)
《现代汉语语法答问》
《语言学纲要》
《201例》《古代汉语》
专业二:
《中国文化要略》
《教育心理学》(冯忠良)
《跨文化交际概论》
《对完汉语教学概论》
《二语习得研究》
一战:2018年,初次考研360+,技术分330+,技术分怎么算的,相信你也在其他经验贴看过了,当然从2021开始不算这种技术分了,总分就是技术分,那就不纠结这个了
这一年考上外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它的政治比重占不到10%,对于我这种不喜欢背政治,喜欢专业课的人来说,上外太对胃口了。平时学习的时间,大家按照自己可以接受的强度来,有的人早上多睡一会一天的学习效率就会很高,所以我觉得也不一定要天天逼着自己早起然后打一上午的瞌睡,当然也不要像我一样睡懒觉。英语平时就是背背单词,做华研的题。下面直接说专业课,我错在了哪。
专业一其实我的大部分基础知识还是挺好的,最起码的110分是肯定得有的,上外要求比较高,所以我觉得很多同学,比如我,与上外一次次失之交臂,就在于怎么拔高,考高分,突破这个瓶颈。
这一年,我败在了粗心,没进复试。其实回头想想,当时的我就算进了复试,也会被刷的吧,因为我对这门课的理解真的好浅显,当时除了那几本专业课书,真什么也不懂。我记得专业二有个大题问的是中华文化的外在特征,是不是很简单,就在文化要略的前几页,而且往年也考过这个题了,但是,我的答案背的特别熟,但是!我把中华文化内在特点和外在特点弄混了!我一字不差地把内在特点写在了试卷上…后来听别人说起来的时候恍然大悟,觉得,就凉了,出来成绩果然凉了。所以说,这种问题上,一定要细心呐!
★所以雷区一:不要像我一样啃哧吭哧背答案,背过了还搞不清楚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一定要细致。
除了这个题,专业课其他题出的也似曾相识,是因为那些题在复试书上,甚至是原题。我总觉得考完初试再去看复试书吧,唉,其实不应该这样的,相关领域的专业书多看几本,对答这种大题太有好处了,复试的书,放在初试试卷上,我不会,只能凭自己的感觉回答,事后看看,说得过去,但不全面,应该多看看复试书的,怪自己太懒,经常想当然地按照一个模式复习,多学一点儿课外的都觉得是亏待了自己。
★所以雷区二:如果你已经把现汉复习了五六遍,就可以去看看复试用的书了,不要再一直嚼那几本书了,上外出的题还是挺有拔高性质的。
二战:2019二战上外,初试成绩305+分,没进复试
是的我的成绩下降了,我当时出来考场,一直到查成绩,没有去想过看看专业课的答案跟我写的有多大差别,因为我已经觉得一定凉的,因为,我压根没怎么在试卷上写东西,因为,我没得写,完全不知道写什么,大题拿过来就蒙了,专业一专业二都是提前半个多小时就发呆了。后来我才发现,我考的这些大题,其实也挺好答,正确答案真的只有两三句话,但是这个题占十分怎么办,我写两三句话,不可能就能拿十分的,所以这种题怎么办?学姐告诉我,多举例。
就像专业一的那种辨析题,有的两个词真的绞尽脑汁就找出来一个区别,正常来说我们最少也得答两点不同点吧,还能分条叙述,如果实在只找到一个不同点,怎么办?一是你可以多论述他们的相同点,另一个可以在论述不同点的时候多多举例子。之前的我以为,词语辨析,就是简略说一下相同,展开说不同,后来问过了学姐才发现,不是的。
★雷区三:遇到没什么可写的大题或者辨析题,当你论述完了理论后,你觉得答案太少了,一定多举例,找相同也行,不要像我一样空着没话说!
这一年还有一个大题我没写上来,是因为我没重视语言学纲要这本书,因为它也没被指定为参考书,但是上外还挺喜欢考这本书的,还有概论上的小题,还有文化要略上的小空,每当我以为我已经把文化这本书背过了的时候,学姐一问,竟然还有好多我没看到的小空,所以每个人认为的重点是不一样的,就算我再看一遍,我还是只复习我认为重要的那几个空,所以平时可以互相找研友或学姐提问一下,总会发现那些你从未注意到的小知识点的。我在专业二上就年年吃同样的亏,感觉我都没学过这句话,可是出考场一看,它竟就在我每天看的这本书上!
★雷区四:一定要找人检测专业二特别是文化要略这一部分,考的太细了,一不留神几个填空题就没了。
三战:2020三战380+分,其他语种方向第28名
政治:我还是一如既往的只在最后两个星期背了四套卷,这一点劝诫学弟学妹们不要像我一样,即使我知道上外今年改革,政治纳入总成绩,不再按照比例了,我依然不想背政治,所以又拖到了最后两个星期,主观题普遍压分严重,还是要好好复习的!尽早开始!政治能多拿一分跟专业课多一分是一样的,每一年我的政治都很拉垮,只是前两次因为算的技术分,没怎么体现出来,今年改革,效果立竿见影。
★雷区五:姐妹们!不要松懈政治,考六十和考七十差很大的!
今年专业课考的挺简单的,如果说不足,我觉得专业二吧,跨文化交际概论这本书,看着挺休闲的,我当小故事看的,结果考了几个填空,我没答上来,又空着了……错失六分
英语:我只看了的考研作文,在视频网站看的视频课,考试的时候都用上了,感觉讲得很好,确实能让整个作文跟原先的层次不一样了。只有大概十个小时的课程,几天就看完了,可以留在冲刺阶段刷一下,做好笔记。
好,目前为止,全是关于初试的血泪史,最后这一年我本有把握考上上外的,没想到复试发挥的超级差,落榜了。想了一下还是想说一下感受。
上外的老师说话都挺温柔的,不要怕,只是今年高分的同学挺多的,复试的问题难度也比往年加大了不少,我听到问题的时候,感觉我没有说出来老师想要的答案,答得不太对,老师也就放弃了,而且复试的时候因为是线上,没有纸笔,我为了打断尴尬的沉默期,我每一个问题都是脱口而出的答案,不敢去停顿,思考,其实我后来反思了一下也挺不对的,这样老师会觉得你不动脑子,不会思考,我觉得可以给自己留一点点沉默的时间去组织答案,不要学我,水平不到位,做不到脱口而出,还硬是乱说,反而直接被打了超低分然后被刷。
后来我调剂了,调剂过程很麻烦需要交很多材料,复试了好几个学校,整天忙于查看调剂系统和准备某个学校的复试,没上一志愿心里多少有点遗憾吧,但我相信我会一直在这个专业领域努力,或许我能在博士阶段回到上外呢?二战失败的时候我哭了一天,觉得人生无望了,一无所成。
但是三战失败后,我本来也是难过的,甚至觉得生活没有意义了,脱产考研没有结果,年龄也上去了,到头来什么也没有,确实非常受打击,但是今年有个小伙伴给我打了一个小时电话,她心态特别好,我听到她的鼓励也没那么难过了,而且我也想明白了,这几年我太执着于考研了,弄得压力大还很孤独。
其实人生并不只有考研这一个活动,不要认为你在这上边跌倒了你就爬不起来了,世界上还有很多美好的事情可以做,只要让自己开心快乐就行,所以如果你也跟我一样考研二战三战N战失败,不要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不要觉得生活没有了乐趣,辜负了所有人。留得青山在 不怕没柴烧,多年以后再回过头看看,最多这只是一个人生中的憾事,不能成为你余生一蹶不振的理由!
加油!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