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无、荒诞、人生无意义,为什么你要读《等待戈多》?

既然有人说起这个话题,我也可以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 我估计世人没有人会和我拥有同样的感受,所以对于生存的意义和前进的方向,也许会使看到的人有所启发吧.
先说结论,并不是为我自己定义,而是我发现我自己是一个不停行走的人,从来不会在原地作停留. 而且,我是一个喜欢冥想的人,我进入冥想的方式不那么复杂,不需要打坐,保持安静,集中精神. 正好相反,无论我吃饭,走路,工作,我的脑中都能浮现冥想画面. 现在我就把画面给你们介绍一下:
我的精神世界,到现在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三十岁之前,那个时候我的精神处于黑暗的洞穴中,我只能摸黑前进,洞穴有无数条歧路,我就在漫长而分不清方向的洞穴中前进. 我对一切事物都懵懵懂懂,不知道一切的意义,不知道未来的目标,会有什么等待着我. 就这么不停前进着.
在现实中,我在不停接触文史哲,从这些作品中,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我的眼中开始浮现光明. 于是我就开始顺着光明,选择正确的洞口进入,最终在三十岁左右走出了洞穴.
不知道有没有人听过冈村孝子的《心の草原》,离开洞穴的我,眼前所展现的就是同样的风景. 眼前是一望无际的齐腰高的草原. 天边的景象,草原上的人们我全都能一览无余. 这个时候也是我的精神世界和现实世界完全重合的时期. 我在现实中打交道的人,同样也会反映在我的精神世界. 我可以清楚的看到每一个人,有的人离我很远,有的人陪我走一段路又分手,有的人迎面走来,只打了一声招呼,有的人从背后追上我,又消失在别的方向. 没有一个人和我完全同行. 他们身上发生的事,我就可以静静地观察,但与我毫无关系. 我是自由的,可以前往任意的地方,我觉得那里有乐子,就会凑过去瞧瞧. 但是有一点是不变的,我一直在走着,从来都不会停下脚步. 我可以慢点走,目标就是向着前方的太阳. 在这个场景,我更加透彻的了解各种事情的意义,生或死,存在或虚无,命运和走向,我的精神在这里得到了最大的自由和舒适感. 虽然在现实中,我的工作非常繁忙,但是我的精神本身是自由的,在内心的草原上可以充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就这样走了六年左右,我的精神世界迎来了第三阶段. 我向着太阳的方向走,阳光逐渐暗淡,脚下的路逐渐越来越窄. 我不知道是什么契机使我变成这样,但是内心中的世界的确变成这样的景象. 我被迷雾包围了,眼前数米内的物体可以看得清清楚楚,这是一条蜿蜒曲折的悬崖小路. 但是外界的事物再也看不到了,曾经到处都是的人我也见不到了. 我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正常的与人交往,但是精神世界上我已经是孤身一人了. 可能是我已经选择了专门为我准备的道路. 这次我的目标是朦胧在远处的亮光,我心里清楚那来自于一座灯塔,我需要走到那里. 这是我唯一知道的事情. 尽管我目前是孤身一人的,可是一点都不觉得孤独,我已经在第二个场景草原中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意义,连这个场景的意义也在慢慢知晓中. 我的心情极为平静,且仍然能继续保持好奇心. 我发现我不再关注迷雾挡住的远处的事物,我开始将注意力刚在眼前的道路上. 在现实中,我也不再关注那些距离窝非常遥远的事物的意义,如生死等,我开始关注每一天,每一步,每一件事情的发生,接触每一个人所带来的感受的意义. 我认为这些意义随着我慢慢的领悟,就可以为我指引出直到灯塔的方向. 而在那里面有什么在等着我,目前还是一无所知. 我既不好奇,也不害怕,就是把它当作一种智慧和探究意义的旅人所必须经过的spot来看待.
目前的我还在这条峭壁上走着,其实想想,也许迷雾中并不一定是深渊,只是无论是什么,都暂时和我没关系了.
戈多是什么?在我看来就像在迷雾背后的事物一样,是一个根本不需要关注的东西. 而等待如果和前进的步伐可以划等号的话,我认为无尽的等待就等于无尽的前进,等待戈多的日子里,没有一天周围的事物不会发生变化,就好像人在生活中,没有一天会给你相同的感受一样. 随着不停的等待(前进),就会逐渐看到目标吧. 到时候不管是戈多还是戈少,全部都能一览无余,可是到那时候,谁也不会再去关注这些了. 而是前往下一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