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父母穷,找工作时听他们的话只会更穷
如果父母穷,找工作时是否听他们的话呢?

刘强东在当下互联网大佬的英雄谱里,他是唯一来自最底层的良家子弟,他是村里第一位考上,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出身贫农跑船家族,他的父亲是撑船的船工,他没有任何平台,更不是富二代。
从1998年创立京东,到2014年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他用16年时间,把中关村的一个零售店,打造成国内500强,排名第29位的京东商业集团。

虽然草根出身,但他凭借着耿直、谦卑、诚信的价值观,勤奋、敢吃苦耐劳、独立自主、锐志革新的自我毁灭精神,成为互联网创业精英里,最具潜力的一匹黑马。
刘强东,他的创业成功是最具普遍、大众化的教科书。

作为副业是职业规划师的我,私信里收到了上千条消息,我仔细地看了每一条,超过半数都是这类问题:“我家是农村的,我快毕业了,我爸妈希望我回县城,找份安稳工作,不同意我去深圳上海北京,我想做互联网,我想做新媒体,可是我怎么解释,他们也不懂我做什么,我该怎么办?”“我毕业时听从了父母的安排,进入国企工作,但这并不是我的兴趣所在,在一天哭八百遍之后,她打电话回家诉苦,但是不被父母理解。“
这是很多应届毕业生,和毕业时听父母的安排,已经工作可是不开心,都在愁的一件事:
就是工作这件事,到底听不听父母的?
人是需要听建议的,但只需要听专业人士的建议。
听父母安排的原因,通常有这4点:
一、不听父母的话,就是不对,或者不孝顺,甚至会觉得自己大逆不道;
二、自己没方向,没目标,知识经验储备不够,只好听父母的;
三、父母过于强势,不管孩子兴趣如何,乐不乐意,逼迫孩子顺从他们的意志;
四、父母是专业人士,能根据市场前景,再结合孩子的兴趣和意愿,父母能给出很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以上四种情况,只有最后一种是比较理智和合理的,其他情形仔细琢磨下来,你不由自主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还真的不能就这么听父母的。”
有件非常残酷的事情我必须告诉你:
在当今时代,并不是年龄大的人,就一定给你所谓的社会经验。
并且,他们自认为的那一套经验,在越发达的城市,越没有用处。
不是说鄙视链,而是非常现实的问题:
如果你的父母穷,他们能教给你的,只能是穷人思维,用这种思维去做事,你只会更穷。

若想让你和你的父母过上好日子,有时候,你需要不听他的话。
这几年“寒门再难出贵子”的理论愈发洗脑,无数人开始慢慢接受这套思想。
我并不同意阶级固化了这套说法。
我们这一代人,正处于最好的时代,有各式各样的方法,能让普通年轻人,实现财务自由和阶级跳跃。
在当今,“寒门出贵子”的案例越来越多。
这些“寒门出贵子”都有共同点:
第一、是父母全面支持他们的决定和做法。
第二、是他们决然不听从父母的安排,果断执行自己的计划。
上一代人中,刘强东就是属于典型的寒门出贵子,顶住全部压力,去实现他的目标,如今,他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国内500强排名第29位的京东商业集团创始人。
在我们这一代,互联网、新媒体依旧是改变个人命运的利器。
马云打造的即将上市的蚂蚁金服务,身价667亿美元成为首富,就说这16000多名员工,据说平均到每个人,都能分到820多万。
网红圈里有:口红一哥李佳琦、微娅、辛巴
他们有了自己的事业,过上了别人眼里的梦想生活,对比刚毕业时的窘迫,他们可以说是实现了自我追求和阶级流动。
如果当时他们听父母的话,会怎样呢?

2017年北京高考状元,熊轩昂的一席话,引起轩然大波,大意是我的父母是知识分子,衣食无忧,寒门再难出贵子。
这是非常残忍的现实,当农村孩子还在为一分两分拼命时,大城市的孩子因为更优秀的教师和教育资源,在短时间内便能理解更高难度的题目,凭实力考出高分。
残忍并不仅限于应试分数,农村孩子拼了命拿下高分时,进入校园后,才是绝望的开始。
农村孩子会发现,大城市孩子除了会考试外,人文艺术上:会音乐、会绘画、会舞蹈,熟练掌握社交、谈判、人际交往、人情世故等愈发重要的软技能,并且对最新锐的产业已经耳濡目染了。

上层阶级的父母,用金钱、资本、权利、人脉为子女打造好未来的路,哪怕上层阶级的父母不参与孩子未来的选择,这群小孩的人生也会更容易成功。
你们想想,在这个时代,是不是穷人家的小孩依然很穷,是不是低收入白领阶层的后代依然多数是小员工,蓝领阶层的后代依然多数是蓝领?
更令人后背冒冷汗的一个事实是:
让这些小孩依旧很穷的根本原因,是那些父母强行打着爱的名义让小孩听他们的话。
不听父母的话,就是不对,或者不孝顺,甚至会觉得自己大逆不道……
这些话,毁掉了多少农村小孩子的人生?
他们本可能依靠自己的实力和才华,在阶级尚未完全固化的最后时代踩上一波红利,在互联网、人工智能、新媒体、短视频和直播带货等风口领域改变自己的人生。
但是,无论他们怎么跟父母解释,他们的父母永远都无法理解这些词汇的意思。
我知道,这些父母们是真的很爱他们的子女,怕他们的孩子吃亏、受骗。
可是,不敢冒险、得过且过、拒绝新兴事物、沉浸在过时的信息里,不就是上一代穷人的根本原因吗?

穷父母们最爱教育子女的话是: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要多,我走过的桥,比你们走的路还要多,我知道的肯定比你多的多。
事实真的是他们知道得多吗?
很不幸,并不是。
父母一辈因为时代背景,生长环境和人生阅历所处的不同,必然带有时代和认知的局限性,包括老师和亲友前辈,都存在这样的认识局限。
他们择业找工作方面,是不是都说公务员比进企业好?体制内比体制外好?去大城市风险太高,压力太大,收入不稳定?还会说你们去所谓的公司工作,根本就是临时工,随时会被开除?
因此在他们印象中那些给人打工,干个体经营都被归类到不务正业,既不体面,又不稳定。
他们并不知道这个时代究竟发生了多么巨大的改变,他们的眼界也只能停留在小镇小城里身边同样不入流的“大佬们”的斗心眼捅刀子,思考赚钱的方式也永远只是找点关系考个公务员、科员、老师、医生。连做个生意、去个公司上个班他们都认为是不入流的。
我们不得不接受这么残忍的一个现实: 穷的父母,再也不能给子女们正确的人生指导,甚至,在三观上,他们也是错误的。
他们给出的建议,只会让子女过得更不好,造成更残酷的恶性循环。

可是,他们依旧是父母,这份爱,是不会改变的。

为未来拼上一把
不管你是为了孝顺父母放弃理想,还是在强势父母压力之下无奈就范,或是把自己的一切交给父母做决定,只为了图省心。
在最终决定前,你一定要扪心自问3个问题:
一、你是否甘心接受他们为你安排好命运?
二、你是否能承担可能因此而带来的未来一生的落寞、无趣甚至痛苦?
三、如果有一天,真的对父母替你做的决定后悔了,你该怎么办?
如果你对上述任何一个问题,在推演后都无法面对和承受。那么就请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吧,在做出决定前多多思考,不要图一时省事,招来日后众多麻烦。
人生嘛,不试试怎么知道不可以呢?

有时候你的承受能力比你想象的好得多。
要有听从内心和直觉的勇气,所以我问她辞职之后心情是怎样的?
她已经辞职,瞬间觉得一身轻松。选工作和找对象有一点很像,勉强是不会幸福的。“虽然父母觉得我太草率放弃这么好的工作,但是我深知在外闯荡这么多年的我已经无法按照她们的意志去生活,我需要活出自己的人生”。
听父母的意见,做自己的决定。穷人的孩子,要顶住所有压力,相信只要坚定内心,坚持自己的选择就可以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去做真正能改变人生的事情。活出自己的精彩,过不将就的人生。
如果你的父母穷,听他们的话,你只会更穷。

结尾用童话大王郑渊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道出的真谛送你:“真正的铁饭碗,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是一辈子走到哪儿都有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