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睿i5 8400,i3 8350K测试,AMD给INTEL的一针鸡血。

在AMD的堆核战略下,intel总算把主流的i3变为四核对应R3四核、R5四核八线程,i5变为六核,i7变为六核十二线程对应R5六核十二线程和R7八核十六线程。这一针鸡血真是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哪么到底这招灵不灵,跟锐龙对比又是孰优孰劣呢?
于是我在首发当天就入手了一颗I5 8400,一颗I3 8350K,一张华擎Z370 K6主板拿来跟以前入手的1600和7500进行对比。后来K6主板翻车了(8400无法睿频)又入了个便宜的技嘉的Z370 HD3P搭配8400,一切总算正常了。
三款主板和CPU的开箱视频。





一、测试平台简介
测试平台,都是比较主流的搭配。内存、显卡、硬盘、电源都使用相同的。R5 1600的数据使用之前测锐龙平台内存敏感性的时候,内存2933频率的数据。intel平台全部使用2400频率。支持超频的1600和8350K都超频测试。

7500,全核心睿频3.6G,单核心3.8G。

1600 超频至3.8G,电压1.31V。

i3 8350K 超频至4.5G 电压1.2V。

8400全核心睿频3.8G,单核心4G(其他核心轻负载的时候可短时间维持3.9G,但轻载短时睿频和单核睿频一样没太大实际意义)。


二、性能测试
3Dmark11 X模式 DX11 1080P测试

3Dmark FSE DX11 2K测试

TS DX12 1080P测试

VRmark orange测试

blue模式压力较大,GPU遇到瓶颈,所以差距较小。

CPUZ跑分,AMD优势项目,跟象棋很类似。

UNIGINE的三款API测试软件,可以测试平台整体性能。



国际象棋,曾经是AMD CPU的优势项目。

X265编码 基准测试

π单线程测试,曾经也是AMD的优势项目,后来··· ··· ···

R11.5/R15渲染测试

MHOL基准测试

生化危机6基准测试

古墓丽影10 DX11和DX12模式测试



GTA5基准测试




三、温度和功耗测试
待机温度和功耗取桌面待机半小时左右的温度,烤机是使用ADIA 64 FPU模式烤机五分钟的温度和功耗。四款CPU均使用盒装自带的原装散热器。锐龙1600温度使用官方工具记录,intel平台使用AIDA64记录。功耗使用功耗仪记录整体平台的功耗。
7500待机,核心温度最高的一个33度

7500烤机,核心温度最高的一个66度

1600待机 36.38度

1600烤机 74.5度。

8400待机 核心温度最高的一个27度

8400烤机 核心温度最高的一个62度

8350K待机,核心温度最高的一个30度

8350K烤机 核心温度最高的一个69度

待机温度和烤机功耗如下。左侧待机,右侧烤机。

四、总结
个人感觉八代本质上就是七代增加规格后的产物,单核性能提升很小,超频体制也没有太大变化,虽然依旧是硅脂U,不过依旧是不极限超频也并不需要太过担心温度问题,即便是开盖,在安全电压内也多超不了多少,intel真的可以说是算计的很准。
在游戏上锐龙1600超3.8G搭配2933频率内存并没有赢过同为六核心且没有超线程的8400默频加2400内存,连7500都能与之一战,如果使用同频内存,差距还会拉大5%左右。不过锐龙平台有着价格和更多的线程优势,在渲染和游戏多开这方面是领先同价位intel产品的。
总的来说,锐龙vs八代酷睿,同核心的情况下锐龙性能比不了酷睿,同价位的情况下锐龙可以依靠更多的线程在游戏多开、视频渲染、游戏直播(CPU编码)这些领域领先intel。在游戏和一般的日常应用方面,同价位还是intel体验更好。
由于AMD逐渐追上intel的步伐,顺便给intel打了一针鸡血,两家同时发力,给了一般消费者更多的选择余地和更高综合性能的产品。确实是最近这些年难得一见的场面,让消费者真的得到了实惠。当然,同时难得一见的场面还有现在的内存价格,堤内损失堤外补,里外里同性能的平台也没便宜多少。还得等内存降价。(欢声笑语中打出了GG)
下面是总结表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