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上海国际设计周·设计说 | 疫情之下,设计师们的思考②

2022-04-19 01:33 作者:上海国际设计周  | 我要投稿


梧桐树下,吴侬软语

浦江两岸,灯火璀璨

是日本作家村松梢风笔下扑朔迷离的魔都

是完全与纽约、巴黎这些都市比肩的魔都

是现代与过往的时空胶囊

充满了都市气息与人文风情

真实而生动,温暖而细腻

......



上一期我们线上专访了深圳市派尚环境艺术设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周静、中国香港环亚联合设计事务所创始人杨志伟、上海思序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王涛3位设计师,了解到他们在疫情下对设计的思考以及如何生活,又带来了怎样的设计灵感与力量。


本期上海国际设计周将继续上一期的话题,对上海璞素文人家居品牌创始人陈燕飞、上海李杜设计创始人李楠、上海则问the one设计创始人卞扬扬设计师进行了专访,让我们一起看看,疫情之下,他们是如何注入新的思考与实践的。




卞扬扬


长物庄sharehouse 创始人
上海则问the one设计 创始人
尖叫设计智囊团成员
爱彼迎合作设计师

设计理念:功能是设计的下限。


代表作:


2


©卞扬扬代表作①《pinkdeco 桃民宿》②《花间堂九华山雾涧》


上海国际设计周:创意思维是打开新世界大门的钥匙,是设计的核心,是设计不可或缺的内容,在疫情居家办公阶段,您是如何进行创作的?
卞扬扬:其实我本身的性格是喜欢自己琢磨事情的人,所以居家办公确实没有给我设计带来很大的影响,反而有了一个很难得可以独立思考的机会。当然,最近趁着在家,也把以前想读的书都打开看看,修炼好内功,才能迎接新的挑战吧。
同时,手上有项目在做,也是对自己设计能力的一种锻炼,少了通勤时间好像给设计的时间可以更多了,设计也可以做的更细致更到位。

上海国际设计周:疫情对设计行业有影响吗?如果没有疫情,或许赛博朋克会成为火爆的未来设计;如果没有疫情,或许极简设计会成为审美;如果没有疫情,我们也许会一往无前,奔向理性至上的高科技时代,但疫情改变了一切,未来变得扑朔迷离,后疫情时代,对于后疫情时代的设计发展方向您有什么看法?


卞扬扬:疫情多少对各行各业都有影响吧,我自己是做文旅项目为主的,原本这是这几年大热的方向,但是由于疫情很多业主都会思考再三,毕竟投资一个文旅项目需要不少钱,本身汇报周期就很久了,如果遇上疫情没有消费者,物业闲置,人员闲置,都是运营成本。

因此我们想要加入老宅新生这个业务板块,城市农村闲置存量较多,有大量的改造要求,同时我本人也是对这个方向很感兴趣,如何通过设计的力量让老宅能够保持原有的特色,但是又符合现代人的居住方式,是我想要做到事情,而不是一味的推翻重做,那些老房子其实都是承载了岁月和记忆。




陈燕飞


知名设计师
璞素文人家居品牌创始人、艺术总监
设计理念: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庄子



©陈燕飞代表作①《云摇椅》②《玄黑茶几》《抱月矮座邀月 凭几》


上海国际设计周:最近过得怎么样?在这段特殊时期,您是如何做到生活与工作的平衡?


陈燕飞:最近这段特殊时期在家隔离,虽然生活物资还能保障,但心情肯定是比较憋屈的,工作就更别提了,基本处在停滞的状态,只能通过写写书法、倒腾一下盆景来缓和一下心态。



上海国际设计周站在一个家具设计师的角度,您觉得疫情会让这个行业发生或即将发生什么显著的变化吗?这些变化会怎样影响您的作品或这个行业?将如何应对这些变化?


陈燕飞:疫情对家居行业肯定有很大影响的,但具体影响有多大我也不知道,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面对变化必须做出改变,不管产品方面还是销售方面都必须做出改变。




李楠


东方卫视 《梦想改造家》特邀设计师

上海李杜设计创始人&设计总监

上海海华设计艺术总监

拥爱设计公益计划理事

设计理念:设计是带着镣铐跳舞,既追逐时尚也要保持内心清醒。



2


1


©李楠代表作①《不庫》壹剧场

上海国际设计周:疫情反复,作为一名设计师,在工作、生活、情绪状态等各方面受到哪些影响?

李楠:此次突如其来的疫情,上海项目暂停,疫情后可能会有项目延期甚至取消,目前不考虑太多,继续做好手头工作,打磨推敲项目细节。


居家隔离的状态与往常生活没有太大区别,工作之余,读书、思考、健身,除此之外,无意中传递了一点正能量——帮助别人,使自己快乐。即便身处鸡飞狗跳的乱世,依然可以用微光照亮周围一隅之地,而点点微光汇聚,将璀璨星河光芒。




►►► Life




上海国际设计周:在您的作品之中,可以看到一种非常纯粹的情感,您自己是如何看待的呢,如何在繁杂的生活中坚守这份纯粹?


李楠:对我来说,不管什么样的项目,设计都伴随着非常强烈与明显的目的性:解决问题。围绕这一目的,设计师需抛开个人喜好、深度挖掘业主方的需求、站在使用者的角度思考,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完成一个有温度与情感的作品。设计的过程,并非是设计师的单向付出,而是一颗心和另一颗心的相互滋养,强调的是一种能量场的交换。


如果作为设计师,忽略业主方、使用者,不去真正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没有深度挖掘他们的精神能量场,事实上你是放弃了与他人做一个深度的能量交换的机会,也就做不出真正有温度、有情感的设计,也没有办法在每一个项目中去累积更多正向的薪火相传的能量。



上海国际设计周可以请您在这段特殊的时期给创作们一些建议吗?


李楠:在生活方式突遇暂停与巨变的特殊时期,我们依然需要保持稳定的情绪,细致入微地观察周边发生的事情,坚持阅读、学习,用作品发问与思考。



*以上设计师顺序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更多设计师精彩,请持续关注下一期!


结语:疫情下的魔都,没了往日的喧嚣,却到处透露着一股“暖意”,在这段非常时期,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守护着这座城市。疫情让我们暂时停下匆匆的脚步,有机会体验慢生活,有时间深入思考,疫情终会过去,静候春暖花开。


上海国际设计周·设计说 | 疫情之下,设计师们的思考②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