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衔接优化问题
换乘衔接设计原则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衔接应围绕其功能来组织与设计,主要的原则有:
1)保证换乘衔接的协调性
换乘衔接的设计要考虑公共交通换乘枢纽内多种交通方式之间的相互协调。协调性 一般包含换乘过程的连续性、客运设施的适应性及客流过程的通畅性。
2)公交换乘的优先性
着重考虑公共交通之间换乘设计的优先性,实现公交衔接步行距离和换乘时间最短, 提高换乘便捷性,从而吸引公交客源,最大效益利用公交资源。
3)换乘的安全集散与自由移动
保证乘客行走区、驻足区不受车辆干扰,提高安全性;避免非换乘人流介入换乘人流活动区域;空间的设置应有利于使步行速度最大化和拥挤最小化。提供紧急情况下的
安全疏散及应急服务通道,在特殊情况下(如火灾时),出入口的数量和宽度就能满足在最短时间内全部疏散最大乘客流量。
4)无障碍设施的设置
“以人为本”的设计,考虑弱势人群的使用,完善无障碍设施的设置。
5)服务综合性
合理利用由枢纽站带来地价增值的宝贵空间,枢纽内综合服务网点,既要方便乘客购物,又不影响人流行进。
非港湾式停靠站指公交车占用行车道停靠,常见的设计模式包括:占用非机动车道 设置的非港湾式停靠站、无非机动车道时利用行人道作停靠站。三块板道路时利用非机 动车道停靠以及三块板道路时利用绿化带作停靠站。非机动车道停靠其设置模式

适用条件 确定停靠站形式要结合道路等级、道路交通条件及公交线路规模等因素。通常普通 换乘流量的公交停靠站对道路环境要求较低,可以设置成非港湾式;从公交运行轨迹角 度,车道数不小于单向 3 车道的道路,已经具备超车条件,在路段上的停靠站可以设置 成非港湾式;出口道停靠站通常设置成非港湾式。
港湾式停靠站 设置形式 港湾式停靠站,即在停靠站断面拓出一条车道提供公交车辆停靠。其设计模式包括: 占用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的港湾式停靠站、占用非机动车道的港湾式停靠站、公交专用 道在机非分隔带左侧时的停靠站、公交专用道在机非分隔带右侧时的停靠站等。

适用条件 由于非港湾式停靠站要占用一条机动车道,对于双向只有四车道的主要道路应设置成港湾式。高换乘流量的公交停靠站通常须设置成港湾式。对于单向只有两车道的道路 考虑到超车需要必须设置为港湾式停靠站。
轨道交通站点与常规公交衔接设计
考虑轨道交通站点与常规地面公交停靠站的四种衔接模式
(1)路边停靠换乘模式常规公交直接在轨道车站所在的路边停靠,常规公交站通过地下通道直接与轨道车 站站厅或站台相连,乘客步行穿过该连接通道换乘轨道交通。

(2)合用站台换乘模式当轨道交通线路在地面上,与常规公交处于同一平面时,就有可能与常规公交站合 用站台,两个侧式站台通过地下通道相联系。这种连接形式可以确保有一个方向换乘条 件很好,方位好,步行距离也很短。如图 4-5 指示了到达站与出发站,给出了换乘路径。

(3)不同平面换乘模式 当轨道交通站点与常规公交处于不同的平面层时,采用回形换乘路径,使常规公交 到达站和轨道交通的出发站布置在同一侧站台;相反,常规公交的出发站与轨道交通的 到达站布置在另一侧站台。这种换乘模式可以就近实现换乘,并保证两股乘客流不产生 干扰。在常规公交线路和车辆较少的站台,即可采用此种回形换乘路径,保持其单向车 流,

(4)多站台换乘模式在繁忙的轨道交通枢纽站,衔接的公交线路较多,进入的公交车辆也较多,若采用 第一种路边停靠模式,容易使停靠点产生交通拥堵。采用以上三种停靠模式沿线分散停 靠,会因停靠站空间限制而造成拥挤,也会给周边道路交通带来阻塞。解决这种问题的 办法为采用集中布局模式(如图 4-7 所示),形成多站台换乘的方式。为避免客流与车 辆的相互干扰,每个站台适宜利用地下通道与轨道交通站台相衔接。当主干道的常规公 交进入换乘枢纽时,设置公交专用车道或者专用通行标志使其优先通行,可以有效减少 主线公交在换乘枢纽上的时间延误。

实例分析—以北京地铁西直门为例
西直门轨道交通站是北京重要的换乘站,也是北京整个交通网络的关键节点。西直
门车站现为轨道交通2、4以及13号线的三条线路换乘枢纽站。西直门换乘站附近共有近
50条公交线路,衔接北京市重要的观光旅游景点以及医院等人流密集、客流吸引量和换
乘流量大的公共设施,繁忙的区域公共交通密切地影响着整个地区的交通网络系统。
西直门换乘站概况
西直门换乘枢纽是综合地铁、公交、铁路等多种交通方式的立体交通枢纽,其中地
铁站每高峰小时客流量达十几万人。常规公交到城铁西直门站通常在道路旁停靠,乘客
主要通过步行穿过地下通道,然后与轨道交通枢纽站衔接,因此西直门枢纽站的常规公交
与地铁换乘属于路边停靠模式。西直门地铁站是常规的四出口型轨道交通站。
A 口(西北口):该进站口是最繁忙的入口,地铁 2 号线、4 号线、13 号线换乘一般都要经过这里,挨着北京北站,很多公共汽车在这里聚集,运载了高峰时期一半多的客
流。该口有 87 路、375 路、438 路、563 路、608 路、632 路等多条公交线路,方便乘客
换乘。
B 口(西南口):该进站口周围公交车站比较少,居民区也很少,所以进站客流也不
多。又因为处在立交桥下,在该口出站的乘客就也不多了。该口主要的公交线路有 7 路、
105 路、111 路。
C 口(东南口):该口与西南口对称,周边衔接的公交车较少,进站客流流量也不多。
因为周围有部分商业建筑的缘故,C 口客流呈现朝夕式。该口主要的公交线路有 7 路、
105 路、111 路、608 路。
D 口(东北口):该口附近设有公交站,周边的建筑多是居民区和医院,人们行走到
达地铁入口的距离较近,因此该进口的客流较大,能占到本站总客流的五分之一左右。
该口有 209 路、563 路、651 路、运通 106 路等多条公交线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