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消费你的焦虑
之前想过进行公众号的写作,了解过一点点写作如何引流,如何起标题。在微信有公众号这个平台以来也一直在关注着少部分博主的动态,因为找工作的原因,更是关注了大量的求职公众号的动态。个人感觉就是,自媒体时代,一篇文章从标题开始就在竞争着眼球。很多公众号会通过夸大一些现象,制造焦虑,从而让你点开看。
当前自媒体时代,人的注意力成为商品,多少人关注,多少人点赞成为流量的标杆,而流量则和金钱利益挂钩。我经常看很多很火的视频和文字制造者,觉得在这个圈子里面是个正反馈的过程,如果你有一篇文章或者是一个视频火了,算法会将你推荐给更多的人,从而吸引更多的粉丝,强者恒强。其实自媒体是这样,很多其他行业也是这样,比如直播,只有头部的人才挣钱,因为头部人已经占据了所有人的眼球。所以自媒体,从传播的角度来看,也不是大众化的运动,因为如果没有足够的关注,你的内容和日记有什么区别?
但是由于是头部人的活动,因此自媒体的很多内容,其实是流水线产品,既然是流水线产品,就必须满足大生产的特点,这个特点就是追求增殖的特点,一个视频或者一则文章,想要点击率高,只需要流水线似的加入某些元素,就可以操控人下意识的点进去,包括一种创意火了,马上就有无数人跟风模仿。
接触过游戏,游戏作为虚拟空间,是可以在其中缓解人的对抗性,但是只是一种止痛药,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短视频,游戏,都是当代奶嘴,让你认识不到虚无的存在,让你产生人生充盈的假象,让你的快乐成为挣钱的工具。
需要多少觉醒的人呢?不需要。需要的是热爱工作的好市民。 人生困顿?刷五分钟抖音就不困了。自媒体是社会多元化发声的体现?有价值的东西像日记一样无人翻阅,大部分的人看热闹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