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人称说历史:孟孙氏再起儒道风云!云李氏三教亚圣重塑正风

孔子逝世之后,仅留下一本《论语》在岁月的时光中发出微弱的光芒。他的门徒们也在收徒教授儒道思想,但是均未得到太大的反响,儒道历经了百年,似乎一直在等待一次更新,让它适应新的时代潮流。
此时鲁国有个附属国叫邹国,鲁国贵族孟孙氏因为逐渐没落,搬离了鲁国,在邹国定居下来。你的父亲激就是孟孙氏的后代,他在娶了你母亲云李氏(史书有记)后,就生下了你。当你出生后,原本就穷苦没落的家庭,需要更多的银钱支撑一家的开支。

你的父亲激一直身体不好,长期的劳累让他难以支撑下去,不就有就卧病在家不起,而你的母亲就得更加卖力的织布,卖给其他贵族,换取银两讨些生活。你的母亲一边带着你,一边在织布机上忙活,你是听着织布机嘈杂的声音长大的。
当你三岁的时候,你的父亲就去世了,你的母亲为了养活你,无奈只能搬到人更多的地方,好做些杂货。等你年纪稍大些,你已经能帮着母亲做些零碎的小活了,你非常开心,却不知道母亲对你的未来出现了担忧。
她还记得你父亲对她的交代,她喜欢你能识字读书,当一个有文化的人,好不辜负孟孙氏贵族的身份。于是你进行了第一次搬家,你已经能记些事情了,当时落脚的新房子离隔壁村的私塾有数里地。

你每次去上学都会经过一大片竖着石碑的古怪地方,有时空地上就会多出一些石块,还有许多人围坐在那块石块旁边,扯着嗓子大声哭喊,嘴里念叨些听不明白的话。你感到好奇,就走近些,再走近些,等听清楚了,也就记牢了。
等回到家中,母亲问你今天上学学了什么,你只不作声,笑着说那些听到的话,你的母亲大惊失色,急忙抱起你往隔壁村的老人家里走,后来才知道你母亲云李氏以为你路过墓地中了邪,结果被告知是因为你好奇模仿了那些失去家人的悲痛呓语罢了。
你的母亲在经过深思熟虑后,觉得还是远离这个后山都是墓地的家。你又搬走了,这次在一个平静的小村落。邻居们都和蔼可亲,早晨时,织布,卖衣,买菜的人多得数不胜数。
你刚搬来不久,一日忽然听见隔壁有嚎叫声传来,你感到好奇就问正在织布的母亲那边在干什么呢?

母亲回答:“那是屠户在宰杀猪呢!”。你年纪尚小,连猪都没见过几次,天真的问道:“那猪杀了干什么呢?”母亲正在织布,忙碌中,随口答道:“当然是给你吃肉肉啊。”
你高兴极了,跑了出去。因为可以吃肉了,你仔细想想肉的滋味大概只有在父亲激在的时候才有过。你回到家后,问到母亲肉在哪时,母亲神色轻微颤动了下,然后又温柔说道:“肉啊,母亲这就去买。”
你看着母亲摸入藏在小木抽屉里的油布包裹,翻找了一番,就去了隔壁屠户家里。当她拎着肉到家时,你能看到母亲那种温柔又心疼的表情(成年之后的你,回忆道这里,大概明白了母亲不愿对孩子实信,以身作则教育了自己应该一诺千金!)
多年不食肉味的你,对于杀猪的屠户有了向往,的确每天都能吃到香喷喷的猪肉,该有多么幸福。于是你又模仿着屠户们杀猪时的动作,用石头磨了把刀具,挥舞着装作杀猪屠户,当你奔跑着跑到母亲面前时,母亲谈了口气,不再说话。

没过多久,你和母亲就又一次搬家了。随着你年龄的增长你大概明白了些什么,对母亲的喜怒也觉察起来。你发现每当你翻书学习时,母亲最是开心,就连织布机的声音也会更清脆一些,于是在新家,你经常搬着小凳子,靠在门口的柱子边缘,摇头晃脑的背书,当阳光从门口照进房内母亲的头上时,你发现她的头发又白了几根。
在那个地方,夏历每月初一都会有官员进入文庙行李跪拜。你感到好奇时都会观摩他们进入文庙的步伐轻重,手中礼仪。有一次你进入文庙时,发现他们祭拜的是一个年老的人。之后,你听人说他是孔夫子,你微微记住,虽然不明白那些人的礼仪意义,但就是觉得面对身前的雕像,觉得是应该的。
你回到家,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以及看来的行为做给母亲看。母亲高兴地落下泪来,对你说:“孩子啊!你能明白我的良苦用心吗?”(孟子长大后认为母亲教会了自己第二个道理,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我们需要先营造善的观念,才能让人为善啊!)
等你年龄稍大一些,便离开父母到远处去求学了。学习对你而言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你对《诗经》《春秋》等书已经能做到背诵了,天天朗诵这些书籍,听老师们的唠叨,你居然有些厌烦起来。

一日,你读书时忽然想见母亲,想看看母亲生活如何?尤其是看到母亲给你的钱币,你脑海里浮现出母亲的容颜,这时你觉得回家去看看母亲了。
当你踏入家门的时候,母亲非常开心,脸上也焕发出和煦的光芒来,她问:“孩子怎么回来了?不读书吗?”
你随口说:“孩子读书都会了,想见见母亲就回来了,孩儿觉得听老师们授课不如多见见母亲,帮帮母亲呢!”
你的母亲听完后,脸色大便,忽然抓起身旁的剪刀,将原来已经织好的布匹,全部剪毁,说:“孩子你的厌学,逃学,就像这布匹被剪刀剪断一样。再好的布匹也会变得一钱不值。”
“孩儿只是想”你委屈地说。
“为娘只想你诚信向学,做事要有恒心,娘辛辛苦苦把布匹织出来,都是为了孩儿你啊!你怎么就不明白呢!”你母亲红着眼,有些落泪。
你万不敢停留了,对母亲告别后,逃命似地奔向学堂。从此听从老师的教导,在不久后你又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位导师。

感谢大家阅读完此篇文章,我是小徐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