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心理学和军事心理学、心理战

2023-02-06 10:41 作者:高音镜面  | 我要投稿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既然是规律,就有变坏的规律也有变好的规律,利用这些规律可以使社会、群体、个人的行为高效开展,趋利避害!

      说到心理健康,人们一般头脑中浮现的是不健康心理。这是一种偏见,不仅存在于一般人中,也普通存在于心理研究者的研究活动中。

       早在1954年马斯洛就指出:心理学这一学科对于消极方面的研究远比对于积极方面的研究成功,它向我们展示了人类的短处。他的缺点、他的短处,但很少谈到他的潜能、他的长处,他的实际愿望或精神高度。好像心理学自愿故步自封,让自己仅限于研究黑暗低劣的一半。”

        



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


  • 正确的认知

  • 良好的情绪

  • 坚强的意志

  • 健康个性心理


       军事心理学:研究现代信息化战争中人的心理活动及其对军事行为影响的学科。现代信息化战争急需一大批心理素质过硬的军事指战员,以便在网络情报战、防化战、细菌战、核遏制、快速战争动员等背景下,不同军事心理强度条件下,打赢信息化战争,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军事心理学相关的领域包含一般心理学(兵员、指战员的选拔、分类、任命)、学习心理学(军事学习、演习和军事训练)、实验心理学(研究军事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及组织心理学等。



      根据不同的兵种,军事心理学又可分为航天与航空心理学(飞行员、宇航员的意志和品德的培训,在失重、超重条件下的心理变化及适应能力)、航海心理学(在航船、潜艇等长期离开陆地情况下的心理变化,解决水下、海上战斗和舰艇操纵中的特有心理学问题)、核心理学(焦虑与恐惧调节、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核威胁、核事故以后的心理救援等)等。



    

心理战:

      指战争或对抗性竞争活动中双方心理上的较量。为取得胜利,双方通常都对对方施加心理刺激和影响。具体方法:渗透分化、伪装欺骗、心理威慑、感情伤害、暗示诱导等。

      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军研究中心副主任方晓志给心理战下了定义:“从目的上看,心理战主要是通过宣传、恐吓、威慑、欺骗、诱惑、诡诈、怀柔以及收买等手段,从精神上瓦解敌方国家和军队,摧毁其作战意志,从而实现不战而胜或战而胜之的目的。”

      战例:

       英国广播公司解密的一份文件,英军在1982年马岛海战中发起心理战:为了扰乱阿根廷军队的军心,英军通过散发传单、播放广播等方式,试图让对方士兵确信阿方终将战败,还不如早早缴械投降。



       《孙子兵法》对心理战的精妙阐述

       中国《孙子兵法》,有很多利用心理战扭转战局形势的典范与理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强调军事情报的作用,"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强调指挥、指战人员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在"计篇"中指出:"兵者,诡道也",用"诡道"诱骗和调动敌人;并注意不为敌人所调动,即所谓"致人而不致于人",使作战的主动权和自由权掌握在己方手中,迫敌处处陷入被动,以便"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



       在《谋攻篇》中说:"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孙子崇尚的理想战争模式"不战而屈人之兵",也是心理战追求的最高境界。


心理学和军事心理学、心理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