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论作品里的元素

2022-12-25 21:49 作者:lorigh  | 我要投稿

挺困难的一件事情是元素的出现远不止作品里有,打个比方说我们使用某种俗语的时候其实就是在做这样的行为,我该去怎么理解可能存在的不同呢?我还不感知不到,所以我默认认为似乎全部都是一样的,毕竟我们都是人,由此,我说的是相同的。

既然是相同的,那我们就可以这样解释,所有出现都是处在同一个范围内的人们对自身风俗与习惯【你也可以直接说是文化,但我更相信这个词在这个时代已经多少奇怪化了】的认同,又由于是认同而可以让我们认同这是一种情意感觉。

有一个能帮助这个说法成立的证据是我们总希望知名前作的角色能出现在续作里,只要世界是相同的,我们所熟悉的人最好就能够再次出现。

会这样是因为人们的行动【我们遇到了某某,我们做了某某)组成了情况,由此每个来观看内容的人都会对身为源头的人们大量感到有趣,也就形成了对他行为、态度、标准的热情,人们用自身的希翼去取悦自身,各种人都趋向去这么做,通过自身对此的感知理解与模仿就形成了交互的群体。

也即,人们使用其他存在所经历的事情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在现代作品里则是使用大众所创造的作品来表达。【前者可以参考中国古代的取经文化,借用事件,不过除了爱把神变成人而形成朝代记事文化的中国外主要表现是传奇,传奇也才是正确的】

然而这种将对外部的感受转移成为一种热情有一个尴尬的问题,该种行为的真正内核其实只是单纯的感知底,只有当我们的感觉存在后才能形成文化,而现代的大众作品则多少都不是真正的经典,他们只是模仿的模仿底。

传奇来源人类对人类行为的反映,来源自能够里面中得到的精神意象,比如,文明意味着遵守某些规范,但我们或多或少都有些不遵守的念想,因此,某些故事里总是会有力量强大到能破坏局面的人,比如生活总是很平静,所以我们想要一些有暴力事件的作品,也就有了杀人案,打架,赤裸的性等等,比如我们像胜过其他人,就有了在古代用某种知识来取笑古人,用天赐能力(只要有个来源就行)来消灭某某。

如今的作品的问题在于,人们创造的来源是自身所经历的,但近式导致的高速文化创造的是给人们想要的,因此,创造的不是创造底所感知到的,而是人们所需要感知到的,换句话说,是用作品去挑选人们,人们也用自身的需求去挑选作品。为此,人们看到一个传奇(一个经典)的时候并不是去体会他,而是去模仿里面的意象,然后再告诉给其他人,可以举一个例子,中国古代的民俗文化里诞生了带有传奇人物的作品,但现在恐怕没人会觉得这是某种文化,哪怕历史上是存在的,比如托塔天王就来源佛教,尽管被中国的神人历史给朝代化了。

人们理解的意象只是某种重复,每个人都重复他,想象自己也经历某些事情,到后来干脆不要经历了,而是转移到这些事情所具有的元素上,转移到某种情感上,传递的意象与故事也就超过人本身,取代了本该是核心的元素,尽管他们创造的实际上也全都是人的行为所造成的后续,人们就想看到作品有某某,也该有这些,诺是不一样就分个类,然后大声说我们就是这样子,甚至还说自己很厉害,是你们太蠢了以至不能理解。

庸俗的模仿下几乎找不到真正的存在,比如说你诺是给在网络上记下作品的人说写作,他们肯定不关心,要么觉得不适合,但要是说‘爽点之类的技巧’的话他们倒会跑来,尽管两个事情是完全相同的内容,都不过是对记下方法的理解而已,但没人喜欢前面的,人们就是谈论属性而不是事情本身,他们也组成了主流。

然而,身为模仿的再模范又模仿的庸俗,人们与作品也丧失了传递下去的能力,很难相信说他们能够制造出真正的崇高,要我说只是仅适合一个时代的部分人,给与他们的我们在一起,而之后的人们会需要更适合自己的泡沫。



论作品里的元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